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73章 :多多益善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七月中旬,阳光正好,暖照邯郸。

当今的天下局势,恰如这七月盛夏一般,光明而灿烂。

从南方陆续传回来好消息。

李左车在长沙、黔中两郡进展神速,已经攻取这两个郡的大半土地。

因为这两郡开发程度有限,城市的数量不多,兵卒也少,基本都是唐军一到就望风而降。这场征服战更多的时间还是耗在了赶路上面,按照李左车的军报,九月前他应该能彻底拿下两郡。

吕臣则在江东和庐江干的不错,他和手下兵卒都是楚人,与当地人风俗接近,言语相通,在他的竭力宽抚下,三郡之民逐渐接受唐国统治,没有反复的祸患。

楚地的情况日趋稳定,根据情报,韩、魏、齐、胶东四个诸侯国这段时间也颇为老实。

韩王成和张良在认真经营颍川,安抚黔首,恢复被打烂的韩国民生和经济。

魏豹倒是没有韩王成那么励精图治,他对治国的兴趣不是很大,每天大多数时候都是喝酒玩乐,并对栾布等吴广派去的臣子送了许多金玉美人进行拉拢。可惜栾布是个有节操的人,他不仅不收魏豹的礼物,反而还一纸告到吴广这里来了。

而在齐国,据说齐王田假老当益壮,纳了几个美貌嫔妃入宫。同时还找了好几个与他血缘较近的田氏后辈在身侧培养,看上去像是在为齐国嗣君做准备。

胶东方面,田安和魏豹差不多,见天下已定,不需要考虑战事,他多数时间都在享乐,反而是他的儿子田怀多有关心国政的意思,常在胶东诸城来往,与大族豪杰结交,让他父子在胶东的统治趋向稳定。

至于北边,虞子期也从云中传回来了不少关于草原的消息。

因为吴广之前派人挑拨东胡和匈奴的关系,两家比历史上提前开战,匈奴一直被势大的东胡压着打,处于劣势。

但那位弑父的冒顿单于是个有本事的。

他见情况不对,利用之前在月氏做质子时结识的人脉关系,向月氏王献上了自己的阏氏及大量财物,从月氏借得兵力。

又故意引东胡深入追击,匈奴趁势同月氏合兵,一举大败东胡主力,反向杀入东胡的地盘。

现在的草原上,匈奴、月氏正联手大战东胡,三方打得激烈,并没有余力顾及塞内。

一时间唐国境内安定平和,几乎没什么战事可言。

天下无战,武将们一时间都闲了下来。

开国草创,正是用人之际,皇帝没有让他们回封地的意思,正在命众臣商议诸将接下来的职务,让他们继续干活。

但在正式任命决定前,许多人留在邯郸无所适从,只能天天饮酒作乐。

饮酒时,一些相熟的人又不免谈到这次的封赏。

“韩信那厮灭了田荣兄弟,打下齐地,这战功我认。但他终究是个后来者,咱们之前跟着皇帝举义,一起收河北,破关中灭秦的时候,他在哪里?怕是还在项羽的手下执戟站岗,区区一个小郎中,靠着皇帝赏识才得了个领军的机会,结果论功时跑到岳兄前面了,哼,我真是为岳兄不服气!”

伍徐握着酒杯,面露不忿。

“是也,岳兄连取数郡,打下的地盘不比他韩信小,还是咱们举义元从,竟落在他身后,真是让人不服。”

旁侧的邓说、陈泽等楚人也都点头应和。

张黡更是哼道:“韩信这家伙性格太过傲慢,我前几日遇见他,与他招呼,他竟随意点了点头,像是把我当做下属一般,如此脾性,怪不得当初项羽不待见他,也就是皇帝宽仁,才能迁就他一二。若是让我来安排,说不得让他去当礼宾官,练练迎来送往的能力。”

话落,伍徐等人皆笑起来。

他们都是陈王起事时的旧部,后来附从吴广麾下,对在举义初期就加入的岳成多有交情。

在论功时,他们和有利益关系的葛婴不同,相比半路加入的韩信,更希望岳成这个起义元从当第一,故纷纷为之抱不平。

岳成却面色平静,喝了口杯中酒水,才对众人道:“论功排序已经结束,诸君再说这些也无用处。且今上对我恩宠有加,给了万户之封,我岳成心中满足,也不多想。淮阴侯的事,诸君还是少提吧,不如想想明日大朝会的事。”

“还是岳兄大度啊,要换成是我,起码好几天睡不着觉。”

伍徐等人摇头感叹。

岳成淡淡一笑,又低首饮酒。

他只让诸将少提,并未明言认可这个排序,心里同样是有些不愉的。

只是岳成之前在唐皇命韩信伐齐前进行过质疑,韩信发下“不胜即死”的军令状,岳成也说如果韩信能胜齐军,他将当面赔罪。

韩信赢了。

岳成回来后也确实履行诺言,向韩信赔了一罪,当时两人关系还算可以。

他对韩信大破齐国的战绩,是有些赞赏的,只是没想到会在后面论功时,韩信会跃到他的上面。

皇帝给了岳成万户之封,比司马卬还多了两千户,丰厚的赏赐让他对皇帝生不出怨意。

轻微的不满便转到了韩信头上。

“韩信破齐,我佩服,但他的本事真比我强吗?”

……

第二日的大朝会,岳成做为万户傅阳侯,站在了武将行列的第三位。

他前面一位是淮阴侯韩信,再往前则是担任了太尉一职的汉侯刘邦。

在唐皇尚未到来前,殿中群臣皆在小声说话。

岳成略一犹豫,主动向韩信搭话。

“淮阴侯精通兵法,为今上所看重,若有机会,成当向淮阴侯请教一二。”

韩信侧首望来,打量了岳成一眼,认真的点头道:“傅阳侯想要向我请教兵法,此事易耳,找个时间便是。”

岳成脸色一滞。

他虽然确实有同韩信讨教,看看对方本领的想法,可这种场面话说是“请教”,你韩信就还真当是向你请教了啊?

正常回答不该是“不敢不敢”之类的吗?

韩信这话在潜意识里是直接将自己摆在了岳成头上。

场面一时沉默。

站在旁边的刘邦算是个老江湖,听到二人对话,觉得情况不对,便笑着来打圆场。

“傅阳侯与淮阴侯皆乃世之良将,我看说是请教,还不如说是交流,反倒是我刘邦才智缺缺,当向二位请教才是。”

岳成忙回道:“太尉说笑了,太尉得今上看中,岂能说是才智缺缺。”

二人寒暄了两句,刘邦见韩信不怎么说话,有心活跃气氛,便笑着对韩信道:“我亦不知自己才智如何,淮阴侯素来善战,看看老夫可将兵几何?”

韩信闻言,上下打量了刘邦一眼。

一个胡子半白的小老头。

他在楚营时是见过刘邦的,也知道这老头的战绩。

韩信本想说三四万,但想到郦食其曾说让他可以多与人友善,又见刘邦年老,便给了他一个面子。

“太尉可带兵五万。”

五万?

刘邦嘴角抽了抽,他虽然没带过五万以上的兵力,但觉得自己带兵十万问题也不大,怎么在韩信眼中就这么不堪了。

我老刘才能带五万人?

“小竖子没眼力,不识老夫本事,哼。”

刘邦心里骂骂咧咧。

他见到一旁的岳成,眼珠转了转,已是忘了打圆场的目的,反而指着岳成拱火道:“那以淮阴侯之见,傅阳侯能带兵几何?”

岳成愣了下,没想到话题竟转到自己头上了。

韩信看了看岳成,认真道:“傅阳侯多有战功,又年少,日后还能进步,我看至少能带十万之兵。”

十万兵。

岳成点点头,觉得自己的水平可能也就差不多这样了,韩信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只是那一句“日后还能进步”就有些听的人不舒服了。

他顺口问道:“那淮阴侯能带多少兵耳?”

韩信笑着指向自己:“我多多而益善耳。”

岳成、刘邦皆脸色微变。

好狂傲的小子!

岳成冷笑道:“淮阴侯既是多多益善,那以君侯之见,今上能带兵几何?”

这下韩信迟疑了。

他虽高傲,但对三年而定天下的唐皇,还是很钦佩的。且他隐隐知道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不好随意说。

韩信便模糊道:“今上之能,非只将兵,乃将将耳。”

这滑头。

岳成、刘邦皆在心中暗骂一声。

韩信的行为举止,实在很难让人喜欢。

就在这场交谈的氛围越发不和谐的时候,殿外有“皇帝驾到”之声传来。

步辇入殿,唐皇入座,群臣山呼叩拜。

吴广高坐榻上,扫视了群臣一眼,见到武将前面的刘邦、韩信、岳成等人脸色皆有些不对,心中不由诧异。

不过他今日这场大朝会乃是为了一件重要事召开,也无暇多想。

开口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吴广便当着群臣之面说起了今日大朝会的主题。

“邯郸者,河北大城。朕北上收河北地,在此合燕赵之力,共抗秦军,故大唐定都于此。”

“然前日朕灭项氏,收兵归来,经陈县,陈县豪杰父老于驾前叩拜,言邯郸虽好,却不宜为大邦之都,奏请朕迁都南下。”

“朕意未决,诸卿对此可有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