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4章 东南互保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广州。

“太平军已经从襄阳正式出发,其主力兵力大约有二十五万人左右,李开芳所部也已经北上,似乎与其汇合”

汉王府内,枢密使赵简站在舆图面前,向着一众人进行着介绍着最新的情况,他继续道:“此外,曾国藩已经率部离开了安庆,似乎赶往了两江,而近卫师不日即将拿下安庆。”

赵源轻轻点了点头,下意识感叹了一声,“太平军的速度倒是快,他们要是能拿下开封,倒是打开了局面,只是清廷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任太平军拿下此地,否则到时候清军就只能在河北寻求决战,这样未免有些太过于保守。”

他缓缓道:“看来开封就会成为双方的决战之地,不过在我看来,这一战清军胜不了,迟早会被太平军所败。”

“殿下何出此言伪清好歹也有二十万八旗,总不至于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左宗棠却有些纳闷。

赵源轻轻笑了笑,道:“原因很简单,清廷没有这个牺牲一切的决心要知道,现如今除了太平军还有我们呢,清廷不敢在开封城下投入一切,只会越打越束手束脚,怎么可能会成为杨秀清、石达开的对手”

在赵源看来,杨秀清虽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烧炭工出身,但是这个人却在战争中逐渐得到了蜕变,在太平军早期的行动中逐渐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像这样一个坚韧不拔的人物,绝不会轻易被清军所击垮。

反之,此时的清军却并没有一个能够真正指挥全局的人才,僧格林沁因为其眼界以及才能问题,担任一方主帅多少有些勉强。

众人听完赵源的分析后,顿时便有些担忧,当即有人道:“倘若太平军轻易就击败了清军,岂不是很快就能灭掉清廷,占据北方这对咱们而言可是太不利了。”

赵源摇了摇头,道:“若是僧格林沁初出茅庐,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眼下他经历了几番锻炼后,接下来就算会战败也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惨,将局势维持住倒也不算困难,再说接下来可以将曾国藩、李文安他们赶到江北去让他们在江北跟林则徐重新打起团练的旗帜,想必也能形成对太平军的牵制。”

一想到历史上的湘勇、淮勇跑到了江北去,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带领下跟太平军继续战斗,赵源心中都产生了一种奇幻感,历史似乎发生了大变样,又似乎没有变太多。

罗泽南轻声笑了笑,道:“要让曾国藩和李文安乖乖听话,咱们还是得找个能在几方面前说得上话的人。”

“这件事里面,刘蓉不够资格,贺长龄不愿意费心思眼下看来,或许只有两江的潘世恩愿意走一趟”

赵源神情悠悠地说道,“为了让潘世恩好说话一些,先让近卫师把安庆拿下来,也让两江那些人清醒清醒。”

“是,殿下。”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十八,复汉军近卫师在师长游顺德的指挥下,顺利攻占了安庆,李文安、李鸿章父子所率领的淮勇在短暂接触了一阵后,便立刻撤往了合肥,丝毫没有将赛尚阿的警示放在眼里。

随着安庆被复汉军攻占,江宁瞬间陷入了风声鹤唳之中,尽管从安庆到江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是后面的城池都没有安庆那么坚固,兵力同样有额没有那么雄厚,也就是说复汉军攻到江宁,已经成了时间问题。

江宁,两江总督衙门。

自从赛尚阿当上了两江总督以后,他便再没有过上过一天轻松的日子,两江的重担压在他一人的身上,却根本得不到朝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清廷越发风雨飘摇之际,江南人心思变,许多人已经开始向复汉军暗送秋波,汉人大臣们更是心思难测。

特别是在耆英安排人跟俄罗斯使臣秘密谈判的消息传出后,清廷在两江的统治便越发岌岌可危,江南士林内更是流传着汉王赵源在黄埔大学演讲的报纸,报纸中赵源高喊民族口号,对清廷向俄罗斯人割地谈判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吸纳了不少人心,反之清廷的威望在江南可谓一落三丈,堪称臭名远扬。

赛尚阿已经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他既想为朝廷守住这片赋税之地,可是又明白凭借目前两江的力量难以做到,一时间感觉到有些左右为难。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大名鼎鼎的前军机大臣潘世恩却从苏州到了江宁,还要求面见赛尚阿。

在赛尚阿的书房里,二位曾位列中枢的大臣再一次相对而坐,默默地看了一眼对方后,却都兴起了几分荒谬的感觉。

复汉军的前锋兵力已经抵达了铜陵,便停下来不动,而潘世恩却在这个时候前来拜访,很显然这个老头子已经跟复汉军达成了某种默契。

赛尚阿望着气定神闲的潘世恩,心中一团无名火起,他忍不住直接拍了桌子。

“潘世恩,你可是大清朝三朝老臣,还是高宗皇帝亲笔点的状元,当今皇上更是将你简拔为军机大臣,你就是这么报的君恩”

他没有直接说出潘世恩的卖主行径,已经算是给老家伙留了几分颜面。

听到这番话,潘世恩却缓缓摇了摇头,“鹤汀老弟,老夫正是记得这一切,正是记得从高宗、先皇以及当今陛下的恩德,今日才特意前来此地,只为了给大人,给大清朝留下一条生路。”

赛尚阿冷笑了一番,道:“潘世恩,你如此大言不惭,本官倒想好好听一听。”

潘世恩不缓不慢地开口道:“鹤汀老弟,天下大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朝廷看不清楚,您还看不清楚眼下太平军二十万大军直扑开封,朝廷也派遣了僧王率军南下,可到底有几成胜算几成把握呢这些问题鹤翁应该比我明白才是。”

赛尚阿摇了摇头,道:“你别忘了,俄人也有可能会出兵南下。”

“鹤汀老弟,这话你自己说出来你自己都不信俄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光是一个新疆就想换他们出兵,未必有些痴心妄想,他们自始至终都想要新疆、蒙古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满洲,这些地方朝廷给不起也不能给。”

赛尚阿脸色一变,他没有否认潘世恩这番话。

潘世恩堪称是真正的老狐狸,他十分清楚赛尚阿心中真正的底牌。

“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若是鹤汀老弟继续留在两江,只会迎来复汉军的进攻,到时候鹤汀老弟仅凭两江的八旗和团练又能受得住多久呢朝廷只能拼尽全力在一个地方和一个敌人打上一场决战,绝对支撑不了同时开启两场决战,这个时候鹤汀老弟不如好好想想,朝廷的决战战场到底会摆在什么地方”

“开封。”

赛尚阿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从清廷的角度直白地体现了出来。

潘世恩微微一笑,“鹤汀,既然你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妨将两江方面可以从侧翼威胁太平军,对僧王实现支援,另一方面也可以接着这个机会跟复汉军达成共识,形成和议,从而避免江南毁于战火。”

赛尚阿顿时皱紧了眉头,道:“潘世恩,你的意思是将江南直接交给复汉军”

“不,汉王殿下已经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允许我等东南互保复汉军不会进入江南,江南的赋税也会照例往京城交纳,但是决不许一兵一卒继续留在江南了。”

潘世恩缓缓开口,将他跟汉王府达成的密约一一道来。

原来就在复汉军拿下安庆后,刘蓉就代表了复汉军前往拜访潘世恩,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说服赛尚阿带着曾国藩等团练北上,不要继续留在江南,以此为基础与复汉军形成和议,而复汉军给出的承诺则是不会进入江南,由潘世恩、林则徐、李文安等人组成东南互保,由他们来把持江南,而江南的赋税依然正常上交给清廷。

对于这一方案,潘世恩自然是选择了答应下来,而说服赛尚阿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潘世恩的身上。

听完这番话,赛尚阿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他冷声道:“潘世恩,你这个小人你以为靠着区区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我放弃江宁我不妨直言告诉你,今日你活不了了,而我也势必会死守江宁,与江宁共存亡”

潘世恩摇了摇头,冷冷一笑:“既然你都想明白了,为何还不动手呢鹤汀老弟,你不答应也没关系,想杀掉我也没关系反正我也活了一大把年纪,死了也就死了,我的子孙反而能从中获得好处,只是你呢你带着两万多名江宁八旗子弟死在这里不说,到时候连江宁城内的劫难了。”

一说到这里,赛尚阿顿时身子骨一颤,他瞪圆了眼睛看向潘世恩,脸上顿时浮现出些许的恐惧。

当年满洲入关以来,对华夏百姓所造成的杀孽何止干百万人光是一座扬州城内,就有超过八十万殉难的汉人百姓,再加上江南其余地方的杀孽,人人对清廷可谓恨之入骨,一旦被汉人拿下了江南,江宁城内的旗人焉能有活路

潘世恩缓缓道:“鹤汀,你们满人无非也就是一两百万人而已,死一个就少一个,可比我们一钱汉精贵多了皇上恐怕也给了你一道密旨,一旦事有不谐时,就会让你带着满城的旗人老小北上吧。”

赛尚阿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因为潘世恩所言并没有任何问题,道光皇帝的确下达了类似的密旨,目的就是为了保全两江的旗人。

当然,道光并不是让赛尚阿一仗不打就北逃,而是希望他能够利用在江南的关系,将江南汉人士绅都调动起来训练团练,以汉人来抵御汉人。

事到如今,威望最高名声最大的潘世恩都主动站出来劝说他北上,还搞了个不伦不类的东南互保,已经充分说明清廷所依仗的汉人团练已经基本失效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