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91章 心理博弈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曾国藩的一番话的确说到了问题的根本,就算清军想要持续拖延下去,其实也没有多少资本去拖延,在双方持续的相持下,维持几十万大军等于在不停地给清廷放血,关键是虚弱的大清也已经承受不住了。

一旁的绵愉皱起了眉头,道:“僧王,可要是教匪不管咱们,继续北上呢,直隶可没多少兵力。”

僧格林沁摇了摇头,道:“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教匪进入直隶。咱们可以分兵袭扰教匪,既不与之展开决战,也不放任其进入直隶,只要拖住他们就行了。”

众人听到这番话,却只觉得不太靠谱,毕竟这年头可不比后世,有什么情况一个电话就都清楚了,而现如今啥事都得靠着四条腿的快马维持着联络,可一旦将来陆路交通被教匪切断,那可就真的天不应地不应了。

新到军中的肃顺是个火热性子,他本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更重要的是他的兄长就是当今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堪称煊赫一时。

在这一次决定大清命运的关键时候,肃顺同样被道光皇帝排到了军中来,他对僧格林沁的决策多少有些不满意,便主动开口请战道:“僧王,眼下敌情未明,我等在此猜测恐怕也没有什么结果,我愿领三个旗的马队前往粤匪大营附近,看看情况再说。”

僧格林沁看了一眼肃顺,对这个热心公事的家伙倒也还算顺眼,再加上当下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便点了点头道:“既然要率领马队前去,就得务必求胜,还是带上六支马队前去,若是遇到了捻军的马队,也不会落下风。”

这番话倒是多少有些贬低了八旗马队,八旗新军建设重点固然是洋枪洋炮这样的热兵器,但是却没有忘记马队,像每一旗新军之下都有一协马队兵力,全部马队加起来足足有八个协,当然有两协骑兵留在了京城,此时战场上只有六协,也就是两万四干人,再加上三万满蒙马队,差不多拢共有五万四干骑兵。

可干万不要小看这五万四干骑兵,这些都算得上当下华夏最精锐的骑兵序列,复汉军下面只有一支小规模的骑兵,虽然足够精良但是数量有限,太平军也同样如此,并不以骑兵见长,在这一方面唯独捻军可以一较高低,但是捻军骑兵数量也不过三四万人,且大多数并不足够精锐。

僧格林沁让肃顺带上全部的马队,也算是给与了肃顺足够的支持,且他也相信有了两万四干精锐的满洲骑兵,太平军无论如何都是无可奈何。

汲县,太平军的营盘几乎如同一座小小的城池,它的面积近乎完全覆盖了汲县范围,到处都是巡逻的太平军士卒,还有许多人则正在空地上演练各项军事技能。

杨秀清穿着一身东王袍袖,站在高台之上,则他的身侧除了翼王石达开以外,还有一名长相憨厚的老将,此人来历非同寻常,正是当前捻军头目张乐行,一旁则是捻军将领苏天福与龚得树二人,他们这一次前来太平军营地,正是为了结盟一事。

随着战事逐渐进行,天下大势也渐渐变得明朗起来,张乐行固然心中怀着野心,但他也知道当前的局势并不利于捻军,北面僧格林沁主力压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淮北方面的苗沛霖也挡住了捻军的发展,使得张乐行也已经没了隔岸观火的心思,有心同太平军形成军事同盟,好打破封锁带来的压力。

当然,杨秀清对捻军也多有渴望,他知道当下太平军缺乏足够的骑兵,每逢战事只能派遣步兵被动应付清军骑兵的反复冲击,纯粹是拿命来换空间和时间,而捻军麾下的庞大骑兵,则能弥补这一缺点。

“哎,东王,要我说,咱们眼下在这里跟清妖死磕,是不是有点太便宜了南边姓赵的小子”

张乐行摆出一副老前辈的架势,言语中对赵源和复汉军却是丝毫不客气。

杨秀清脸色未变分毫,他轻声笑道:“人家技高一筹,我们也没办法,毕竟当初是我们没有站稳脚跟,让他们给摆了一道。可眼下不一样,咱们过了黄河,也算是腾龙入海,只要能顺利拿下北方,咱们将来跟南边总还有一场厮杀。不过张兄弟你放心,这一仗打完后,你就是我们太平军的新王”

张乐行对这个所谓的新王并不感兴趣,但是他对杨秀清与清廷这一仗的底牌有些兴趣,笑道:“看来东王还有什么手段没有施展出来”

杨秀清摆了摆手,道:“手段是没有的,但是有一点却很清楚,清廷比我们更怕他们的核心骨血才多少人,死完了也就完了,将来再也没有半点机会,眼下咱们就是跟清狗换命也是值得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得快,得赶在南边梳理好内政之前就能拿下清狗”

就在二人闲聊之际,几名哨探骑着快马一路疾驰入营,朝着点将高台方向而来,很快一人从马上滚下,跪在了高台之前。

“启禀东王殿下,清妖大批马队正从新乡方向而来,约莫有三万骑兵倾巢而出”

“什么三万骑兵”

一旁的翼王石达开顿时皱起了眉头,他连忙道:“东王,还请发一军,我去抵挡清军马队”

杨秀清却没有直接开口,眼神似乎有些犹豫。

坐在一旁的张乐行自然反应了过来,他笑着伸出手来,道:“石兄弟稍安,区区三万清妖马队而已,我麾下捻军马队总是不怕他,待我率军一战,也好让天国兄弟们知晓,我捻军也都是不怕死的好汉子”

听到这番话,杨秀清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笑容,连忙道:“有捻军兄弟出马,我自然是放心的,不过张兄也不必当真,此番僧妖头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若是真愿意出战,又岂会只让马队出动没有步队总是不成,恐怕也只是过来看看我们的光景罢了。”

张乐行的战事经验虽然比不得杨秀清,但也算是经历过不少战事,自然心里门清,正是知道其中的缘由,才选择主动出战,目的也只是应付场面,自然不愿意现在就跟清军拼个你死我活。

“无妨,那就让清妖也看看咱们马队的威风”

咚咚咚

随着一阵鼓声响起,捻军马队分成五旗,在一众捻军的将领下策马而出,朝着对面方向的清军马队迎了上去,双方旗帜在风中飘扬,发出猎猎作响的声音,可是清军骑兵似乎有意控制着双方的距离,并没有主动继续前进。

说到底,僧格林沁的心思已经被杨秀清摸得透透的,他让肃顺率领马队前来,并不是真要跟教匪分个高低,只是贯彻拖字诀,让杨秀清生出几分忌惮心思,也方便对太平军大营展开观察。

肃顺骑在马上,脸上带着几分跃跃欲试的味道,然而一旁的八旗骑兵将领们却老神在在的握紧缰绳,丝毫没有理会肃顺那颗火热的内心。

不过说来观察敌情,肃顺倒也观察到了一些东西,至少迎面过来的捻军骑兵就让他有些意外,粗略数一数至少有好几万根据先前的军情而言,太平军的马队规模并不大,眼前这股骑兵难不成是凭空变出来的

“是捻军的骑兵”

一旁的曾国藩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这一次是主动跟随肃顺前来,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太平军的实际情况,而眼下这一情况却比他想象的更加糟糕。

“涤生,你是说太平军跟捻军合并在一起了”

“就算没有合并,至少已经联营,这一次捻军出动恐怕多少有几分扬军威的意思。”

曾国藩现在也不算是个战场初哥,这位几乎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对战争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太平军与捻军联手绝不仅仅只是那么简单,双方几乎都弥补了自身的短板,其中太平军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足够成熟的骑兵,而捻军的缺点则是缺乏足够的兵力,双方这一联手,使得对方总兵力近乎只逼三十五万之众,比己方还要多出五万人来。

三十万对三十五万,放在历朝历代都是有数的大决战。

当然,双方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精锐却并不多,两边的精锐差不多也就个四五万人的样子,这也十分符合双方的定位。

肃顺抿了抿嘴,他沉声道:“咱们准备撤,这个时候不能被对面的马队缠住,否则我们没有步队接应,怕是会有大麻烦”

曾国藩点了点头,他也认可这一判断。

当然,在场的八旗将领们也早早就得到了僧格林沁的吩咐,自然不会头脑一热就上去开打,这个时候也都纷纷勒马转头,朝着后方驰去。

双方大军的第一次会面,就在这种奇怪的氛围里草草结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