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1章 取长沙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针对这个问题,赵源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即理学的发展不应停滞不前,而是需要针对当下的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

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众人并没有过度纠缠,说到底赵源已经划出了道道来,日后各凭本事罢了。

抛开了这个话题不谈后,众人倒是谈了一些寻常趣事,原本赵源以为今日谈话局面也就时,却没想到侍从室派人送来了一封绝密军情。

赵源撕开密封,取出信件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凝重之色。

原来是太平军将衡州交给了复汉军后,已经北进长沙城外,试图对长沙展开进攻,不过洪杨二人应该只是试探一二,见城中防御严密,损兵折将一二后,便选择了撤军,似乎直接越过了长沙,北进岳州去了。

赵源眉头微微皱起,将手中的军情密报出示给众人一览,道:“如今太平军已然北进,怕是不会在为本王火中取栗。我大军是否当立刻进取长沙”

众人面面相觑,在座都是聪明人,当即明白过来,这是汉王爷在出题考教了。

如果湘湖理学派不能助复汉军取得长沙,那他贺长龄何来的颜面去领这么一个开国侯呢湘湖理学派的后辈们又何来的德行去位居高位呢

“长沙城防坚固,且有数万大军防御,更有林穆翁和曾涤生据城而守,王上若是采取强攻,固然能拿下,只怕也会损兵折将无数吧”

贺长龄微微一笑,当即反问道。

赵源坦诚地点了点头,道:“若是动用新造的八门三十磅榴弹炮,应当能攻下长沙,只是也免不了损兵折将庵公,可有妙策”

贺长龄点了点头,道:“老朽并没有什么妙策,只是不忍见长沙遭到战事荼毒,三湘子弟沦丧,此番愿意为王上为说客,劝得林穆翁和曾涤生北上。”

赵源顿时一愣,道:“看来庵公早有定计,得庵公相助,大事可定。”

他没有去询问贺长龄哪里来的信心,但是这对目前的复汉军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只要能迅速拿下长沙,则湖南大局已定。

贺长龄瞥了一眼左宗棠和罗泽南,笑道:“老朽这把年纪也活不了太多时日,怕是为王上也做不了许多事情,将来王上身边能臣辈出,倒是不需要我这个老头子了。”

“看来我是要死在长沙了。”

长沙天心阁,新任湖广总督林则徐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登台眺望,而他所看的方向正是太平军撤军之地,就在昨天太平军停止了进攻,当即拔营而走。

直到此时,空气中都残留着些许的硝烟气息。

站在林则徐身旁的一众满清大员则是一脸担忧之色,林则徐语出如此不详之言,岂不是说明长沙要守不住了

曾国藩皱了皱眉头,轻声道:“穆翁何出此言眼下各地团练正一路汇聚长沙,再加上僧王兵力,即便出城打不赢贼寇,可守城总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有着底气所在。

自从林则徐将从洋人那里购买的军械运到长沙以后,所谓的湘军便隐隐出现了一个雏形,曾国藩招募湘乡一带农民,将自己的师生亲友安插进军中为将,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共募集了六干人。

湘军仿照了明朝戚继光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像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再加上江忠济、胡林翼、刘长佑等人都各自领了一营,其中每营编营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每哨设八队,火器队与刀矛队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枪、鸟枪以及购置的洋枪。全营有劈山炮队二,直隶于营官。另配长夫一百八十人,合计每营六百八十五人。除此之外,湘军还设有营务处和粮台,分别管理全军的军务与后勤。

除了湘军团练以外,长沙还有林则徐在山东、安徽、福建等地募集到的壮勇五干人,以及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各营三干人,以及从衡阳逃到长沙的僧王余部六干余人,总计尚有两万余人。

两万装备还算不错的守军,再加上长沙城城墙高大,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只要不主动出城迎击,完全可以守上半年左右。

林则徐瞥了曾国藩一眼,却低低叹息道:“杀我者,非贼寇也。”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唯独骆秉章叹息了一声,他知道其中的缘由就在林则徐来长沙之前,他曾经向朝廷上过一份奏折,其中有一个作战方案,即集中湖广、江西、安徽四省兵力,在长沙城下进行一番会战,从而扭转局势。

但没有想到的是,朝廷表面上同意了这个计划,可实际上并没有赋予林则徐这个权威,首先不说别的,光是荆州的八旗就不会听他的,不愿意开出荆州城,甚至湖北巡抚赵炳言还以防范教匪为由,将绿营镇标调往了荆州和宜昌,实则是保住了荆州八旗的退路。

除此之外,江西绿营和安徽绿营明面上奉令,可实际上一路上拖拖拉拉,压根就没有主动赶往长沙的意思。

至于赶到长沙的僧王八旗余部,林则徐也不可能指挥得动。

林则徐就是用屁股去思考,他也不相信这一系列做法是荆州将军铁麟和江西、安徽绿营自作主张,若是背后没有道光帝旨意,又怎么可能呢

说白了,道光皇帝因为满汉失和的缘故,急于需要像林则徐这样的汉人重臣做出表率,也就是需要有战死不投降的决心,从而激励天下。

其次,林则徐一旦身死,那么大清跟英夷之间的谈判也就没了最大障碍,大清朝可以光明正大开放鸦禁,而无需这位老臣置喙。

总之,林则徐的死,在道光看来可以接受,而他只需要林则徐在长沙尽可能拖住复汉军的脚步即可,这样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编练新军,将来也好跟复汉军展开决战。

然而,就在众人各自怀着复杂的心境后,江忠源竟然赶到了长沙城,还带来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贺长龄竟然投敌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则徐脸色大变,曾国藩更是面色苍白,他们如何不知道贺长龄的分量

要是当年的陶文公还在,贺长龄投敌也就投敌了,总有人能压住他,可如今陶文公不在,湘湖理学派已经呈现分裂态势,曾国藩固然带着一帮人在保卫乡梓保卫名教,可是复汉军这边也已经有了湘湖两位才子,也就是湖南三亮其中之二的罗泽南和左宗棠,如今贺长龄带着最后一个小亮刘蓉一起投了赵源,双方已经隐隐形成了对垒之势。

林则徐也顾不得许多,当即遣散了众人,仅仅留下了湖南巡抚骆秉章、团练大臣曾国藩,再加上刚刚到来的江忠源,听着对方将事情经过尽数讲了一遍。

曾国藩皱起了眉头,低低叹息道:“庵公此番从贼,只怕让朝廷更加见疑了。”

一旁的骆秉章也眉头挑起,道:“不仅如此,有了贺长龄的名望,怕是三湘士绅已经生出了观望之心。”

曾国藩下意识就要开口反驳,但是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化成一声叹息。

骆秉章所言并不假,战场已经摆在了湖南,容不得大家伙置身事外,要么从了朝廷,要么从了赵逆,想要骑墙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湖南曾家已经身在局中,没了选择,可是其他人并非没有选择。

像这种情况下,团练固然还会听从曾国藩的指挥调度,但是相比起从前,总是少了几分随心所欲,多了几分掣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