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5章 季课考试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在经过了短暂时间的考虑后,阿莱格里果断在授权协议意向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于后面的正式合同签订,就要交给双方的属下去逐字逐句进行斟酌。

即便是此时的阿莱格里,也只能看到自行车的一点点前景,唯独赵源才明白,自行车的未来到底有多么恐怖,后世光华夏的自行车保有量都能达到数亿辆,再加上全世界的消费潜力,自行车堪称工业时代的奇迹。

送走了阿莱格里以后,赵源也算是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自行车厂和褐贝斯燧发枪的生产上了正轨以后,就能够拥有两条十分稳定且巨大的现金流,再加上汇丰银行的资本调度和铸币计划,到时候汇丰行将会以不可阻挡的姿势迅速崛起,成为整个广州城的新贵。

赵源将这些计划重新捋了一遍,便找到了亨得勒,让他先负责盯着自行车厂,至于汇丰银行那边有二叔赵志、亨特以及于连海,机器厂这边还有老约翰和薛桂年,基本上也出不了什么状况,真正让他有些担忧的只有那个郑芷。

赵源也仔细思考过同天地会的关系,那就是只能合作利用,决不能交从过密,更不能托付生死。

原因很简单,天地会作为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其组织过于分散,长期并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再加上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宗旨,行事散漫,因此举事次数虽然多,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跟这样的组织交往过密,简直就是找死。

过了几天后,郑芷就提出要离开,但是希望临走之前再见一次赵源,有一些要事需要当面商量。

赵源得知后,最终决定前去见一面。

等到傍晚时,赵源坐着马车赶到了木屋前,他吩咐其他的家丁们先散开,防止其他人窥伺,然后才迈步走了进去。

郑芷经过几日养伤后,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她抱拳道:“多谢赵兄此番援手,但是我不理解,赵兄为何帮我”

那一日,郑芷也问了这个问题,但是赵源巧妙避开了这个问题,并没有正面回答。

而这一次,赵源已经想明白了跟天地会的定位关系,便开门见山道:“因为我想跟你们合作。”

“合作”

郑芷微微一愣,低声道:“不知合作什么”

“反清”

“复明”

郑芷试探着接了下句

然而,赵源却摇了摇头,道:“不复明。”

听到这里,郑芷这才了然地点了点头,道:“我会将你的意思带回去。”

赵源沉吟了一番,道:“以后怎么联系你们”

郑芷看了一眼附近,道:“如果你需要联系我们,可以派人在这里竖起一面红色的旗子,我们的人看到后,会主动找到你。”

赵源面露微笑,“那么合作愉快。”

在处理好了天地会的事情以后,赵源便上了越秀山,准时参加学海堂这一次的季课考试。

赵源深知,他不必日日待在学海堂,但是必须要通过每一次的季课考试,否则即便赵家大势大,也很难让他继续留在学海堂。

如果不能继续留在学海堂,那么无法继续维持同广东士林的关系,而这一点对于赵源未来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东士林的背后就是掌握着强大力量的广东地方士绅团体,他们是赵源必须拉拢的对象。

在前世,赵源曾经看过很多穿越小说,里面常常会写什么打土豪分田地的畅快事,但实际上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便明白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做法,根本没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实际上,无论是李自成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起义,最终的失败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广大的士绅阶层支持,像明末的大地主士绅便投靠了清廷,帮助清廷迅速一统天下,坐稳了江山。

而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这些地方士绅得到了清廷的放权,便迅速组织起了一批批的团练,最终硬生生扑灭了太平天国之乱。

即便是后来那一次,也并非对地主士绅阶层一概打死,同样也进行了政策分化,才得以拉拢了绝大部分阶层的人心。

赵源时时刻刻在内心提醒着自己,一定要保持谨慎,绝不可以为自己是穿越者,就能拳打曾国藩,脚踢李鸿章小看了这些厮杀出来的人杰,将来坑的就是自己。

学海堂内部每年共分为四课,内容由学长出经题文笔,限日截卷,评定甲乙两等,再分别给予奖惩。这种形式与一般学院流行的月课相似,但是内容上却是完全不同。

寻常学院的月课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的简化版本,让学生们在黎明时登堂考试,封门发题,当日交卷,不能继烛,内容也都是从四书里面选取。

而学海堂则更加类似于后世地写论文,所有的题目都会张榜于学海堂门外,让所有的学子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子们可以去查阅经书,也可以直接向学长进行请教,只要按时交出课卷即可,到时候再由学长共同评定优劣。

赵源前去学海堂门外很快就看到了张贴的题目,此时跟他一样在看题目的学子并不多,想来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在作答了。

他看了一会,很快就选定了一道题目。

“考绩始自唐虞。询事考言,既已察之平时,而三载五载九载,何以加密尚书大传谓:积善至于明五福,以类升:积不善至于幽六极,以类降。其说何如周官六计,以廉为本:或训廉为察。厥义孰优汉以六条察二千石,晋以五条考郡县:唐叙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因唐之四善,分为三等。详略得失,可缕析之欤汉书言综核名实,故吏称其职;然或上求实效,下循虚名。将操何道而使之皆实心以任事乎”

这道题的意思很简单,意思是说从唐尧和虞舜时期就开始考核官员的政绩,那么为什么平时都在考察,还要在三年、五年、九年时严加考察呢尚书大传说只要平日里多多积善,能够明五福就可以晋升,反之积不善而幽六极就要罢黜,那么对不对呢

至于后面的周官六计,汉六条,晋五条,唐四善以及宋三等都是指历朝历代的考核标准,最后则是提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题目,那就是即便采取了这么多考核制度,可是上面要求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下面的人却只看重虚名,那么该怎么让他们去老老实实干活呢

与后世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科举考试的策论并不是一句八股就能概况,实际上它非常讲究方法论,科举考试不仅仅是一次选拔人才的过程,也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献策,只看统治者能不能虚心采纳而已。

学海堂所出的题目也大多切中时弊,本身也是希望能有真正的有才之士可以脱颖而出,不辜负一生所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