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82章 粤北大营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实际上,针对杨荣绪的反对,赵源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去回答,因为历史的走向正应了杨荣绪所言,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堪称是东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但是却没有取得圆满的成功,反而始终停留在了一个较高的阶层。

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开端起源于一部分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但是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却极为恶劣,而在当前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下,少数人的呐喊注定只能将新文化运动停留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而老百姓对于新文化运动,既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也没有受到太多正向的影响。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大的缘故就在于大部分百姓不识字,人们看不懂新文化,也无法真正加入进去交流,甚至连最基本的白话文普及,也受到了重重阻碍。

对于此时的赵源而言,他面临的环境甚至更加恶劣,仔细思索了一番后,才沉声道:“正因为如此,新文化运动只会是运动,而不是一次新文化造反,我们仅仅只是基于目前理学的问题,进行挖掘分析,从朴学中孕育新学。”

“从朴学中孕育新学”

听到这番话,陈澧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若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这个,那还是挺让人心动的

那么可不可行呢当然可行啦

赵源当初在学海堂的时候,就曾经思索过这个问题,朴学的优点就在于以求实切理为帜志,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注重于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主张无征不信这很适合赵源将其进行改造,即在朴学中植入自己所需要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则是实事求是。

以朴学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为根基,在此基础上发展客观唯物主义,逐渐摆脱传统心学、理学的影响,进一步就可以将天演论融入其中,并积极发展科技,引入基础科学理论,实现弯道超车,而建立在这些动作的基础就是新文化运动。

当然,这一切都将会建立在朴学的根基上,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鸠占鹊巢的行为,但是赵源相信,等到新学将来彻底发扬壮大后,反过头来就能进一步消化朴学,实现为己所用。

陈澧等人尚且不知道赵源内心的野望,但是他们却对赵源所说的从朴学中发展新学极为感兴趣,没人能拒绝成为开门立派的一介宗师

不出赵源意料,陈澧、吴又侠等人将新文化运动一事在学海堂学长内部进行了讨论后,学海堂众多学长并没有拒绝这一次机会,他们反而很乐意成为汉王殿下的理论支持者,毕竟这关系到朴学将来是否能够在竞争中击败理学。

门户之争,道统之争,往往并不比凡俗战争来得文雅。

文雅之战正处于孕育之际,粤北重镇韶州却燃起了浓重的硝烟气息,湖南、江西、湖北、贵州、安徽等地的绿营正在朝着粤北汇聚而来,旗帜漫卷间,清军大有一副在此地再打一仗的想法。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妄想,原因也很简单,清军又又又换帅了。

原广州将军穆特恩基本上没有做过一件让道光皇帝满意的事,于是这位顺理成章滚回了京城,新任广东将军则迟迟没有出炉。

除了穆特恩滚蛋以外,广东总督文庆也被调回了京城,这一次大奖则是落到了汉臣徐广缙的身上原因也很简单,徐广缙属于难得在事先对赵逆有所警惕的汉臣,虽然这位事情没办好,但是好歹让道光看到了他的忠诚,再加上此时汉人气氛大为不同,便用这顶已经不再那么闪亮的帽子来安慰徐广缙。

徐广缙往上大大升了一级,布政使叶名琛同样吃到了甜头,从布政使升到了巡抚。

最大的倒霉蛋自然是何汝霖,他直接被请回了京城,这一次能全身而退就已经很不错了。

奕山则因为指挥作战不利的缘故,也使得道光迅速抛弃了他,转而启用了名将僧格林沁为帅,并且委任了军机处大臣赛尚阿为粤北大营钦差大臣,统帅粤北战事。

至于献出了裁绿营、扩新军策的曾国藩,这一次也得到了大大的奖励,署兵部右侍郎,算是一跃而成了从二品大员。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底,韶州粤北大营的上空飘扬起了几面崭新的旗帜,其中既有钦差大臣赛尚阿的钦差旗,也有僧格林沁的靖逆将军旗,以及包括徐广缙的总督旗,按说新旗新面貌,可是粤北大营此时却是一片死气沉沉。

由于广东提督祥林已经被俘,新任广东陆路提督正是从四川提督任上调来的向荣,他生得仪表堂堂,看上去却不像是当今绿营中最能打的名将,反而给人一种儒雅随和的感觉。

然而,此时站在向荣面前的一众绿营将官,却是人人眼观鼻、鼻观心,这些各地的绿营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们,以及各督、军、提、抚、标的绿营武官们,全部齐聚于帅帐之前,人人不敢开口,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原因也很简单,西江之战的具体情况瞒不住这些绿营官佐,奕山等人以及八旗的做法,早已经让绿营寒了心,在这个节骨眼上人人都不愿意打,更担心会被复汉军的大炮给轰死,真要让他们上阵,只怕是能拖就拖了。

向荣微微闭着眼睛,他负手而立在帐前,却并没有开口,只是脸色多少也有些难堪此时帐内正坐着赛尚阿、僧格林沁二人,正在商量着军务,而他这位堂堂正正的提督,却反而不能进去探讨。

说白了,大清朝上上下下对汉臣汉将的戒心已经拉到极致,所剩不多的那点小智慧已经完全用到了对付汉臣的身上,此时向荣的脸色能好看才怪了。

他原本在四川当提督当得好好的,却没想到随着道光皇帝的一道命令,他也就被迫跳入进这个大大的火坑,还被满臣防着,如同防贼一般。

营帐内,赛尚阿负手而立,他望着挂在面前的舆图,脸色显得有些憔悴这一路上急匆匆从京城赶到广东,将赛尚阿的身子骨也折腾了个不轻。

“五岭之地,一夫当关,果真名不虚传。”

所谓的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一字排开,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乃南岭主要构成。

听到这番话,僧格林沁看向了舆图,只见上面已经插满了清军的标志,后面的道路上也有不少清军的营盘,粗粗数一遍少说也有三四十个营头。

“如果都是绿营,这一仗还是打不过”

僧格林沁毫不客气地下了一个决断,原因也很简单,绿营的战斗力与复汉军相差太大,而且这一次来援的绿营除了向荣所部以外,其他各部战斗力还不如广东绿营,装备更是差于广东绿营,只是徒有人数优势而已。

更关键的是,清军越打越弱,复汉军越打越强,双方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目前区区七八万绿营只能再次重演西江之战的结果。

“固守待援,封锁赵逆出粤。”

赛尚阿点了点头,沉声道:“赵逆枪炮虽利,但是守还是能守,且彼辈同时面临三面战场,倒也不一定会全师出粤北能来的无非就是目前赵逆郑洪一军,区区两三万流民而已,并不是赵逆主力。”

当然,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赛尚阿却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

僧格林沁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赵逆需要时间,可是咱大清更需要时间,光是编练六镇新兵就至少需要一两年左右才能成军,而在此之前也只能靠着绿营来撑着江山,这事还真不太好办”

就好像赵源面对改革时犯难一样,清军更是难上加难,双方并不是在比谁更厉害,而是在比谁的破绽更少。

“朝廷此次委任林则徐担任洋务总理大臣,让他跟洋人去买枪炮,也不知是否顺利,倘若此行不利,只怕咱们还要考虑一些办法。”

赛尚阿思索了一番,道:“这事不能缓,我得赶紧给林少穆写一封信,让他无论如何也要赶紧跟洋人达成贸易,要不然这仗可就太难打了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