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0章 :欲降武王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唐军来了!

耒阳的朱贺部在击退唐军先头部队后,曾派人传信给郴县的友军。

等李左车带着唐军主力南下时,郴县早已人去城空。

此处的南越军探知耒阳失守,知道不是唐军的敌手,便果断南撤,不与李左车交战,也不给他招降的机会。

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郴县,李左车到此已是完成了这一次的战略目标。

他接下来只需留军驻守,向朝廷奏捷,等待班师回朝的命令。

可李左车从朱贺口中了解到南越的情况后,想法就有些不一样了。

“禀君侯,吾等南下距今不到十年。心中依旧眷恋着中原故土,在这越地每时每刻都想着回到家乡。只因前时中原大乱,诸侯厮杀混战,盗匪横行,使吾等不敢北上。若是知道大唐皇帝已定天下,愿让吾等归乡,南下的诸夏之民一定都会欣喜若狂,跟着君侯回家啊。”

朱贺神色诚恳,代替南越的诸夏之民说出了心声。

秦军征越,总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秦始皇二十八年时,由屠睢率大军南下,分五路征伐百越。

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秦军杀死了西瓯君译吁宋,大败越人联军。可紧接着,越人借着山林掩护夜攻秦军,大破之,并杀秦将屠雎,使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

眼见南征军惨遭大败,甚至主将身死,秦始皇勃然大怒,又遣任嚣、赵佗于三十三年率大军南下,同时征发了大量罪犯、赘婿、商贾等随军,作为移民谪戍百越。

因为第一次的屠睢南征对耗掉了越人反抗军的主力,任嚣、赵佗的征伐就要顺利的多,再加上有大量随军移民填充征服地,能稳固秦军阵线,这才能顺利征服百越而设立南海三郡。

故而南越的大部分军队和移民多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南下的,掐指一算,到现在也才八九年。

不到十年的时间,无法抹去他们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甚至这些年里,他们在这险恶的越地每一次和当地越人发生冲突,每一次看着有人因瘴气和毒虫猛兽而丧命,都会默默流泪,怀念和渴望着回到那如“天堂”般的中原。

李左车听出了这点,就生出一个野心。

岭南的南海、桂林和象郡,虽是蛮荒之地,可好歹是秦皇帝打下的郡县,现在被赵佗割据称王,游离于中原政权外,在明面上对大唐来说不是件好事。他如果能通过诱惑移民归降而快速夺取这三郡,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功劳的。

李左车武安侯是七千户食邑,排在岳成、韩信和司马卬的后面。

如果能轻松拿下这三郡,不敢说去和岳成、韩信相比,但增加一千户和司马卬同列,应该问题不大吧?

至于通过诱惑南越移民归家而拿下百越三郡后,此地因移民的减少会不会再被越人夺去,那就暂时不在李左车的考虑范围了。

立功,才是首要的。

“好,尔等中原子民既想归家,本侯自不会坐视不理。”

李左车率军从郴县南下,直扑南边的阳山关。

阳山。

就是后世所言的骑田岭,为五岭中最小的一个。

说是最小,那也是相比其他四岭而言,实则阳山险峻难行,周围山林密布,常有猿啸兽吼,走在其中让人毛骨悚然。

多亏了有秦军之前开辟的道路,可供唐军通行,再加上朱贺等降人带路,不至于中道迷失。

只是一到阳山关下,李左车脸色微变,后方唐军将士也都咂嘴不言。

陡峭的山岭之间,一道关塞横亘,挡住了唯一的南下通路。

其塞高达数丈,墙垣极其厚实,上面站满了披甲军士,他们各持矛戟弓弩,严阵以待。

李左车甚至还看到城头上架着好几架大型弩机,上面明晃晃的箭头看的人头皮发麻。

阳山关作为秦军控扼岭南的重要关卡,塞内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再加上所处的险要地势,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典型。

怪不得刘邦之前会兵阻于阳山,因为这地方真的不好打。

因地势所限不能铺开大军,那就无法发挥人数优势。同时也很难使用大型攻城器械,只能靠将士扛着木梯去攀城,纯用人命去堆。

这样的攻城战,就算最后真的把阳山关打下了,伤亡数字也肯定很大。

刘邦不能接受这个损失,李左车也不想损耗兵力在这里。

他再度派出了劝降的人,以及让朱贺这个降将上阵。

“大唐已经统一天下,诸侯尽数被剿灭。今唐国皇帝宽仁,愿意饶恕尔等……”

话语传到阳山关上,让守城的南越兵卒皆脸露惊色。

特别是朱贺这个南越军的二五百主站在对方阵营,说出来的话颇有信服力。

就在这人心异动的时候,守城的南越司马高聚站了出来。

“尔等勿要听信彼辈虚言,吾等僻居南方,谁知中原形势真假。之前有刘邦前来蛊惑,被吾等识破而退。孰知这城外的军队是否又和那刘邦一般?吾等受武王所信,镇守此关,护卫着南越国民的安全,绝不可因对方一番话就开关投降,一切事项都由武王决断,吾等只需听命守关便是!”

阳山关作为南越国的北方屏障,其守将自然是赵佗的亲信,不管城外唐军说的是真是假,他都不可能开关投降。

而高聚的话也说服了一部分守军。

其他心动的守卒也不敢妄动,毕竟不投降他们还能保留现在的安稳生活,一旦投降谁知道又会是什么样的未来?

阳山关的坚守让李左车说降关卡的计划失败,拿不下阳山关,他就无法派人传檄南海诸郡,让他们归顺唐国。

至于强攻,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左车只把这事当做一个添头,能用嘴皮子拿下最好,拿不下他也不会损耗力量开战。

他用出了最后一个手段。

“听朱贺说,赵佗乃是恒山人,其具体谱系不知,但既是赵氏,想来祖上是赵国公族。我李氏乃赵将出身,有此旧情在,说不得能将其说降。”

李左车亲写劝降书信一封,派出一个名为赵衍的使者,并带着投降的朱贺前往叩关,说是要派使者拜访南越武王赵佗。

高聚略微犹豫了下,想到之前刘邦也曾和武王通信的事情,就决定放行了,他让人护送唐军使者前往南越国都番禺,同时在城头日夜守备不歇,防止唐军趁势攻关。

……

南越国都,番禺。

坐镇此地的南越武王赵佗,此时也接连收到了北边传来的紧急军情。

先是大量唐军南下耒阳,然后又攻郴县,紧接着直奔阳山关而来,做出一副气势汹汹,欲要攻入南越国的姿态。

赵佗立刻召集手下军将,准备集中兵力和唐军打一仗,守卫他的国家。

同时他也对这支唐军的出现感到惊讶。

“项氏之前在楚地立国称王,看上去颇有威势,甚至还让刘邦来攻我,怎得如今就败了?能被唐军打入长沙郡这种要地,项梁的楚国怕是不行了。”

碍于信息不明,赵佗并不清楚中原的具体情况,只能从眼前形势分析,判断项梁有可能已经完蛋,这让他颇为惊讶,因为唐军作为北方起家的政权,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打到越地这边来,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一些。

赵佗感受到危机,正要亲自率兵北上支援阳山关,阻敌于国门外。

就在这时,他听说唐军主将派来了使者。

赵佗略微思索后,在番禺城外的营地中召见了唐国使者。

“唐国之臣赵衍,拜见赵将军。”

声音落下,周围的南越诸将皆脸色骤变,斥责道:“放肆,此乃我南越武王,汝安得以将军相称!”

赵衍身高八尺,面色枣红,颇有一副威武相,此刻闻言而笑:“吾只闻有诸夏的赵将军镇守百越,未知有南越武王也,敢问这王号是天子所封乎?”

天子所封?

诸将面露忿色,你这不是为难人吗?

大将吕恪冷哼道:“天下兵强马壮者可自为王,何须天子所封!”

相比手下的硬气,赵佗自己却要温和的多。

他笑着摆摆手,也不在乎将军的称呼,而是对赵衍问道:“听汝口音,你是关中人吧?”

赵衍不卑不亢道:“回将军,我乃汉中出身。”

赵佗瞥了眼使者旁边战战兢兢的朱贺,又看向赵衍,问道:“你乃唐臣,来我南越国之土,是有何事?”

南越国三字,已是暗示了独立的地位。

赵衍肃然道:“我奉大唐武安侯之命前来拜见赵将军,有书信一封呈上。”

“拿上来吧。”

很快,李左车亲写的帛书便送到了赵佗手中。

他打开一看。

在一番简略的问候,以及述说赵氏和李氏在河北的情谊后。

整封帛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就只有两个字。

劝降。

“足下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大唐一统中原,有雄师百万,战将千员,若是以大军南下顷刻便能倾覆越土,足下以区区南海三郡之力,岂能同昊阳比肩。”

“左车为足下计,为越地万千百姓计,不若开关降唐,以全性命,并可回归中原家乡,以享乐晚年。而以天子之宽仁,将军今若以礼来降,定不失封侯之位,岂不美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