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33章 新军难题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从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到道光二十八年八月,清军在战场上接连丢盔弃甲,战场外所面临的压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光是临时军费开支就飙升到了一干八百余万两,再加上八旗新军和办洋务花费,大清朝仓库里的银子算是彻底搬空了。

除此之外,雪上加霜的是广东、广西以及福建三省已经丢失,湖广更是没了一大半,江南财赋之地也时刻面临着威胁,大清朝的财政收入肉眼可见地暴跌一大截若是将来两江再丢失出去,朝廷这么多军队靠谁来出

没有了足够的军饷,哪怕是八旗国族也会撂挑子。

道光皇帝愁得增添了不少白发和皱纹,他已经深刻意识到,倘若再这么发展下去,他爱新觉罗旻宁很有可能会变成在煤山上吊的第二人。

为了不成为崇祯的继任者,道光只能进一步想办法节省开支,他从原本就已经堪称俭朴的内廷开销中再次大砍了一笔,勒令所有宫妃都要在后宫织布,还裁减了许多宫女,更是狠心拿内务府大大出了一回血,抄了几户包衣的家产,总算是凑齐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僧格林沁送了过去。

不得不说,道光如此作为,倒也使得朝政之风为之一振,许多臣子都感叹着圣皇在朝,天下应该要大治了。

然而,吹嘘的奏折刚刚堆满了皇帝的案头,福建之战的结果便也抵达了京城,道光皇帝深感丢了脸面,便将穆彰阿和僧格林沁都召集了过来,目的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八旗新军何时能够出战

面对这个艰难的问题,僧格林沁也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他小心翼翼地将面临的一切困难婉转地表达了出来,比如钱粮稍有不足,军械稍有不精,士卒稍有不振,训练稍有不勤,但总之在英明伟大的皇帝领导下,这些问题都将会克服。

道光皇帝没心思听吹捧,他目光咄咄地看向了僧格林沁,沉声道:“行了,你就说,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八旗新军”

“皇上,奴才着实有负圣恩”

僧格林沁也没法子,只能跪在地上求饶。

道光皇帝轻轻叹了一口气,目光柔和地看向了僧格林沁,道:“僧格林沁,你前面屡战屡败,朕却从未怪罪于你,就算革去了你的爵位,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照样还是将二十万句实话吗”

“奴才愧对皇上八旗新军训练之缓慢,着实是因为八旗子弟不堪训练之苦,行事颟顸,以致于训练进度迟迟跟不上来,故而影响了成军。”

僧格林沁只能叹了一口气,将真实的情况讲了出来。

说到底,个贵族军事集团,入关已经足足二百年,自然腐化堕落到不成样子,这帮人声色犬马个个在行,可上马打仗则是狗屁不会。更关键的是,这帮人关系错综复杂,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家伙,可能姐夫或者二大爷就是在旗内的重臣。即便是以僧格林沁这般高官,也很难对这些人做出真正意义的惩处,往往都是不痛不痒就过去了,也导致这些人的态度越发嚣张。

僧格林沁对这帮家伙算是绝望透顶,他深知用这帮人来练新军,怕是也练不出什么结果来,便小心翼翼试探道:“皇上,不如”

道光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僧格林沁的想法,沉声道:“你是觉得汉人更加可用”

“奴才不敢。”

“哎,僧格林沁,倘若真有那种能力挽狂澜的汉臣,你以为朕吝惜封赏吗”

道光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先不说其他人,朕对林则徐、曾国藩可谓是寄予厚望,可是这两个人现在是什么情况,你还不清楚林则徐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先是弃守了长沙,而后又不愿意去守武昌,偏偏跑到了两江跟耆英打擂台,就为了不开鸦禁”

“还有那个曾国藩,朕一开始还真看走了眼,以为此人是个忠心耿耿的可造之材,可如今此人带着湘勇躲在了两江,既没有出战的勇气,又想顾全名声,在那里左右为难,难堪重任。”

道光也算是将腹中的一口恶气尽数吐出,他冷冷地说道:“潘世恩这个老狐狸当初以退为进的手段,还真以为朕看不出来既然他想骑墙观望,朕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穆彰阿”

“奴才在。”

穆彰阿跪在一旁,脸上浮现出一丝惶恐。

“给潘世恩下诏,让他重入军机,若是他不愿意来,那就永远不要来了。”

“嗻。奴才领旨。”

穆彰阿心中微微一叹,他听出了皇帝带着浓郁杀机的潜台词,看来这一次是真的要跟汉臣们彻底摊牌了。

一时间,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凝重的氛围让侍奉在一旁的宫女太监们恨不得屏住呼吸,唯恐惊扰了贵人。

半晌后,道光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太祖皇帝起兵于满洲时,就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满洲的根基就在于八旗,而非外人。如今形式大变,朝廷也好,八旗也好,唯有自救方能图存,这个时候谁若是阻碍新军,谁就是大清的敌人,朕不能容他,列祖列宗也不能容他”

“僧格林沁,朕最多只能再给你半年时间,若是半年内再不能练成一支二十万新军,只怕大清的江山社稷就真完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你持着朕的金令,谁敢有阻碍之举,有先斩后奏之权朕必须用你这把快刀,来斩断一切麻烦。”

“嗻。奴才领旨。”

道光转头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穆彰阿,沉声道:“靖海侯一门为我大清毁家纡难,朝廷不能亏待了他们得派人向全天下隆重表彰施家的忠义之道,让天下人知道施家之功”

穆彰阿连忙点头,道:“嗻。皇上,施家成年男丁虽然举族而灭,可是也存了一些妇孺稚子,朝廷应从优抚恤。”

“恩,从施家的子弟里面,选一个优良的继承靖海侯的爵位,施家不能就此断了根基至于一些银钱之事,朝廷照例恩加一等。”

道光望向了远处,悠悠道:“施家的今日,未尝不是爱新觉罗的明日。”

“皇上,万万不可出此言啊”

穆彰阿和僧格林沁顿时立马跪下,将头狠狠磕在地上,道:“奴才等无能,方有今日之变,可圣明无过皇上,绝无此祸只要二十万新军练出来,届时一定能平逆定难,还大清朝一个海清河晏的盛世江山”

“行了。朕又不是冲龄稚子,何须说这些话来敷衍朕”

道光沉声道:“朕这些时日也思索了不少,尤其是赵逆崛起之缘故,多有所得。”

“当今天下已经绝非区区华夏之天下,而是囊括了寰宇之地,有西方之强国干预我华夏之内政,方才孕育出了赵逆和教匪这般邪魔外道。”

穆彰阿和僧格林沁下意识点了点头,赵逆自然不比多言,麾下一流水洋枪洋炮,还得到了洋人不少的帮助,堪称是洋人入侵华夏的头号爪牙,而那乱了广西的教匪据说也是不尊孔孟,迷信西人宗教,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外道邪魔。

道光皇帝继续道:“朕以为,若是没有洋人的插手,大清无论如何也是能消灭乱匪的,比如三藩和川楚教乱,当年也是闹得那么气势汹汹,可是说到底这些逆贼也不过徒呈一时威风,长期相持下去他们没有根基,自然也就败了。”

“可是眼下的赵逆和教匪却不一样,若是洋人继续为他们输送枪炮,这帮逆贼怎么打都是打不绝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这也是朕为何派遣耆英去上海的缘故,可是林则徐这匹夫却为一己名声,却丝毫不顾国家之危乱”

道光似乎也发现他说得有些远,便往回收了收,继续分析道:“过去洋人之所以支持赵逆,是因为赵逆能乱我华夏江山,逼迫我大清不得不向洋人低头,可如今赵逆猖獗,竟然连洋人也不放在眼里,这便给了我大清分化瓦解的良机。”

听到这里,穆彰阿和僧格林沁这才恍然大悟,听上去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啊

道光继续说道:“古人尚且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远交近攻,咱们同样也要明白这个道理,英夷万里迢迢来到华夏,所求者无非就是一个财,既如此,朕满足了彼辈便是,关税可以交给他们,鸦禁也可以放开,哪怕还有其他的条件,朕也不是不能给”

他望向了穆彰阿,沉声道:“既然如此,朕就让耆英跟英夷好生沟通一番,不惜一切代价和英夷谈判,让他们想着法子援助大清才是正理。”

“前些时日耆英已经向朕上过密折,只要朝廷同意开烟禁,同意增开内河商埠,并将关税自主权交给英、法、美等诸国,给各国贸易最惠国待遇,诸国便愿意为我大清赊欠一批军火,到时候会直接送抵京师。”

道光望向了僧格林沁,轻声道:“僧格林沁,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再给你火器,但是这二十万新军,今年无论如何也要给朕练出来,大清的未来就系在了你的身上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