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7章 :徙民之事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河内,北接太行,南临大河。

此处为昔日殷之所都,地虽狭,人口却很稠密。

在西汉时河内郡有户数二十四万,人口达百万以上。秦时不及这个数字,可也是天下有数的大郡,人口当在四五十万往上。

如此富庶之地,也不怪葛婴等人舍不得放弃。

不仅是葛婴,当来自邯郸的宣信使者在河内各城动员当地豪族、黔首迁徙北行时,世代居住于此的河内居民就有许多不愿离去者。

“我韩氏在野王栖居百年,有地数千亩,宅邸十余座,今日吴王竟要我弃田宅而走?真乃笑语耳,我韩氏不走!”

河内野王,韩氏家主韩喜掷地有声,黑着脸表示拒绝。

野王是昔日的韩国故地。

这支韩氏是韩国公族的后代,在百年前于野王扎根发展,凭着血脉地位,成为当地一大豪族,家中的田宅资财多到难以计数。

数十年前野王被秦国攻取,韩氏没有为祖国效死的心思,顺势投入秦国怀抱。

当时天下未定,秦国对于这些主动合作的当地大族都持友好态度,见野王韩氏投怀送抱,秦昭王对他们十分优待。

秦并天下,始皇帝对关东豪富进行打击,迁徙十二万户入咸阳。野王韩氏因为在几十年前就投秦的缘故,被秦国官方视为自己人,没有遭受牵连,反而因早早投秦,在秦制下活的如鱼得水。

吴广征伐河北,派遣张耳收河内之地。

当时反秦之势盛大,各城黔首苦秦法久矣,纷纷响应。韩氏见风使舵又投入吴王怀抱,在阵营变换中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对韩氏来说,韩国、秦国也好,南边来的吴王也罢,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谁强他们就投谁,只管保护自身家族利益就好。

“秦军素来残暴,我军退走后,恐会荼毒野王,还请韩公思虑。”

使者再次开口相劝。

韩喜瞪着眼睛道:“不管他秦军如何对待,我韩氏接着便是,使者请勿复言!”

使者见状不再多说,拱手告退。

待送使者离去后,韩喜回来对子侄笑道:“我韩氏在秦国统治下生存了数十年,秦军多残暴我还不清楚?吴王想以此吓唬吾等,让吾等放弃自家宅邸田亩北上去做一流民,真是可笑。秦军来了又如何,难道还会吃了吾等不成?”

众人皆笑起来。

对于韩氏这种拥有大量田宅的豪族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哪有自断根基的道理。

这一点,吴广方面同样清楚。

所以当使者汇报给坐镇野王的吴牛校尉时,阿牛点头表示知道,并没有强迫的打算。

像韩氏这样不愿意迁徙的大族有很多,这都是人之常情,吴王不会强迫。

他们想要迁徙的对象另有其人。

“按照吴王令,迁徙北上者各有口粮供应,还能在河北得田宅赐予。野王已有近万人愿徙,除了野王外其余诸城也多响应者。”

“好,尽快安排启程,吾等时间不多了。”

阿牛赞许的点点头。

吴王这次的迁徙并非强制,也不是迁徙所有人。

秦军随时来袭,你要是强行徙民,不仅赶路的速度慢,而且还容易出乱子,激起一些人的反抗。特别是现在处于寒冬时节,要是强行让一些老弱病残离开故土,路上难免会冻饿死人,这一来反倒害了自己的名声。

吴广要的是自愿。

豪族因田宅家资不愿离去,老人因眷念故土也不想北上。

可有一类人很愿意响应吴广。

那些无立锥之地的赤贫者。

秦法繁复严苛,对于黔首的惩罚动辄就是赀罚甲盾、或是判为刑徒隶臣,没收所有财产。

这些年下来,许多原本的中产之家早就变成身无分文的赤贫者。

甚至还有很多人因触犯法律欠了官府一屁股债,不仅没钱,还需要去靠给官府做徭役进行抵债,即所谓居赀赎债者。也可称之为负产者。

吴广攻伐河北后,赦免了原本被官府控制的那些刑徒、隶臣,也免除了居赀赎债者欠官府的债务。给了这些人自由,赢得一片欢呼拥戴。

可是自由归自由,这些人依旧是没地没钱啊,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去靠给人去做庸耕佃农生活。

现在吴广给出了自愿迁徙者能在北边分田的政策,立刻就吸引了一大批人响应。

有产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离开家园。

本来就没钱没地的那些赤贫者,在哪不是活?

且这些人大多都是为秦法所害,对于秦军有天然的恨意,正是上好的军队人选。

政策中答应分予的土地也不用担心,秦国官府掌控了大量的土地,让刑徒、隶臣进行耕种,称之为官田。

这些官田数量众多,在吴广攻取燕赵诸郡后,就落入了他的手中。

因为大量的刑徒、隶臣被释放赦免,这些土地就没人耕作了,吴广在军中施行按爵赐田制度,分田以激励军心。但一时半会儿间也分不完这些田地,还是得荒在那里,只能雇人耕种。

如今正好以这些曾经的官田为诱惑,在河内吸引一批人主动迁徙。

这一来就是田有人耕,人有地种,而且充实了吴广治下的人口,多了一大批能够征召的兵员,正是有利而无害的事情。

当然这些分发田地的数量会少于按爵颁赐的数量,这样才能让人愿意去立功杀敌。

在阿牛主导的宣传攻势下,迁徙政策的施行很成功。

如果是让这些人迁徙到北疆僻远之处,定然有许多人不愿。而这次迁徙的邯郸、巨鹿等地与河内相邻,算不上什么偏远地方,各地平日多有来往。

将河内之民迁徙到赵地,他们心理负担不算重,分田带来的诱惑更大一些,故得到许多人响应。

且因为是自愿迁徙,又穷到没什么财产,这些人行动的速度很快。

没过两日,河内郡诸多城池中就有大量民众远离家乡,阿牛派属下引到安排,加上军队护送,这些自愿迁徙者便排成一条条长龙向着邯郸方向前进。

野王城外,一个老者在两个年轻人的搀扶下踏上马车,他们的后方还是近十辆马车,竟是很难见到的大族迁徙的场面。

“大父,二世皇帝虽然废除了我卫国之祀,但吾等在野王城中尚有田宅可居,日子过得也算舒心。为何今日要抛弃家中资财前往邯郸投那吴王?我看就算秦军再度占领了河内,也不会对吾等怎样的吧?”

卫方好奇询问,对于离开野王有些不满。

卫角须发已白,他伸出手,指向远方的道路:“看到了吗?”

卫方望去,见那里有上百辆马车缓缓前行,周围有众多兵卒护卫,看那些车上鼓鼓囊囊的模样,定然是装满了东西。

卫角道:“那是野王府库中的钱粮资财,吴王放弃河内郡,还搬空所有城池的府库,将一座座空城留给秦军。等到秦军攻占此处,见府库空空,留在河内的人怕是都不会好过啊。”

见孙儿若有所思,卫角淡淡一笑。

他抬头,望向邯郸方向。

卫角并没有说实话。

卫国之祀在去年被秦二世下诏废除。

作为最后一个被秦废除的诸侯国君。

卫角有着自己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