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35章 进退得失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对于复汉军而言,当前的局势可谓十分明朗,太平军北上牵动清军的主力,而清军留在江南的那部分军队根本不够复汉军打的,想吞下去随时就可以吞下去而关键就在于一旦提前吞下江南这颗香饵,反而对目前的复汉军不利。

简单来说,原本复汉军造反的核心支柱力量是广东的行商集团,再加上广东本土的士绅大族,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基本盘,其中像大力支持赵源的潘家、伍家便是其中的代表,而后拿下了兰芳以及正式起事后,利益集团里就加入了兰芳本土势力和天地会势力。

到了这个阶段,内部实际上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些别苗头的趋势,像兰芳本土势力的代表罗广平就位居内务司司长这个特殊位置,便是对行商集团和广东士绅的隐形制约,而天地会系统的将领进入复汉军后,又对原本广东士绅大族形成了制约。

但无论如何,赵源要大兴工商,就不能不继续扶持行商集团,也就意味着每当复汉军拿下一块地盘后,行商集团必定会鲸吞当地的工商之利而长期下去,只会将其他地方的工商集团逼到清廷的那一边去,因此,此时所有人都在看复汉军对江南商团的措施,一旦这个措施没有做到位,那么流失的不仅仅是工商之心,同时也有工商背后的士绅民心。

说白了,复汉军在吃江南这块肉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而不再仅仅只考虑行商们的利益,这就需要对内部关系进行一番梳理。

除此以外,汉王府目前体系下的新旧官员交替还在持续中,比如投降过来的清廷官员,还有投靠过来的湘湖理学派,在施政思路上必然与赵源存在抵触的情况,赵源还不能不用,他要是学太平军将这些人丢在一旁,等于主动跟封建官僚体系为敌,且临时提拔上来的人,还真不一定比得过这些湘湖理学派,比如左宗棠、罗泽南以及刘蓉,但是光用这些人,那无非就是打造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赵清。

赵源只能想办法一边使用旧人,一边培养新人,比如将来的容闳、伍崇曜、潘师宫这些人,还得想办法拉拢越秀山上的陈澧、吴又侠、杨荣绪、康以泰以及高从哲这些人摇旗呐喊,来牵制未来可能会膨胀的湘湖理学派。

总之,这些事情处理起来比打仗可麻烦多了,关键还不得不去做,否则内部调理不清楚,只能依靠赵源的个人威望强行拼凑成一个怪物,将来迟早有一天会瞬间垮塌。

“咱们想要进行工业革命,实在太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目前也只能从西方大量获得。好在伍崇曜马上就要回来了,他带回来的各行各业专家也算能一解燃眉之急了。”

赵源轻轻感叹了几句,要做事就得需要人,尤其是真正的实干人才,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非常缺少的

九月初九,秋风萧瑟,黄花落尽,倒有几分肃杀之气。

汉江两岸,大批军队则正在滚滚向前运动,人人头戴红巾,从城外直到远方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而在汉江水面上则行驶着一队蔓延数十里的船队,旗帜飘飘,士气鼎沸。

看着眼前的大军,天王洪秀全露出几分志得意满的神情,他虽然已经弃了武昌,但是沿途却没有停止裹挟,大量的百姓被动地加入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当中,朝着襄阳的方向行进。

“天王,东王,李开芳和胡以晃已经率领三万精锐直奔两江而去,想来最迟到月底,其军锋便能抵达安徽。”

北王韦昌辉上来禀告了一番,安排李开芳和胡以晃率军直下两江是东王杨秀清的主意,他虽然认为北上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并不妨碍事前安排人东进两江,从而迷惑清军的注意力,牵制江南的清军不会北上支援。

当然,由于李开芳和胡以晃率领的是一支精锐偏师,没有老弱束缚,行军速度极快,再加上沿途还有百余艘沙船提供后勤,还有火炮相助,倒也未尝不能做出一些事情来,到时候也是试探试探复汉军,如果复汉军或者清军做出了明确的反击行为后,到时候李开芳和胡以晃会根据形势决定是否继续北上,同太平军主力完成会师。

总之,这就是一个闲棋冷子,说不得将来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杨秀清点了点头,道:“这一次李开芳东进两江,说不得会跟林则徐林妖头碰上,到时候倒要看看这个林妖头就几分本事”

洪秀全摇了摇头,道:“此人纵使再大的本事,也不过是冢中枯骨,迟早会被我们拿下。反倒是一些当地的团练,怕是会有些麻烦。”

与旁人所想不同,洪秀全过去起兵之前也算是走南闯北,他深知朝廷经制之兵已经朽得不成样子,反倒是各地自行组织的团练,倒还有那么几分勇气,这帮人若是冒出来,还真会带来些许麻烦。

“总之,告诉李开芳,若是事情不可为,那就尽早北上。咱们这几日加快步伐,速速赶到襄阳城下去,早点拿下襄阳,咱们也能早点进军中原”

安庆。

当太平军大军朝着两江滚滚而来之际,曾国藩却陷入了极大的困难之中,他已经知晓了林则徐并非一心为国,有心与之割裂,可是现如今朝野上下已经将他二人视为一体,甚至引起道光皇帝下旨斥责曾国藩所奏狂悖,罪该万死。

好在当朝左都御史季芝昌出面为其担保,又有了祁隽藻出来说情,再加上道光念及曾国藩过去的功劳,这才没有治罪于他,只是经过了这么一遭,曾国藩心中未免有些懊悔,他以为将来就算继续为官,怕是也难以逃脱罪责,便吩咐了夫人收拾行李,打算将团练交给江忠源,他自己则返回京师待罪。

临行前,曾国藩想起过往种种,却忍不住泪如雨下,他专门将儿子曾纪泽叫道身前来,好生叮嘱了一番,让他好好读书,日后做一个明事理懂进退的君子,切莫进入官场,以致于弄得今日这般下场。

曾纪泽懵懵懂懂地听了一遍,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来安慰父亲。

就在曾国藩临行之际,却意外来了一名故交好友前来拜访,此人名叫郭嵩焘,同样是丁未四君子之一,湖南响应人,过去与曾国藩来往密切,关系深厚。

只是二人已经有几年未能相见,曾国藩意外地见到郭嵩焘前来,顿时深感意外,二人久别重逢,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干。

眼见得曾国藩已经在收拾行李,郭嵩焘却仿佛没有看见一般,朝着曾国藩拱手笑道:“涤生兄,此次前来安庆,一来是拜见涤生兄,二来也是向仁兄道贺,此番大事成矣。”

曾国藩顿时一惊,道:“筠仙兄何出此言如今皇上不信我,同僚亦不助我,正如行至泥潭,何喜之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