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2章 :齐王投唐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呜呜呜,那台上之戏,像极了我那从兄。一去北疆便埋骨他乡,只剩孤母在家,日日哭泣。”

“以前只觉过得艰难,现在才知道咱们在皇帝的统治下过得是这么苦!怪不得关东之人皆说暴秦,真的太残暴了!”

“暴秦,咱们这投降不亏!”

“那演出的女人好漂亮,要是能摸一把可真就快活死了,嘿嘿嘿。”

……

数日演出,原本在归降后心怀怨念和担忧的秦卒们被舞台剧所吸引,一个个沉浸于剧情之中。

有些人从中看到自己和家人苦难的过往,有人从中生出了对秦的怨念。还有许多人则被那漂亮的女演员吸引,一个个心神荡漾,只想多看几场演出,听一听那勾人的声音,哪还有什么抱怨投降的心思。

“投降的秦军暂时稳定下来,对吾等怨言渐去,在演出的引导下,将矛头转向秦廷。君上这文攻之法,可真是有效啊。”

陈平、蒯彻等人对此赞不绝口。

别说秦军爱看,就连唐军这边上到诸将谋士,下到底层小卒也都喜欢看。

没办法,这年头的娱乐活动太少了。

由吴广带来的成熟的舞台剧模式,完整的剧本,经过特训的演员,对先秦时代的所有文艺活动都是一场降维打击,一出来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每一场演出都可以供数千人观看,带来的宣传效果也远比让人整日说教的好,对于稳定军心和鼓舞士气很有帮助。

“先让这支团队在各地的秦军降卒之间巡演。后续继续扩大规模,力争让每一支队伍都有相应的文宣团队!”

吴广大手一挥,定下了后续文艺工作的基调,让阿牛这个文宣将军在后方招募更多的演员,编排更多的剧本出来,要将文化战线牢牢掌握在手中!

以文宣团队平息了降卒的怨气,保持了唐军内部的稳定,吴广再度将目光看向他处。

上党郡入手,吴广可以轻易的和正在太原攻伐的李良取得联系,知晓彼处的情况。

“嘉信君自出井陉后,已经攻取了狼孟、榆次等城池,今率军攻至晋阳。太原郡守、郡尉据晋阳城死战,想要拿下此城还需要一些时间。”

太原战事中规中矩,以李良的本事打下晋阳不难,并不需要吴广再派兵前去支援。

等到晋阳一拿下,唐军全取太原就只剩时间问题,这一条战线现在还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而在南边的河东郡,左将军司马卬同样在稳步推进中,他已经率军越过了王屋山,在河东郡垣邑和前来阻击的河东郡尉交上了手。

以现在唐秦两军的兵力士气状况,司马卬只要不犯傻,击败河东秦军,拿下此郡问题不大。

“若能拿下河东,就不用南下三川打函谷关了,直接渡河去掏了秦国老家。”

吴广眼中闪过精芒。

一百多年前,魏国就是多次从河东渡过大河,深入关中腹地去暴打秦国。

这是一条河北势力入关中的捷径,不用去打险要的函谷关和武关,他没道理不抓住。

上党这边安定下来,吴广稍微部署了一下军事布防和军吏任命外,就率军南下河内,继续坐观天下。

一边窥伺河南形势,休憩军队,让将士们养足精神等待下一场大战。

一边则应董翳之请,让他带了支降军去帮助司马卬作战,以尽快占据河东,打通前往关中的道路。

河内郡的情况和吴广离去时变化不大。

间人从河南带来的情报,显示三川郡的杨熊得到一支秦军的支援,现在正于大河沿线竭力布防,警惕着吴广南下。

至于南边章邯和项梁的战斗似乎还处于试探阶段,秦楚二军还未正式血战。

一时间,天下局势显得有些平静,各处战事都处于僵持阶段,尚无突破性的进展。

就在这暂时的平静中。

九月下旬,一个让吴广愕然的消息自东边传来。

“齐国内乱?”

“齐王来投靠寡人了?”

消息是从巨鹿那边加急送来的。

因为齐王身份太过显贵,巨鹿郡那边不敢拦截,一边让人传报吴广的同时,一边派人护送齐王在向吴广赶来的路上。

“田儋那家伙不是在阳武被章邯杀了吗?怎么又来了一个齐王,是他儿子?”

葛婴等将领同样惊讶。

唐军的首要目标是秦国,次要目标则是楚国,曹季麾下的情报人员多往这两边探查,人手就有些不足,对于东边的齐国较为忽略。

在齐王到来前,吴广与麾下诸人并不太了解齐国发生的变化。

“除了秦、楚,齐魏方向也得多派人探查才是,情报人员的数量得再扩增一下。”

吴广心头暗暗记下,准备让曹季将齐国也纳入重点监察范围。

好在巨鹿郡与齐国隔河相望,派来通告的使者知道些齐地情况,忙向吴广禀报这齐王的身份。

“禀君上知晓,此齐王者乃是昔日齐王建之弟,田假!”

随着使者开口讲述,吴广等人也知晓了田儋死后的齐国形势。

阳武一战,章邯大破齐魏联军,齐王田儋当场身死。

消息传回齐国后,齐人立昔日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

这事情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必然之处在于田儋是狄县田氏,为王族旁支,并非直系血脉。

他占了反秦先手的优势,自立为齐王,全取齐地七十余城,看似在齐地说一不二。

但实际上,田氏王族的直系后代势力犹存。

他们慢了田儋一手,眼睁睁看着田儋这个旁氏枝属攫取了齐王之位,心中一直不满。

只是慑于田儋凶威,没人敢冒头。

但双方矛盾是有的,原本的直系王族有一批自己的支持者。

纵使田儋这一次不战死,日后两方多半也会产生冲突,这就是所谓的必然。

偶然之处则在于田儋死了。

他这一死,潜藏的矛盾就瞬间爆发出来。

田儋死后,齐人没有拥立他的儿子,而是推戴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

这就是王族直系的号召力。

田假登位,以田角为相,田间为将,收拢齐国兵权,欲要将田儋的影响消去。

消息传到齐魏边境收拢残兵的田荣耳中。

田荣是田儋从弟,也是田儋的心腹亲信。

他眼见田假趁机上位,勃然大怒,立刻率领他收拢的齐国残兵杀回临淄,掀起了一场齐国内战。

别看田假是齐王建的弟弟,在齐地声望很高,实际上他不懂打仗。

他任命为相邦、将军的田角、田间二人水平也远不如田荣。

两支齐军大战,田假等人被田荣按着打,完全不是对手。

眼见马上就要被打死了。

齐王田假转身就跑,逃亡的方向正是河北唐国。

在田假逃亡后。

田荣占据了临淄,现在的齐地大权已落入他的手中。

了解了齐王投唐的前因后果。

吴广剑眉微挑,思索此事利弊。

春秋战国时,常有一国发生政变,国君、公子、将相大臣逃往他国避难的传统,称作出奔。

现在齐王田假失势,前来投奔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田假来投之后呢?

“田荣击破田假,以其之势,必将占据齐地。我唐国若接纳田假,定将得罪田荣。今暴秦当前,正该诸侯齐心,若因田假之事使得唐齐交恶,坏了之前盟约。殊为不美,君上不若拒之。”

蒯彻率先出声。

田假和田荣是敌对,你现在接纳了田假,那田荣那边心里会怎么想?

田荣赶走田假,占据了齐地,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控制齐国局势。

若此时唐国接纳田假,之前通过田儋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唐齐关系岂不就要交恶了?

蒯彻之前曾出使齐国,虽然旅程不太愉快,但和田荣一系的齐臣比较熟悉,双方更容易攀关系,日后出使多有裨益。所以他不希望因田假之事而与田荣交恶。

且相比失势的田假,如今唐国与田荣交好才能得到实利,故而他想要吴广在田假到来前就将其拒之门外。

话语落下,另有一人起身反驳。

“蒯卿之言,或许不会与齐国交恶,然置君上之名于何地?”

“君上以仁义示于天下,今有他国君主落难相投,若是拒之门外,岂非不仁乎?且田假穷而相投,如今吾等却惧田荣而拒之,此等示我唐国弱于齐乎?”

李左车声音高昂,言辞激烈。

君主、公子、将相出奔他国自古有之,所奔之国也常常予以接纳,并多加照顾。

这是属于本时代的道义准则之一。

比较近一些的出奔事件,大概就是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奔燕国,受燕人好生款待,后来还把脑袋给贡献了出来。

对吴广来说,田假这个一国之王来投你,是对你的信任。

你要是拒绝,就是不仁不义,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会影响吴广的名声。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很不利,比如秦国的商鞅、范雎等杰出人才都是从魏国来投奔的。齐国的孙膑也是从魏国去投奔的。

如果当时秦、齐二国都做出过拒绝他国之人投奔的事迹,估计这些人才在选择投奔之国时都会将他们排除。

现在吴广拒绝田假,等以后要是再有他国君王、公子、良将贤相遇到困难想要出奔时,多半不会考虑唐国,相当于断了一条接收他国人才的路。

且拒绝田假之投奔,还会显得他吴广畏惧田荣,让人以为唐不如齐。

吴广眉头紧皱。

蒯彻和李左车二人说得都有道理。

将田假拒之门外,可以与田荣交好,更容易维持之前的唐齐盟友关系,这是实际利益。

可这一来也会坏掉他吴广的名声,在道义上处于不利。

但如果接受田假的话,恐怕要和掌握齐地实权的田荣交恶了。

麾下两个谋士,一人持拒绝态度,一人认为该接纳。

吴广的目光望向了第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