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7章 罪魁祸首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码头前,一艘小船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几人站在码头上,其中为首者便是林则徐,而他的身后则是曾国藩、江忠源、曾国荃等人,人人脸色各异,有人一脸愤愤然,有人则是平静如水就在刚刚,这些大清国的忠臣们正亲自目送刘蓉离开。

“穆翁,江边风大,还是回衙门再说吧。”

曾国藩主动站出来,望向面前的林则徐,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位政治强人此时也暴露出了疲惫的一面,他额头上渗出了许多汗水,几乎都快站不稳了。

林则徐没有说话,他只是回头看向了码头前的湘勇,轻轻叹了一口气,“咱们现在的这一支兵马,还没办法一战呀。”

“穆翁,这倒也正常,强军都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不蜕个几层皮,还显不出精神气来。”

接话的是江忠源,他之前训练过楚勇,带过兵打过仗,几乎是这些人当中最有经验的一位。即便是林则徐,在许多时候也会向他请教。

林则徐苦笑了一声,道:“可咱们怕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的确,太平军已经北上,复汉军也随时会东进,到时候湘勇还有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也难说,不过好在湘勇都是湖南士子发动宗族、门生、佃农组成,战斗力先放下不谈,光是凝聚力就不是寻常清军能比。

曾国藩听到这番话,眼睛中闪过一丝忧虑。

就在两个时辰前,刘蓉亲自赶来与众人见了一面,而这位前来的目的,就像当初在长沙城劝林则徐北上一样,这一次竟然是劝林则徐前往两江,美其名曰替大清朝守住最后一片财赋之地,同时也保卫名教不遭太平军的毒害。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说法,却让曾国藩感觉到无比荒唐当初林则徐以保卫武昌的名义率先撤离了长沙,僧格林沁又以这个理由赶往了荆州,导致长沙城几乎在短短的时间内陷落,而林则徐也并没有真正守在武昌,仅仅只是与太平军稍一接触,便脱离了战局,竟然跑到了黄州

尽管林则徐的理由十分充分,可是曾国藩却已经产生了怀疑,这位大清朝的所谓忠臣,到底还是不是一颗忠心赤胆

等到众人回到了衙署后,练军总粮台李兴锐站了出来,道:“穆翁,眼下军中粮饷颇有些难以为继,全军上下三万练军,光是军饷每个月都要十二万银元,若是大军出征作战,还需要另外再加赏钱,此外像咱们的军械、粮米、菜金还有着装等等,无一处不要银钱,原先带来的银子怕是撑不了太久。”

听到这番话,林则徐和曾国藩都下意识叹了一口气,实在是养军队太费钱了

在创办团练时,林、曾二人深知后勤的重要性,乃战局成败的关键所在,于是为了避免遭到掣肘,专门设立了一个总粮台,有些类似复汉军的总后勤司,负责掌管全军粮饷、军械等项事务,设总理事务一人总领台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后勤保障体制。

但是,再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得有进有出才行,而眼下的湘军就是只有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进钱的机会,除了从长沙带出来的一笔款子,接下来压根就没有进项。除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湘军为了保持战斗力,采取了跟绿营不一样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长夫制度。

清廷绿营兵制中有规定,绿营兵平时除了训练和战事以外,同样肩负着各种繁重的差役,当然这种制度想得挺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绿营长期缺乏足够的训练,战斗力极为低下因此,林、曾二人参考了复汉军的情况,便首创长夫制,即在军营中专门设置后勤人员承担军中杂务。

这一套在复汉军中并不稀奇,赵源从一开始就将杂役跟现役军队进行了严格区分,所有的杂役都从预备役和民兵组织抽调,这些人虽然也装备武器,但是并不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而长夫制同样如此,用长夫来负责军中后勤,从而使得正卒摆脱了差役的羁绊,可以专心进行训练作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当然,这么做的代价也就导致了湘军的军费奇高无比,林则徐和曾国藩养的这三万兵马甚至要超过寻常七八万绿营,比复汉军也不遑多让。

听完李兴锐的诉苦后,众人忽然反应过来,怕不是林穆翁已经有了打算,只是让李兴锐出来试探一二

曾国藩眯着眼睛,却没有吭声,他对林则徐有所怀疑,但是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他一个下官绝不能质疑湖广总督。

林则徐瞥了一眼曾国藩,缓缓开口道:“咱们在湖广筹不到饷,但是若去了两江,以两江的富庶,养活咱们这三万人只怕是绰绰有余”

他说完这番话后,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或许会质疑我的用心,但是我还是得跟你们说一句,天下到了眼下这个份上,正是因为猜忌过多,做事的人太少,朝廷需要有人去守住两江这块财赋之地,光是一个区区的八旗新军,是绝对守不住的。”

“下官不敢。”

曾国藩眉头微微皱起,“穆翁一番良苦用心,下官自然是晓得的。可是眼下这个时候,是不是得先请示一番朝廷”

林则徐神情未变,笑道:“自然是要请示的,此番你我二人可联名上折只是,若是一味等朝廷批复,只怕会贻误战机,刘蓉所言或许是假的,可一旦是真的呢眼下两江空虚,若是无人防御,怕是会让教匪生出一些不该生出的心思”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望向曾国藩、江忠源等人,道:“咱们身为汉臣,有时候得理解朝廷的为难之处,若是凡事都请奏上去,到时候皇上未必会力排众议答应下来可要是不同意,江南也就危险了,咱们不能为了一点生前身后名,就将江南置于风险之中。涤生,岷樵,说一句不该说的,我已经老了,怕是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可是你们还要继续走下去,有些时候难得糊涂啊”

曾国藩眉头一皱,便下意识开口道:“穆翁,可是”

“涤生啊”

没等他话说出口,林则徐便直接打断了他,沉声道:“两江不仅仅是朝廷的未来,也是华夏民族的未来,你非要将江南闹个血海滔天才肯罢休吗”

听到这番话,曾国藩的话语被打断了,可是他也陷入了沉默。

没错,林则徐这一番话的确说到了曾国藩的心坎上,他正有这个想法,那就是依托江南的财赋,跟复汉军好好在这里大战一番,集中江南人力财力物力,未必不能跟复汉军在此争锋,至于到时候会产生的代价,他并没有过多考虑。

眼看着曾国藩陷入了沉默,林则徐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望向了平静的海面,却低低叹息了一声。

“林则徐就是罪魁祸首”

京城圆明园慎德堂,年迈的道光皇帝接连遭遇了几场挫败后,已经宛如风中残烛,不知何时就会被吹灭,他手中拿着湖广送来的战报,脸上带着几分愤恨。

的确,抛开其他的因素不谈,湖广战局的关键变化就在于两点,一是林则徐贸然放弃了长沙,二是太平军迅速攻占了武昌,二者叠加起来的结果就是清军几乎已经只能龟缩在荆州一线,更严重的是林则徐所率领的练军则有了几分不听话的苗头。

当然,跪在地上的军机处一众大臣们,对这个局面也算是洞若观火这几个人能够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无一不是人精中的人精,手腕能力不可能看不出林则徐的小心思,可是他们却不敢说,也不敢将这层窗户纸戳破。

说到底,自从满清绿营将领接二连三投靠复汉军以来,再加上汉臣又屡屡在这种关键问题上表现出摇摆的立场,使得满汉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深深的沟壑,其次道光皇帝自己也因为一时气氛,不仅没有去弥合缝隙,反而导致缝隙越来越大,以致于到了今天这个不能收拾的场面,林则徐的所作所为就好像一巴掌扇到了道光的脸上,让他顿时清醒了几分。

不过除了满汉关系的缘故,还有一点,那就是随着长沙、武昌之战的进行,导致清军最后一丝脸面也被扒了个干净。

在武昌之战和长沙之战前,很多人下意识会认为,无论是复汉军也好,还是太平军也好,说破天了也是地方纤介之祸,朝廷真要不顾一切动真格,应该还能平定下来,就好像平定三藩之乱和川楚教乱一般,可是这两仗结束后,大家伙却已经渐渐闻到了大清朝死亡的味道。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大清的统治基础就不怎么牢靠,区区一百来万人,十几二十万八旗军队,竟然压制得亿万汉人动弹不得,这几乎就是一个神话,而神话总有一天会动摇,一旦出现了一个足够有分量的挑战者时,天下汉人的心就会下意识倾斜过去。

即便清廷总有一些愿意为他效死的汉人忠臣,可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总之,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在人心争夺这个问题上,复汉军可谓是赢了又赢,已经渐渐成为了王师的代表。

反观清廷,可谓兵败如山倒,原本连复汉军都打不赢,此时面对太平军也是左右为难,大清朝真正能依靠的军队,似乎只剩下了停留在纸面上的区区十万不到的新军,以及二十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所谓八旗劲旅了。

更惨的是,就算只剩下这么多人,清廷都没办法完全调动原因就在于清廷已经接连失去了多个财赋之地,倘若等江南再被夺下,到时候光是养活二三十万八旗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六十万绿营了。

道光皇帝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却是悚然一惊,莫非他竟有了成为大清末代皇帝的可能若是如此,他还有何颜面去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

前明末代皇帝崇祯将自己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这可是血淋淋的教训,大清历代皇帝都要前去歪脖子树下瞻仰一番,从而警示自己

一想到这里,道光皇帝冷哼了一声,道:“你们倒是说说,此次到底该怎么处理林则徐”

听到这番话,在场一众军机大臣顿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