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44章: 双喜临门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一介老朽,能助项氏称霸于楚地,又在临终时悔悟,向寡人建以善言,助我唐国,此可称智者也。”

吴广感叹一声,命人厚葬了范增。

唐营诸人都很好奇范增在死之前说了什么“善言”,居然让唐王对这个曾经的敌人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评价。

可唐王不说,也没人敢问。

只有韩王成和张良,感觉到这两日唐王看他们的目光有些不对劲。

“不会和我韩国有关吧?难道范增将西楚之败记恨在我韩国头上了?”

张良暗暗猜测,心里有种不妙的感觉。

吴广秘而不言,将范增说的话放在心里,准备等后续天下安定了再和几位谋士商议,现在还不宜过早透露。

而他这一次回到蕲县,除了恰巧碰上范增的死亡外,还有另一个新的收获。

季布。

这位被俘的楚国大将,在两个人的劝说下动摇了。

丁固,他是季布的同母弟,作为郑昌的副将镇守韩地,在荥阳被俘后,见西楚情况不妙,选择了投降。

季心,则是季布的同父弟,以好勇斗狠而闻名,乃是楚地有名的侠客。陈平以让他救季布为名,招揽进了唐营。

“天下反秦,皆由唐王所起,他于大泽乡中振臂一呼,四海豪杰争相响应。唐王一路取河北而入关中,覆灭暴秦,此乃世间真英雄也,远非项氏能比。兄长素来钦佩英雄,唐王之所为,兄长莫不敬乎?”

“唐楚之战,乃是项氏先与齐国勾结,联手侵魏所致,称不上什么义战,唐王伐楚也是应该。沙场之上,技不如人更没什么好说的。兄长为项羽战到最后,已经尽了忠心,现在项羽死了,兄长为何还要为其死撑下去?项羽对兄长并无多少恩情啊!”

“那范增被项梁尊为令尹,项羽呼其为亚父,何其尊崇。结果他死之前还向唐王献纳善言,被唐王厚葬。若是范增不死,怕是也要投了唐国,堂堂西楚亚父都如此,兄长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二人你一言我一句,不仅说天下大势,更谈季氏未来,血脉亲情。

季布沉默不语。

待二人说完,他才长叹一声。

“吾本欲为项氏镇守营垒,战到最后,哪知专注于御敌在外,却忘了营中的内贼,被曹咎、周殷二贼所擒,落到如此下场。我本不欲同此二人为伍,但尔等说的也没错,我已为项氏尽力了,周殷等人的恶行,并非唐王之过。”

“唐王不以我为敌将虐待,让尔等血亲来招降我,如此心意,我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

季布选择了投降。

就像他那两位弟弟说的,项羽上位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对他季布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恩义。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是季布的信条。

可项羽远远称不上他的知己,既没施恩也无重用,他能请命为项羽死守营垒到最后已经是仁至义尽,尽了臣子的本分。

历史上项羽败亡后,季布被刘邦悬赏通缉,最后在夏侯婴的说情下,刘邦对其赦免,季布投汉,做了刘邦的郎中。在这个时间点,季布和项羽的感情甚至还不如历史。

且项羽一死,连周兰这种亲信都投降了,范增死前也给唐王出了“善言”,季布没有必要死撑到下去。

听闻季布归降,吴广大为欣喜,为其置酒设宴。

倒不是说季布的能力有多强,唐国缺他不可,而是此人在楚地的名声很大,投唐会带来一些好处。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成语一诺千金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季布在楚地游侠群体中的地位,属于是江湖中的“大侠”。

这种人物投了唐国,会成为楚地游侠群体的风向标,对地方稳定有所帮助。且能进一步显示唐王的宽仁之心。

除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就是有助于分裂唐营中的西楚降将。

酒宴上,吴广注意到了一幕。

曹咎被季布冷冽的目光盯着,丝毫不敢对视。

他低着脑袋佯做喝酒,额头上不断有汗水滴落,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季布是曹咎和周殷两人绑起来送给唐国的。

有这份仇怨在,季布与曹咎、周殷的关系肯定是水火不容,能够起到相互制衡的效果。

“楚将中多几个派系也不错,可防止他们私下勾连,结成党派。”

吴广暗道一声,又举杯对众人道:“今日季将军归唐,寡人心中甚喜,当与诸君饮此一杯,以示庆贺。”

众人忙跟着举杯贺喜。

“蒙大王宽宥,不计前嫌,赦免臣之罪过,臣日后定当竭尽全力为大王效劳!”

季布起身,当众向吴广效忠。

吴广哈哈大笑,出言勉励了一番,让季布坐下后,又侧首对众人道:“季将军列于我唐营,乃是一喜。而今日还有第二喜,寡人欲同诸君分享。”

“文秀。”

吴广唤了声。

文秀往前一步,在众将好奇的目光中道:“今日上午,有使者自齐地来报。言韩将军率我唐国之师已攻破临淄城,杀齐国大将军田横,擒齐将田巴,并得齐王田巿之尸首。齐地,已平!”

话音落下,众人皆神色大惊。

“齐王死了?齐国就这么没了?”

其实前几日就有韩信在历城大破齐军,杀其相邦田荣的捷报传来,当时就让唐国诸将狠狠惊讶了一把。

先于濮阳大败十万齐军,然后又在历城击灭剩余的齐军主力,这种战绩让人瞠目结舌。

只是震惊归震惊,在众人眼中,齐乃是东方大国,实力雄厚,就算韩信一时击败齐军主力,想要攻破临淄,平定齐地至少也要等很长一段时间。

哪知道没过几天,齐地就平定了。

“韩将军真乃猛将也,一战而平齐地,非吾等能及。”

栾布、伍徐等将纷纷感叹。

他们之前对唐王选韩信为主将,去攻齐国的事情很是怀疑,都等着看韩信不胜即死的笑话。

结果韩信做到了,不仅大破齐国主力,还一举平定齐地。

齐王田巿、齐相田荣、齐大将军田横尽数被杀。

这份战果,任谁也挑不出毛病,只能交口称赞。

见众人夸赞韩信。

蒯彻眼珠子一转,笑道:“韩将军有用兵之能,能破一国,为世所罕见。然若无大王赏识,他岂有今日之功绩?依鄙人所见,韩将军若为良驹,则大王乃是识得千里马之主。大王能洞察天下人才,此等明察的能力,方是吾等所不能及也!”

“大王英明!”

蒯彻一番话将功劳全推到了唐王的慧眼识人上。

没有大王的赏识,他韩信能立此大功吗?

“好个蒯彻,谄媚大王每次都跑在前面。”

陈平暗骂一声,心中充满鄙夷。

同时他脸上也挤出笑,起身向吴广称赞道:“大王英明!我唐国有此明主在世,何愁天下英杰不归附啊!”

“大王英明!”

有蒯彻和陈平带头,帐中诸将也纷纷跟上节奏,把对韩信的称赞全都转移到唐王身上。

吴广笑着摆手道:“齐国之战皆是韩将军的战绩,与寡人何干?一战而破齐,他韩信可为我大唐之国士也!”

一战而平齐地,杀其王,诛其相,这样的战绩被唐王称作国士,没人会反对,甚至都顺着唐王的话进行赞美。

不过在这帐中还有一人的处境极为尴尬。

公孙信低下脑袋,佯装喝酒吃菜,耳边每听到众人对韩信的一句赞美,他的脸色就越发涨红一分。

他还记得刚才听到韩信平定齐地时,韩王成和张良本能的向他望来的场面。

那种目光。

仿佛就是在说你看看人家的韩信,再看看你这个韩信。

同样叫做韩信,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啊。

公孙信越想越羞愧,低下脑袋大口吃起来。

韩信。

为什么他也叫韩信!

帐中诸人心思各异。

吴广在赞扬声中饮下一杯酒水,嘴角的笑容越发灿烂。

势力最大的齐国已经平定。

那接下来就只剩下南方的几个郡,想来也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