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9章 :赵高出手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自少荣率兵出关,屡建功勋。今已取陈县,又于泗水大破贼军,斩陈胜之首而报捷看来是指日可待了。”

渭水南岸的丞相府中,大秦帝国的两位丞相正看着前线捷报,微笑交谈。

关东局势现在一片大好。

章邯拿下楚都陈县,在彼处修整一段时间后就率兵东进,先后夺柘县、苦县、谯县、酂县,几乎是沿着去年陈胜举事后一路西攻的路线杀了回去。

去年这些县城是怎么失去的,现在章邯就怎么拿回来。

秦军进入泗水郡,又与叛贼邓说部交战。对峙数日后,章邯大破邓说部万人,将其击溃,现在正准备南下蕲县。

陈胜正在蕲县与其麾下武平君王畔合兵,章邯此战若能取胜,则陈胜势力再无翻身之力。

除了南边战事顺利,河北之战也是捷报不断。

武城侯王离先后收复上党、河内两郡,现已杀入邯郸郡,将叛贼吴广逼迫至漳水北岸,只能靠着旧赵长城苟延残喘。从河北的局势来看,吴广被王离消灭同样是板上钉钉。

大河南北两处战场秦军都占据了优势,李斯和冯弃疾心中很高兴。

这一次的平叛之战,是他们二人试图重整朝堂的前奏。

上将军章邯是李斯的人。

支援章邯的长史司马欣曾任栎阳狱掾,属于法吏集团的一员,也算是李斯的人。

另一人董翳,职为都尉,属于是军吏集团,为将军冯劫的人。

南方的这支平叛军团,实质就是李斯和冯氏的合作。

二世登基后,屠戮宗室,诛杀旧臣,将朝堂搞得一团糟,许多位置被小人占据。

李斯、冯去疾二人看在眼中敢怒不敢言。

关东的大叛乱给了他们一个重整朝堂的机会。

叛贼杀入关中,二世皇帝必须依靠军队平叛。

作为主帅的章邯手握重兵,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到帝国的存亡。

这种时候只要是个头脑正常,想要保全国家社稷的君主,都会倚重章邯等军将,使军队话语权大增,而李斯和冯去疾就是要得到军队的支持。

他们两位丞相居内,章邯居外,将相两翼,内外一体,联手震慑朝野,借此重整朝堂,阻止帝国走向衰亡。

现在章邯兵威正盛,李斯决定开始行动。

“陈胜、吴广二人虽将覆灭,然关东盗贼不止,齐、魏复国,称王建制,得黔首响应。此皆赋税繁重,戍徭无已之故。”

“若不罢阿房、驰道等事,则根源不除,纵使灭一陈胜、吴广,亦会再起一胜、广之徒,赵、燕、韩之地难免有反复之险。”

“吾等欲定天下,当先劝皇帝罢徭赋,以安黔首。根源既除,则叛逆不兴也。”

两位丞相能看到东方叛乱的根源所在,要是不减免赋税、徭戍,让黔首万民休养生息,叛乱就永远都不会停止。

因为皇帝很久没有上朝的缘故,李斯决定入宫当面劝谏二世皇帝,冯去疾表示支持。

有了章邯的大胜作为倚仗,李斯自信满满,走路都带着风。

他甚至在脑海中构思好了,等会儿如何在二世皇帝面前畅谈天下之症结所在。

然后,李斯就在宫门前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皇帝事务繁忙,已下令不见任何人,丞相若有要事,可上书禀奏。”

守门的郎卫面色肃然,堵在门口,寸步不让。

李斯脸色难看。

哪怕他贵为帝国丞相,爵封列侯,此时在皇帝命令下也不可能踏入宫中一步。

自从章邯出关,解了函谷之危后,二世皇帝很长时间都没有召开过朝会,朝堂公卿想要见二世皇帝一面非常困难。

至于二世皇帝在皇宫里为何事繁忙,大家说不清,也不敢乱说。

秦始皇三十五年,始皇帝幸梁山宫,因中人泄露皇帝之语,遭杀戮甚众,就连丞相李斯也受到警告,自那时候开始,朝臣就难以再探知皇宫之事。

是故李斯无法知道宫中情况,他只能暗叹一声,将心中想要劝谏的话写成奏疏,呈送宫中。

上书半个时辰后。

这道奏疏就落到了郎中令赵高手中。

他打开看了一眼,嘴角勾起笑容,并没有将李斯的奏疏呈送给二世皇帝的意思。

皇帝整日操劳于嫔妃姬妾之间,炫目于珍宝器物之中,更要蓄养犬马玩乐。如此繁忙多事,岂能还要浪费精力去处理国家政务!

如此苦累的工作,自然是由他赵高来代劳了。

这也是二世皇帝所允许,甚至乐意的事情。

当初章邯出关,局势稍微稳定后。

赵高担忧自己杀戮太多,惧怕大臣入朝奏事,在皇帝面前诋毁他,就决定要给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他劝二世皇帝说,始皇帝执掌天下时间长久,执政经验丰富,所以处理政务不会出错,群臣也不敢乱言诋毁。但二世皇帝太过年轻,现在刚刚即位,如果和朝廷公卿商议大事,万一当众做错了决定,那就是在群臣面前示短,会失去作为上位者的威信。

皇帝不如稳居禁中,让他赵高和诸多研习法律政务的人来为其商量政事,如此处理政务就不会出错,大臣知道皇帝厉害,也不敢敷衍诋毁,天下都会称二世皇帝为圣主。

这劝谏正中二世皇帝的心思,当场乐不可支的答应下来,还直言“老师爱我。”

刚开始几天,二世皇帝还和赵高等内臣像模像样的商量政务,后来时间一久就懒得再装样子,直接将事情全扔给了赵高,自己每日只顾玩乐去了。

而这一切因为宫室阻隔,赵高这个郎中令又掌握了宫廷侍卫,可以任意封锁宫中消息的缘故,并不为外界所知。

哪怕是李斯、冯去疾也不知晓他们呈送宫中的奏疏,其实都是赵高在处理。

“吾虽非皇帝,行的却是皇帝之政。”

赵高视线落到李斯的奏疏上,神色逐渐冰冷。

他想到弟弟的那些话。

是的,李斯和他赵高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只不过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短暂合作。

之前赵高引导二世皇帝杀戮宗室、诛灭朝臣,李斯就有些嫌恶他,两家并不相睦。

而赵高想要真正的控制朝堂,李斯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李斯作为先帝老臣,当朝丞相,拥立二世登基的功臣。在秦二世对其彻底失去信任前,赵高明面上还无法和李斯对抗,想要扳倒对方也有些麻烦。

“李斯……”

赵高的目光在李斯遒劲有力的字上打转,心中已有想法。

翌日,赵高亲自前往李斯府上拜访。

“郎中令真是稀客,不知前来拜访老夫,乃是何事?”

李斯忙将赵高迎入府中,心中很是好奇。

赵高在堂中落座,对李斯叹道:“高此番拜访君侯,乃是为国家大事而来。”

国家大事?

李斯颇为惊讶,因为在他眼中,赵高虽居九卿之职,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佞臣,平日靠逢迎二世皇帝而得宠幸,哪知今日会来招他商量国家大事。

不待李斯开口,赵高这边已经是直入主题。

“上将军在关东大胜,此乃喜事。然高闻关东群盗众多,除陈胜、吴广外,还有齐、魏复国,天下战乱不熄。当此之时,今上还在关中征发徭役修筑阿房宫,聚狗马等无用之物。高欲进谏,然则位卑人贱,皇帝不听。高思此等为国之计,乃是君侯之职,为何君侯不向皇帝谏言啊!”

说着,赵高竟满脸正色,大义凛然,甚至有质问李斯的意思。

李斯一怔。

赵高这些话,竟然和他心中所思近乎一致。

莫非是我以前看错他了?

李斯心中暗想,面上则哀叹道:“吾欲向皇帝谏言久矣。然则今上居于深宫,不启朝会,不见朝臣。吾上书谏言,如石入深渊,毫无波澜。吾想面见皇帝,可无人为我通传,想当面谏言也没办法啊。”

听到这话,赵高大喜。

“君侯既有劝谏之意,甚好也。君侯乃外臣,吾乃内臣,于宫中方便,高当在皇帝得空之时,为君侯通传,还请君侯入宫劝谏,向皇帝言明社稷之忧患!”

“若得赵君相助,则大秦有救,国家可兴矣!”

李斯大喜过望,甚至当场起身,向着赵高一拜。

“君侯不可,吾等皆为国家忧虑,安能行此大礼。”

赵高忙伸手扶住李斯双臂。

感受到赵高手掌处传来的温热感,再看着眼前男子笑意吟吟的模样。

李斯心头感叹。

没想到自己以前看错了此人。

赵高,并不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佞臣。

亦是大秦忠良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