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0章 :岁以春始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唐二年一月。

随着时间入春,关中大地冰雪逐渐融化,可空气中的寒冷不仅没有消去,反而越发刺骨。

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冻人的天气里,就连唐王吴广感觉受不了,在城外巡视一番后,就缩回屋里烤上了火。

他也不是在此空闲,而是边烤火,边听着博士叔孙通讲解一个关系到国事的问题。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夏以建寅为正月,殷则改建丑为正,周则以建子为岁首。”

“列国争霸时,有国以十二月为首,有国以十一月为首,秦楚两国则皆以十月为一年之始。秦称十月,楚称冬夕。”

“秦皇帝统一天下后,以法令推行四海,皆以十月为岁首过年。今齐、韩、魏复国则又将时间改回建子为正。三国皆改历法,大王若欲此时更替,倒也无妨。只是不知大王欲如何更之?”

叔孙通博古通今,将历法之事说了个清楚,并好奇的询问。

吴广眉头微挑。

更改纪年法这事,他早就想干了。

作为后世来者,一月份本该是一年之始的时候。

可在秦时,却是一年中的第四个月,吴广来到这个时代很多年,还是不太习惯这个算法。

从十月数到九月为一年,四季交错是冬、春、夏、秋。

怎么看都不如从一月数到十二月,四季按春夏秋冬排序方便。

在纪年的换算上更让吴广头疼,比如现在的唐二年一月,实际上是唐国建立第二年的第四个月,让他感觉很不方便。

如果全天下都还是推行秦国的十月为岁首,他倒也不至于和天下人对着干,让大家都不方便。

可现在齐、韩、魏三国复国,又按照旧历把过年时间调回了十一月,百姓庶民过年的时间,年岁的计算也都跟着改变。

三国复国后弃秦历而改用旧历法。

没道理他这个诛灭暴秦的新国家,还要继续用秦国的旧法。

新国新气象,加上现在正是他想要的一月份,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寡人闻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当以一为首。”

“今我唐国伐灭暴秦,约法三章而尽弃秦法,寡人欲以建寅之正月为岁首,日后纪年皆以一月始!”

吴广没有犹豫,下达了更岁首至一月的决定。

至于这一决定引起的历法及其他纪年法问题,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了,自有叔孙通等一干儒生为他解决。

否则花钱养这些人来做什么呢?

叔孙通能从秦二世手下脱身,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唐国博士,自然不是什么腐朽老儒,不会去劝吴广按照周制来,对于唐王的决定,叔孙通是举双手赞成。

借着唐国灭秦带来的巨大声望,更改旧历的阻力几乎没有。

可私下里有许多秦人对他们用了无数年的历法被突然更改,还是有些不满的。

秦法废除后,关中新起的酒肆里,就有人谈论着这个唐王新下的诏令。

“我就没听过有人在一月份过年,大家要不是十月,要不是十一月,哪有人会以春天当岁首啊,真是奇怪的很。”

“是呀,我听说只有很久很久以前的夏人才是以一月为岁首,这唐王怎么还越活越回去了啊?”

有一黄面秦人端着酒杯小口啜饮,同时和人吐槽着更改历法之事。

上一次在一月份过年,还是一千四百多年前,以一月为岁首,在许多人眼中确实很奇怪。

只是他话音刚落下,邻座便有人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若无唐王灭秦,你岂有今日在此饮酒诽谤的机会,换做秦时,就凭你这番话就会被抓去做刑徒。不知感念唐王恩德,还敢在此出言不逊,我手中若有剑在,真要一剑砍了你!”

黄面秦人回首一看,见是个身着布衣的少年郎,身姿挺拔,剑眉浓黑,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自己,若是目光能杀人,自己怕是早被杀了千万遍。

而此时随着这少年怒斥,酒肆中也有不少人跟着起身呵斥:“说的没错,要是那秦皇帝还在的时候,你敢这样说话吗?唐王仁善,更改旧历也是为了与暴秦相区别。你想要十月过年,莫非你还想念暴秦不成!”

黄面秦人脸色大变,自知理亏,也怕刚才吐槽唐王的话传出去对自己有害,忙道:“是我胡言了,尔等勿要生气,我不该乱言的。”

说着,他当着众人的面给了自己两个嘴巴,给了酒钱,灰溜溜的转身跑了。

少年冷冷看着他离去,哼了一声,也没了喝酒的兴致,给钱之后大步走了出去。

他出了酒肆,深深看了眼远处巍峨高大的咸阳宫,才转身往渭南走去。

渭南之地,除了华丽成群的秦国宫殿外,还有许多里闾。

这些里闾中居住的大多是十余年前,秦始皇从天下迁移过来的富户。

少年走入一处稍显破旧的宅邸。

他的老父亲正在院中眯着眼晒太阳。

“秀儿,回来了?”

文志听到推门声,睁眼打量了一眼自己的幼子。

文秀点点头,目中涌出亮光来:“父亲,我这段时间已经打探的清楚了。唐王就是出身于阳夏县太康乡,正是昔日我文氏之姻亲,我欲求见唐王,为其效力。”

听闻这话,文志反倒犹豫起来:“昔日我文氏被秦皇帝迁入关中时,你年岁尚幼。唐王若真是吴氏三子,当时也是少不更事的年纪,还能记得吾等吗?要是去向他求见,唐王会不会不喜?万一唐王怪罪……”

见老父一脸踌躇的模样,文秀皱眉道:“长兄在时,曾对我说父亲你就是担忧这样,担忧那样,太过老实厚道,我家明明不够迁徙的条件,被人故意使坏上了迁徙名单,你却不敢说话。迁入关中后又受秦人压迫,家道日衰,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你又开始担忧起来,不敢去见唐王,莫非你就不想知道我那长姐的境况吗?”

被儿子一顿说,文志不仅不怒,反而低着脑袋,脸上闪过一抹愧疚。

咸阳和阳夏相隔上千里,在这个时代想要两地通信的代价太大了,特别是他们还是属于被迁徙入关的六国之人,常受秦廷监视。这么多年下来也就一开始的时候想办法托人带信过几次,后来便断了音信,不知对方状况。

十多年过去,也不清楚他昔日最宠爱的女儿怎么样了。

文志轻声道:“既如此,便依你就是。有昔日姻亲关系在,你去寻唐王,唐王就算不喜,想来也不会太过怪罪。”

文秀摇摇头,侧首看向渭北方向,眼中闪过憧憬与崇拜。

“唐王乃世之英雄,又素以宽仁为名。莫说有姻亲关系,纵使没有,我去求见,欲为他效力,唐王又岂会怪罪!”

……

文氏通过打探,终于确定了吴广正是他们很多年前在楚地的姻亲。

而此时刚刚正式更改秦历为唐历,为后世定下了一年之计始于春,过年从一月开始的唐王吴广,正要接待另一位客人。

“齐国派出使者正过河北而来,欲要拜见君上,说是有国事相商。”

负责外交的典客蒯彻送上了最新的消息。

齐国的使者已经到了半路,要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关中。

“齐国使者啊,怕是来寻我抗议渑池之会的吧。”

吴广笑起来。

齐国派来使者的事情并不惊讶。

渑池之会,唐楚韩魏四国划分了天下郡县,瓜分了秦国留下的遗产,唯独没有带齐国参加。

齐国事后要是没点反应,吴广反倒还会担忧,怕他们心里藏着坏。

有了反应,派出使者前来,不管是向吴广抗议还是要谈其他条件,这都是正常的。

吴广顺口问道:“齐国使者为何人?”

蒯彻道:“说是一个叫做娄敬的齐人。”

“娄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