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15章 :宛朐之阻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项羽杀人了?”

到了晚间,项睢收到亲信禀报,言项羽以“祸乱军心”为名斩了几个营中小卒。

他一下兴奋起来,又追问道:“项羽接下来有何举动,可曾大怒追究?”

亲信摇头道:“据闻项司马将人斩首后,又往营外去试验骑兵装备去了,并未在此事上继续追查。”

“呵,看来城阳战败打掉了项羽不少心气,此事放到以前,他是绝不会罢休的,一定会将所有敢说的人找出来。”

项睢嗤笑一声,有些失望的摇头。

要是项羽控制不住脾气,暴怒下在军中大肆追查牵连,必定会引起兵卒恐慌,他便可趁势煽风点火,进一步败坏对方的名声。

可项羽忍住了,没有扩大化牵连,只斩首了几人作为震慑。有那几人的脑袋在,短时间内应无人再敢胡言,项睢这时候再搞小动作,难免有些显眼,被项梁知道反倒对自己不利。

“无所谓了,项羽战败丧师,丢了大王的信任,就连诸将军也不太瞧得起他。如今又被我这一弄,在军中兵卒里威望大减,已不足为虑。反倒是那项襄,大王命他为将,率兵驻守上游,称得上重用啊。”

项睢眯着眼睛。

项羽已经没有和他竞争的能力了,他的注意力不免转移到其他项氏子弟的身上。

……

宛朐县,位于定陶以西数十里。

其城址在济水北岸,因西楚大军于南岸围困定陶,来不及渡济水攻略上游地区,故此地尚插着魏旗。

宛朐的魏人前段时间过得担惊受怕,先是齐国攻魏,压着魏军打。随后西楚参战,杀大将皇欣、相邦周巿,袭灭魏国大军,围困魏都定陶,给魏人们一种即将亡国的感觉。

人人忧惧,害怕的睡不着觉。

直到今日唐军抵达,才给了他们一些信心。

吴广命吕臣在济水北岸继续打他的王旗,并大张旗鼓打造各种船只木筏,做出一副要在定陶对岸渡济水南下的模样。

实则他暗中率领主力行至宛朐,欲从此处渡济水南下。

唐军选择从这里走,而非下游的乘丘,是因为陈平之前收到谍报,言英布军在昌邑附近,其离乘丘甚近。唐军如果从乘丘渡河南下,不仅可能会被英布堵住。就算侥幸渡过了济水,还很容易项梁和英布夹击,故而还是从上游宛朐偷渡的好。

这本是一个极好的战略。

只是唐军抵达宛朐时,却发现桥梁已被拆毁,南岸的渡口也为楚军所把持。

“还是被项梁预判到了,不愧是将门之后啊。”

吴广亲行至济水岸边,隔着翻涌东去的济水打量对面,隐隐能看到对岸有人影晃动,应是楚军巡河的哨兵。

天下英杰何其多也。

唐营这边有郦食其献上偷渡之策,楚营里也有项梁和一干将领谋士进行预判防守。

不过这对吴广来说依旧是好事,唐军要是继续在定陶对岸死磕,需要面对项梁的数万大军阻挡,很难当着项梁的面南下。

可在宛朐这边,因项梁要以主力攻打定陶的缘故,派到此处防守的偏师人数不会太多,唐军想要渡河的阻碍大大减少。

“大王,据从对岸逃过来的魏人说,楚军的将领打得是项字旗,观其人数可能在万人左右。”

陈平很快就将对岸的情报摸了个大概。

“项字旗,看来领兵的是个项氏宗亲。”

吴广笑了笑。

据他所知,历史上的项氏除了项梁、项羽二人外,并没有其他厉害出名的宗族将领。

比较有名的可能就项伯、项庄二人,但两人也没什么战绩传世,名声还不如龙且、英布等人响亮。

项梁坐镇定陶,项羽又刚刚惨遭败绩,两人带兵前来的可能性很小,以此来看对面的应是个普通的项氏子弟,应该能力不会太强。

唐军占据了兵力优势,就算强渡也有成功的可能,考虑到他们需要争取时间去救援定陶,加上吴广不愿在此战损失太多兵力,便召集麾下诸将领、谋士讨论更容易渡过济水的策略。

如何从万人把守的地方渡河。

军议一开始,蒯彻就抢先道:“我军兵力比楚军众,大王可用昔日对付秦军的手段来收拾他们。派一军佯攻上游,再以精兵从下游强渡,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人数比对方多,那就玩声东击西,佯攻一处吸引对方兵力,再从另一处发动猛击,让楚军防无可防。

吴广与诸将皆点了点头。

唐军打渡河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淇水、大河及洛水之战在前,他们早有过河的经验。

声东击西这种既是阴谋又是阳谋,我打你上游,你必须派兵去阻止,要是敢不管,那佯攻就能变成实攻,直接从彼处杀过河去。

若是管了,那其他方向的兵力被调走,又将成为新的破绽。

当然这种打法的前提是攻方的兵力要比守方多,现在的唐军正占据兵力优势,可以一试。

吴广道:“蒯卿之言有理,诸君可还有他议?”

话音落下,有一老者起身道:“禀大王,臣认为蒯先生此策甚妙,然臣还有些微末小计,可助我军能更容易渡过济水。”

蒯彻眉头一挑,说话之人正是新加入的郦食其。

吴广道:“郦先生请讲。”

“济水以南多有乡邑里闾,其中所居皆乃魏人,彼辈心怀魏国,敬服大王,亦是我军之助力。大王何不使人先行偷渡济水,前往南岸里闾勾连当地乡人。待我军发动渡河之战时,让这些人在楚军后方鼓动青壮发动袭击,乱项氏军阵,如此前后夹攻,岂非更易渡河耶?大王当借彼辈之力也!”

郦食其微笑开口。

吴广听得大喜。

郦食其说的在理,唐魏两国是盟友,而西楚是侵略者,这种情况下,魏人基本都会厌楚奉唐,这是一股潜在的力量。

西楚的敌人可不仅仅是唐魏两军,更是魏地的所有心怀母国之人。

吴广依计行事。

当日晚间,有人夜渡济水,暗中前往南岸。

同时唐军在济水北岸一连两日打造大量船只,欲发动渡河之攻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