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80章 天下之变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当陈澧一番话说出来后,常大淳顿时有些不满,他冷哼了一声,道:“此等国政大事,岂是一群酸儒能议论的实在荒谬。”

贺长龄摇了摇头,对常大淳这番话隐隐有些不满,要知道他虽为湘湖理学大佬,可说到底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儒生,这话多少有些影射到了。

“兰陔,何须出此言论有理没理,总要让人说话才行。呵呵,咱们切不可凭借身份去打压陈兰甫,况且你也知道陈兰甫与汉王殿下的关系,他可是负着大使命呢。”

听到这番话,常大淳这才住口,冷冷道:“且看他到底有些什么本事。”

由于二人一直在低声言语,再加上二人都是湖南口音,一旁学子们倒也没有听清,而正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陈澧正全神贯注讲解,自然也没注意到这边发生的小插曲。

陈澧针对赋税一论由黄宗羲的方田之法展开,却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推崇,他在研究朴学的过程中,也在发掘赵源的思想,受到了不少启发,尤其是在国税一途上,也产生了更多的个人见解。

“梨州先生所言,欲解此症结,需行二策,一为以所产为所税,二是重行方田之法可是以我之见,二者不过是书生之论,有失浅薄。”

听到陈澧这句话,常大淳自是愤怒不言,就连脾气还算不错的贺长龄心里也压着几分火,要知道陈澧所说的梨州先生可不是一般人,正是明未四大家之一的黄宗羲。

黄宗羲一生博学多才,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若是将文脉上沿百年,黄宗羲在学术上的地位可谓非同一般,属于祖师一级的人物,而陈澧尚且还不能算是一派宗师,评价黄宗羲浅薄自然显得有些狂妄。

除了贺长龄和常大淳有些愤怒,其他在场的学子们也多少有些惊讶,他们虽然知道陈澧的秉性,可依然感觉有些惊讶。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敢这么说。

陈澧也不在意众人的惊讶,他继续说道:“天下循变,三代以来,秦行郡县,而后干百年来,赋税一事犹如缝补一块破布,层层修补,其最初模样早已难以追寻,而此事亦绝非只是上位者和纳税人之间的事情,中间还搁着层层叠叠,既有州县官府,也有各地豪强,交缠一起,才使得局面日益错综复杂。”

“梨州先生所言方田,不过是书生怀古罢了。于今世而言,仅仅汉王殿下所下辖六省就有亿万百姓之巨,若是将来一统天下,九州纵横万里,百姓四万万之众,涉及到这么多人这么多百姓,又岂是浑然一体书生自以为将天下和百姓比作白纸,可肆意勾画,殊不知天下并非是那般天下。”

陈澧这一席话可谓老辣至极,让贺长龄和常大淳也忍不住回味,二人对视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当今天下宛如被一层薄纱笼罩,朦朦胧胧,让人看不清具体情形,而这个时候能寻其脉络,可见非同一般。

二人也干脆不再开口,只是静静地听着,还想着陈澧能有什么其他见解。

“殿下立三民主义,尤以民生为重,而民生之重,则为赋税。殿下禁绝一切苛捐杂税,将其归于正税,此乃良策,却不能治本。殊不知,历朝历代以来,多少开国之君同样做了这般事,而最终却依然不能阻拦王朝走向未途,缘故就在于变。”

“天下之核心在于变,君王在变,公卿在变,士族在变,百姓在变,就连看似不变的土地,亦是年年在变。朝廷想要施以定策,却在与天地作对,明祖皇帝也好,伪清康熙也罢,皆欲以定法而治天下,却难以为继。”

陈澧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崇敬,“殿下不然,以宪法为变法之端,而公局则为变局之器,实以变数而应天下治变。”

常大淳轻轻咳嗽了一声,沉声道:“敢问东塾先生,此言何以见之”

陈澧听到询问,看了一眼常大淳,不卑不亢地说道:“敢问阁下”

“在下湖南常大淳。”

常大淳也是毫不客气,直接报出了名号。

陈澧轻轻点了点头,他自然听过常大淳的名号,便点了点头,道:“一些个人浅见,倒是让南陔先生见笑了。不过南陔先生之问,在下确实有一番见解。”

“历朝历代以来,朝堂与地方争利之举总是不在少数,中枢要办大事,得蓄兵养马,得修河建堤,得抚民救灾,桩桩件件都要花大钱,而地方上同样需要兴教化,断是非,治安缉盗,维护地面安稳,也需要花钱办事。这么多花钱的口子摆在这里,中枢自然要分大头,留下剩余的给地方,往往就会不够用,只能供养官吏,遇到了事情也就只能靠百姓来自理。因此历代州县也就会在正税以外,另有杂派。抛开贪腐不言,多少有些不得已。”

台下众人听得恍恍惚惚,有些人却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关键之处。

贺长龄皱起了眉头,他当然知道这个问题十分复杂,绝不是寻常人所能解决,历朝历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多采用了虚无缥缈的教化手段,以图人心安稳,而这条路走到了极致,也就成为了愚民的法子。

陈澧继续道:“殿下以宪法为根基,王在法下,便天然限制了一些人打着皇权的幌子去侵吞百姓根基,而以公局为变局之器,则将朝堂与地方的争利摆在了明面上来,有了公局就可以引入地方,引入工商,引入百姓,甚至可以引入士绅,从而实现互相制衡,互相监督。”

“利益为一,有人分,有人监督,有人获取,几方互不一统,则会生变。以变应天命,使得州县、朝堂、百姓能够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环境。”

“当然,公局到地如何运作,或许还要看殿下的意思,不过回答南陔先生的问题,倒是足够了。”

陈澧望向常大淳,面带几分微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