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3章 :局势变动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秋风吹过咸阳,卷动落叶飘零,多有萧瑟之意。

咸阳大狱。

白发披散,脸无血色的李斯被押送出来。

阳光洒落在李斯的脸上,近一月未见光芒,他只觉刺目难耐,眼睛干涩疼痛。

“父亲。”

身后传来一声带着颤音的呼唤。

李斯侧首,见那人正是自己的中子,同样是全身绑缚,被狱吏押着。

再往后,还有阵阵哭泣声不绝。

那些都是李氏族人。

全族尽数被押送出来,将要做什么,李斯这个曾经的帝国丞相很清楚。

“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李斯神色悲怆,禁不住低声自问。

他心中其实很清楚,近一个月的囹圄之苦足以让他想明白。

沙丘之谋,他选择了与赵高合作,矫诏杀扶苏,立胡亥。

长公子扶苏的政治理念与李斯不符,如果登基为帝,李斯不仅相位不保,前半生为帝国制定的种种制度也很有可能被扶苏推翻。

在李斯的心中,他矫诏是为了自己的权位,同时也是为了他和始皇帝建立的这个大秦。

他想让这个由法家主导的大秦能够万世永存,不会二世而改。

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一步一步,直到如今的地步。

当然最大的错,可能就是他错估了赵高和二世皇帝。

大敌当前,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正常人都会优先想着解决危机。

章邯就是李斯给自己的一份底气,他希望凭借骁勇的秦军反向牵制朝堂上的赵高。关东之贼甚众,想要平叛,秦国就得依靠章邯。

李斯是章邯的后台,他一倒,章邯心中会如何想?

正常的君王和权臣怎么都不可能在这时候对他动手。

可赵高和二世皇帝偏偏就干了,他们似乎并不在意关外的战事情况,也不考虑杀人之后的影响。

李斯以为对面是政治家,为了大局可以进行利益交换,但对面其实不讲任何大局,只想掀翻桌子干死对手,干完之后将变成什么样,那是丝毫不考虑的。

李斯侧首望向秦宫方向,看着远处那巍峨秦宫。

他悲愤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而皇帝不悟,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又以赵高为佐,他日必有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

“亡秦者,实乃帝与赵高也!”

一声诅咒,略微平复了李斯怨怒的心情。

当他与子嗣族人,被押送到咸阳市肆,即将在万众眼前行刑之时。

望着那黑压压一片人头,看着那一张张或是兴奋,或是紧张,或是忧虑的脸。

李斯的心颤了颤,一生拼搏,竟落得如此境地。

早知如此,那这一生的奋斗还有何意义吗?

李斯回头,对不远处的中子叹声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话音落下,父子二人俱哭不止。

秦二世二年八月。

秦帝国丞相李斯,于咸阳市肆当众黥面、劓鼻、断舌、鞭笞、斩左右趾,终至腰斩。

并夷灭李氏三族。

……

“若非有赵君在,朕差点就被丞相所卖!”

二世皇帝庆幸的拍了拍胸口。

他也没想到平日里满嘴为国的丞相李斯竟然在暗中与陈胜、吴广等反贼勾结,要不是有赵高揭穿李斯的谋反阴谋,大秦差点就被那老竖子害了。

怪不得这一年来天下局势不安稳,原来都是李斯暗地里搞得鬼。

而现在冯去疾和李斯两个丞相都死了,秦国没有处理朝政的丞相,让二世皇帝十分不便。

他只想每日宅在宫中玩乐,可没有打理政事的心思。

他干脆对赵高道:“李贼既死,朕当以赵君为相,为朕辅理国政,事无大小由君自行处置。”

“臣得陛下信任,定竭尽全力让大秦国泰民安,万世永存。陛下无需操心诸般杂事,只管享乐便好。”

赵高欣喜的应下来,感觉身体中的血液近乎沸腾。

昔日卑贱的隐宫之子,一步一步,终于爬到了最高!

他赵高,成了大秦帝国的唯一丞相,也是真正的掌权者。

二世皇帝见政事有了人处理,喜滋滋的享乐去了。

而赵丞相也不负皇帝期待,他上任后,先任命弟弟赵成为郎中令,掌管宫中宿卫,以保障皇帝的安全,避免被奸臣骚扰,影响享乐的心情。

赵高又以女婿阎乐为咸阳令,将帝都咸阳控制于手中。

这般操作下来,咸阳城中,宫里宫外,再无人能够威胁到赵高。

做完了这些,他这才将目光放到函谷关外的战事上。

“章邯杀了齐贼田儋,很好。这厮虽是李斯提拔的,但也算有些作用,可以暂时留着。田儋既死,三川郡暂时无忧,该让他去南阳收拾那些楚贼了。”

赵高自行决定好了关东的军事调配。

在他看来,关东反秦势力共有三支,齐王田儋组织的反秦联军被击破了,已经无需操心。

剩下的分别是河北的吴广和南阳的项梁。

吴广那边还在河内和司马欣、董翳交战,虽然司马欣有些废物被打得连连后退,让赵高生出撤换问罪的心思,但至少河北战线暂时是稳住了。

吴广就算拿下了河内,也不可能立刻打进关中。河内东边尚有河东郡阻挡,河东西侧还有大河天险。如果吴广不走河东,南下三川,那就有函谷关挡着。

在现阶段下,怎么看吴广在短时间内都不能对关中造成威胁。

真正的大患是南边的项梁。

此人趁着章邯和田儋、魏咎对峙的时候,一路杀过南阳郡,直奔武关。

打破武关,就是关中。

历史上刘邦入秦就是走的这条路,项梁此刻猛攻武关对秦廷的威胁远胜于吴广。

“命令章邯率军南下,把南阳郡的楚贼给我剿灭!”

赵高意气风发,大手挥动间,就决定了关东的战略部署。

这大秦天下,该由他来主宰了。

……

来自关中的使者,昼夜兼程将命令送达上将军章邯的手中。

“李相谋反,全族被诛?”

章邯在接到命令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后台李斯被以谋反罪夷灭三族的事情,据说还有使者前往三川郡,擒拿郡守李由。

这惊天消息将章邯震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有种天塌地陷的感觉。

他好不容易才在前线把田儋干掉,又趁胜追杀魏咎、田荣等人,一举收复了酸枣、燕县等地,将魏咎赶到了濮阳。

东郡和三川郡形势一片大好,正是秦军扬眉吐气的时候,哪知道后方朝廷突然来了这一出。

冯去疾没了,李斯也没了。

这波形势变化让章邯有些迷茫。

长长的吐了口气后,章邯还是接下了赵丞相的命令。

他是秦人,不管李斯死没死,他都得为了这个国家打下去。

赵高命他南下的命令,也比较符合实际。

项梁猛攻武关,他必须前去救援,否则一旦楚军打破武关杀进关中,则万事皆休。

只是河北的战事,也让章邯有些忧心。

吴广建国为唐,集结大军攻入河内,打得司马欣连连后退。万一他这一退走,司马欣扛不住,吴广趁势渡河,杀进三川郡又该怎么办?

章邯略一思索,招来副将杨熊道:“我将率大军七万南下,去攻项梁,你且拥兵三万把守三川郡,一者守住敖仓,二者预防东边的齐、魏残军再来进犯。第三则接应河内郡的司马欣,与他共敌吴广。”

“将军放心,我定不让三川有失。”

杨熊领命应下。

章邯布置完杨熊的防务后,这才松了口气。

河北战事虽然不利,但董翳、司马欣二人尚有数万大军,如果他们一心抵挡的话,应该能将吴广拖下来。

等章邯干掉了项梁,再北上慢慢收拾吴广。

在率兵南下前,章邯又想起了一人,询问亲信许贞道:“之前那个降贼武臣可还在军中?”

许贞忙道:“上将军之前以此贼与吴广有旧,故而尚留着性命,并未送入关中。”

“嗯,把这人给司马欣送去。此人与吴广同为陈胜旧臣,有些交情,或可利用来对付吴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唯。”

安排好了这一切,章邯不再迟疑,将三川防务留给杨熊,带着大军南下。

他将先击破盘踞颍川的韩成、张良等人,然后再去干掉项梁。

……

河内郡,武德县。

在章邯大破反秦联军,斩杀齐王田儋的消息传过来后,原本气势如虹的唐军受到了些许打击。

大家南北两路共进攻秦,唐军这边连战连胜,结果转头一看,发现盟友没了,心理怎么都会有些变化。

特别是章邯大胜的消息传到河北后,使得原本已经意动投降的司马欣再次犹豫起来。

“背靠三川之粮,又有章邯大胜之军为援。司马欣怕是不会降了,君上不如趁章邯北上之前将其击破,如此还能全据河内。”

李左车等人再次提出了攻打司马欣的提议。

趁此时机攻打怀县,大胜唾手可得,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等待。

吴广还是摇头拒绝了。

现在出击,肯定能击破司马欣,但并没有将其劝降所带来的利益大。

一个是三万秦军兵力的诱惑,第二个则是司马欣投降后能够再次竖立出一个榜样。

要知道河北除了司马欣之外,还有一个董翳带着两万人死守着上党。

你击破司马欣,董翳并不一定会投降。

如果这边司马欣主动投降,再由司马欣去说董翳,那董翳投降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收益是比较大的。

而且吴广相信司马欣会投降的。

除了历史上他确实降敌外,前段时间双方眉来眼去的举动也表明此事很有戏。

章邯的大胜可能让司马欣暂时犹豫了。

但没关系,秦二世和赵高会帮助司马欣下定决心的。

在打下武德后,吴广已经知道了秦廷内部出现变故,冯去疾和冯劫身死,李斯下狱的消息。

“既然已经下狱,那李斯离死也就不远了,等下去吧。”

果不其然,二世皇帝和赵高没有让吴广失望。

到了八月下旬,三川郡就传来李斯以谋反罪被诛杀的消息。

随之而来的还有章邯率军南下的事情。

到了这时,吴广就知道时机到了。

典客蒯彻,已经抵达前线军营。

吴广笑着对蒯彻开口。

“今李斯身死,章邯率军南下,劝降时机已至,该先生去一趟秦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