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4章 :汉才之用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张寄离去了。

他在洛阳大肆吃喝玩乐,重新接触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后,依依不舍的带着皇帝的诏书南下,回到他那遥远蛮荒的南越国去。

吴广相信赵佗不会拒绝他的命令。

南越开发有限,缺乏许多物资,当地的越人可能习惯了原始生活不会在乎。

可那些从中原南下的移民和兵卒不可能不想要中原的各种好东西,就连赵佗怕是也抵挡不住通商的诱惑。

有军队威胁,还有通商贸易这个条件在,派遣国相这事,赵佗定然不会抗拒。

因为两地相隔较远的缘故,吴广并不准备等到赵佗回信后才派国相,而是先挑出人选派到长沙去了解下当地情况,等到赵佗那边回复后就直接走马上任。

只是在这南越国相的人选上,吴广就有些迟疑了。

这不是什么好差事,越地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去的。且因为涉及到后面的大计划,派出的人得有些能力胆识。

吴广干脆将这个难题扔给了刘邦。

这老家伙曾在长沙待过一段时间,肯定能从昔日随从的军将里挑出合适的人选。

刘邦知道这是个容易得罪人的事情,但又不敢拒绝,苦思冥想后选择了一个沛县老乡。

“左庶长周苛,曾随臣南下长沙,多识当地风情。且其人素来刚烈有谋,以他为南越国相,定然无碍。”

吴广点头。

周苛、周昌是刘邦旧部里的一对堂兄弟,在历史上一个曾临阵斩杀魏豹,另一个则直言劝谏汉高祖不能废太子。

周苛是个有能力的人。

吴广将他召来。

“汉侯以卿多有能力,可担大任。今南越慑于我大唐威势而归附,但实则赵佗并非善辈,朕欲以卿为南越国相,前往越地护我中原之利,不知卿可愿意?”

吴广没有强迫,而是和颜悦色的询问。

这种事要心甘情愿才行,如果强行指派人去,就害怕弄出一个“中行说”来,此后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周苛闻言,先瞥了眼旁边神色尴尬的刘邦。

这老上司果真是有了“好事”不忘自己啊。

不过周苛没有拒绝。

他是刘邦起事时就跟随的老人,相互间有那么一份情谊在,如果他拒绝了刘邦的推荐,不仅会让刘邦失了颜面,还驳斥了君王的提携和重用。

周苛拱手应了下来。

“好,周卿真乃忠勇之人也,朕与汉侯果然没有看错。”

吴广拊掌赞了一声,见到周苛应下,他这才将此行的真正目的交代了一遍。

周苛脸色越听越严肃,到了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向着吴广拜下:“陛下予臣重任,臣必不让陛下失望。”

“将来南越若定,卿当为大功也,朕必有重赏。”

吴广也给了对方一个大功的承诺,好让周苛放心去干。

待到一切交代完,周苛领命退下,准备前往南越的事宜。

吴广则看向刘邦,淡淡道:“周苛忠勇,曹参善兵,樊哙、周勃皆为勇将,还有萧何之辈可理后勤。汉侯昔日的手下可真是人才众多。”

听到这句夸奖,刘邦眼皮猛跳。

他没有去贬低自己的老伙计,而是干笑一声,拍起了皇帝的马屁。

“彼辈在臣手下时,臣昏聩无用,让他们明珠蒙尘。唯有在陛下手中方能发挥大用。淮阴侯之前说的好,吾等只能将兵,而陛下才是真正的善将将之人,为天下之明主。”

“韩信说朕是善将将之人?”

吴广怪异的盯着刘邦:“那淮阴侯可曾说汉侯能带兵几何呀?”

刘邦眨了眨眼,好奇皇帝怎么知道自己问过韩信这个问题,他老实道:“臣确实问过淮阴侯这个问题,淮阴侯说臣能带兵五万。”

五万?

吴广忍俊不禁。

韩信对刘邦的评语对比历史上那是打了个对折。

吴广顺口道:“以朕之见,汉侯实则可带兵十万也,淮阴侯是小瞧了你啊。”

这话听得刘邦喜笑颜开,心中暗道:“还是皇帝懂我啊,老夫本就有带兵十万之能,韩信那小子懂个屁的识人,还是皇帝有眼光。”

吴广也笑了笑。

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后,吴广发现老刘这人还是挺不错的。

刘邦没有了历史上的那番际遇,现在天下安定,再加上他年岁已大,几乎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野心。

他在归顺吴广后就老老实实的将兵权交了出来,手下的人才也任由吴广分开使用。

同时刘邦还听从吴广的“建议”,把父母妻儿一家老小全都接到了洛阳城来,表现的十分恭顺。

刘邦的识相,让吴广用的放心,安排了一些重要任务给他,不放过压榨这老头的机会。

除了刘邦外。

他手下的周勃、樊哙等武将,吴广也没有闲着,已经连同几个唐将一起打发去云中郡的虞子期手下效力了。

按照上个月塞外传回来的情报,草原上那场大混战决出了胜负。

据说东胡王在连续战败后,已经被匈奴和月氏联手给宰了。

群龙无首之下,曾经强大的草原霸主东胡现在分裂成了好几方势力,正在被匈奴一点一点蚕食。

这对吴广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草原诸部一旦为匈奴吞并,被冒顿扭合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之后势必会调转矛头指向南方的中原,成为吴广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必须要防范于未然。

派遣樊哙、周勃等战将前往北方,并命虞子期可以寻机出塞,练兵的同时慢慢削弱草原的实力,尽量阻止对方的统一进程。

不过现在天下初定,北边还是以小规模战斗和练兵为主,不会发大军出塞。

吴广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用在赢得天下民心,坐稳帝位和休养生息上。

暴秦二世而亡,这个前车之鉴,必须要好好参考。

而当先一件事,就是法律的修订与施行。

此事主要由廷尉陈馀,以及吴广任命的奏谳掾萧何负责。

到了十二月份。

陈馀、萧何二人就向吴广汇报了最新的工作。

“有燕地之事在前,再加上文宣将军使人于关中造势,关中之民也知约法三章不足以维护稳定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大多愿恢复法制。”

吴广当初为了快速在关中站稳脚跟,和燕地一样推行了约法三章,赢得关中父老一片好评,在之后唐国同关东诸侯的战争里关中子弟纷纷支持。

现在天下大定,约法三章的用处已经没了,反而因为律法不全,关中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混乱,是到了将其废除,重新推行法制的时候了。

这是一件大事,但和接下来吴广要做的事比起来就要差上一些了。

吴广要借着即将到来的新年之机,做一次足以名留青史的刑制改革。

让他能得到天下万民的进一步拥戴,成为真正的圣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