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9章 :战略部署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关中渡过大河,就进入河东郡的地域。

从太原率兵南下的前将军李良出安邑城,迎接唐王大驾。

“李良拜见大王,大王万年!”

“哈哈,嘉信君为寡人攻略太原诸郡,功劳大也,快快请起。”

吴广大笑着上前,将跪倒行礼的李良扶起来。

李良是第一个投降他的秦国高级将领,当时吴广为了收拢秦人之心,给了他君号。

在楚爵中,君号并不等同于列侯。

自卿爵及以上的执帛、执圭、侯等爵位都可赐予封号。

吴广建国,弃楚制从秦制,将楚爵转换秦爵后,保留李良的封号,爵位则转化为秦军功爵体系中的中更,现在则因夺取太原之功,升为了右更,算得上唐国的高爵者。

除了爵位外,李良的职务还是四将军之首的前将军,可见吴广对他的重用。

李良对此心知肚明,他作为降将却身居高位,很容易引起他人嫉妒,故平日说话做事一向谨慎。

听唐王当众夸赞,李良忙谦虚道:“太原之战,多亏虞将军献策,才能拿下晋阳城。其余战事也多是诸将努力,非良一人之功也。”

“虞将军。”

吴广听到这名字,顺口问道:“嘉信君以为虞将军此人如何,可能独当一面?”

李良心中一动。

虞子期是楚人,之前唐王将他派到自己麾下时,还曾让自己对其多多观察,之后虞子期立功后得唐王夸奖,钦定为一军主将。

这种种待遇都显示出唐王对虞子期的欣赏。

现在唐王当面问他虞子期是否能独当一面,这就是有重用的心思啊。

“大王如此看重虞子期,此人又曾与我有过上下级之情,我当为他多多美言,日后虞子期被大王重用,我也可以在唐国得一臂助。我的地位已经够高了,再往上就容易引起他人恶意,还是推功给虞子期的好。”

想到此处。

他大声道:“虞将军多谋善断,晋阳之降便是他一手促成,若无虞将军之计,末将欲取太原难矣。且虞将军平日做事忠恳,若有军务皆是抢着去做,若有战斗也是奋勇上前……”

李良大讲虞子期的好话,什么做事勤恳,有上进心,多谋多智,善于统兵之类,简直就是大将之才。

周围众人皆惊讶,没想到唐国竟然还有这般人物。

吴广听得点头。

他本就有让虞子期留守北方,为他镇守边疆抗击胡人的心思,只是他没怎么接触过此人,不是很放心虞子期的能力,不知道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这才向李良询问。

现在听李良这么一说,又联想到虞子期收复雁门的战绩,看上去确实是一个能大用的将才,吴广便下定了决心。

他笑道:“嘉信君如此赞誉,寡人后续自当重用虞将军,绝不让人才埋没于我大唐。”

“大王英明。”

李良拱手称赞。

心中则喜道:“今日我当众向唐王夸赞虞子期,等这番话传到他的耳中后,虞子期定然会感激我的吧。”

吴广在安邑留宿了一日,又询问了当地的盐铁事项,便再度启程东去。

前将军李良则率军驻扎在河东郡。

他麾下久战的兵卒会放归乡里,然后重新征召一批进行训练,保持近万人兵力。

这是基于国防安全考虑。

唐国地域横跨河北关中,如同一条长龙横亘在北方。

连接这头长龙的腰身便是河东郡。

河东北控太原,西以渡口联系关中,东则走河内连通邯郸,是河北与关中两地联系的必经之道。

同时河东与韩国三川郡隔河相望,治下有大量盐铁资源,属于是战略重地。

若是敌军袭取河东,就可以将唐国从中间截断。

到了那时候,关中和河北想要联系就只能绕远路从太原走了,两地信息将迟滞数倍,所以河东重地必须要有大将镇守。

在吴广的调配下,关中为后将军葛婴镇守,河东为前将军李良驻扎,至于再往东的河内郡,则有右将军岳成率军驻扎在此。

吴广车驾进入河内,沿途所见场景一下大变。

萧条,破败,人民面有菜色。

这就是河内给人的感觉。

“我听说河内之民数十万,是天下有名的富庶大郡,怎得会变成这种模样?”

文秀对眼前景象大吃一惊。

他在关中服役期满后,被吴广收到身边当一个侍从。

无职无权。

不过随侍在君王身侧,若是表现出色得到君王青睐,或许哪天就能混一个光明未来。

卢陵闻言笑道:“自然是秦军做的事了,二十万大军过境,差点把河内的地皮都给刮下一层。这也就是大王仁善,免了他们两年租税,要是再像其他郡县一样征税,这些河内人恐怕得天天吃树皮草根了。”

“原来如此,大王真乃仁善之君也。”

文秀赞了一声,看向吴广的眼神更多了丝钦佩。

二人对话传入吴广耳中,他脸上并无喜色。

河内的衰败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吴广避秦军而迁徙走一部分河内居民和所有府库的存粮,二来便是王离所率秦军在河内的大肆搜刮,将好好一个天下大郡祸害成了这种模样。

“在本土开战对经济的毁坏太严重了,破坏容易恢复难,日后还是得主动出击,将战场放到敌国境内才行。”

吴广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渑池之会的利益交换为他赢得了发展时间,可战争迟早是会打起来的。

齐国搞的小动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战争,不远了。

岳成前来拜见,在行礼后,又向吴广禀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

“荥阳及敖仓处皆有楚军镇守,据我方间人回报,这支楚军人数大概有五千左右,归韩相郑昌调动。大王,项氏撤军而不放敖仓,这是有再度北进之意啊。”

岳成神色严肃。

这个消息让吴广和蒯彻、司马卬等人大为重视。

韩国,是项梁复立的诸侯国,一直附属于楚国下。

如果说魏国是为了自身安全而甘为唐国仆从。

那韩国就是典型的傀儡国。

从一开始韩国就是借助楚军的力量收复失地,整个政权都是由项梁帮助他们建立的,韩王成在楚国的地位,甚至还不如龙且等大将。

自渑池之会后,项梁察觉到吴广有拉拢韩王之心,撤军前就让手下亲信郑昌为韩国相邦,率兵留在韩地辅政。

说是辅政,其实就是架空,凭着手下的楚军,郑昌大权独揽,话语权远重于韩王成和韩国司徒张良。

荥阳、敖仓这种与唐国隔河相望,又积蓄大量粮草的重地,自然是被项梁紧紧握在手中,不可能交给韩王成。

了解完韩国的情况,吴广心中一动。

项氏对韩国的态度太恶劣了。

韩王成和张良会甘心吗?

这事反倒成了吴广的一个机会。

他让文秀捧来帛书笔墨,亲手写了一封书信。

“卢陵,你持我书信,渡河前往韩国,邀韩国司徒张良来邯郸与我相会。”

卢陵应了一声,正要转身离去,心中微动,又转过头问道:“大王,我此去可要大张旗鼓,让所有人都知晓?”

吴广一怔,便明白卢陵的想法。

大张旗鼓,挑拨韩楚关系。

没有必要,张良作为韩国司徒,他的一举一动都受楚人的监视,只要正常来往就能引起项氏忌惮,没有必要表现的太过夸张。

张良是个聪明人,还是不要和他多耍心眼的好。

吴广摇头道:“按照正常礼节便是,不要节外生枝。”

“唯。”

卢陵立刻下去,准备渡河前往韩国的事情。

吴广接下来又向岳成嘱咐了后续的战略目标。

假设日后唐楚开战。

因为有东边的魏国吸引火力,项氏除非能拿下魏国,或是魏国向他倒戈,保障楚军的侧翼安全,否则项梁应该是不会冒险渡过大河来攻打有唐军驻守的河内。

河内自身的安全有保障,那么岳成这支军队的战略重心将放到进攻上。

“荥阳,不管是我军渡河南下,还是从关中东出,此处都是必取之地,岳将军当多用功于荥阳,日后争取立一大功。”

“若将来开战,成必为大王取荥阳之地。”

岳成声音不高,但语气很坚定,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一如他昔日在阳夏冲上城墙斩杀县尉的状态。

吴广欣慰一笑,打量着眼前才刚二十岁的年轻将领,赞道:“跟随寡人的阳夏乡党中,唯你与罗云最为有力,罗云主政,你则主兵,真是寡人的左右手啊。”

听到乡党二字,岳成的表情也轻柔了许多,他低语道:“大王是我阳夏无数年来未有之人杰,吾等能为大王效力,实乃幸也。”

吴广笑了笑,目光从岳成脸上扫过,又看了看周围的诸位武将。

他朗声开口:“项梁屯兵荥阳,齐人背后挑拨。齐楚皆有不轨之心,日后必与吾唐国有一场大战,这亦是尔等立功的好机会。寡人欲要在四将军之上,又设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职,尔等且勉之。”

吴广扔下一串将军名号,大笑着离去。

岳成双眼发亮。

跟随吴广回归河北的司马卬、韩广等人眼中也闪过灼热之色。

大将军。

车骑将军。

骠骑将军。

卫将军。

这四个名号一听就很厉害,可比前后左右四将军及众多杂号将军贵气多了。

他们每一个人都想进步,都想争一争上面的位置。

提振军心士气后,吴广又在河内停留了两日,之后才再度启程,前往邯郸。

随着他一路回归,唐国的战略部署也逐渐成型。

关中是后将军葛婴镇守。

河东是前将军李良屯驻。

河内是右将军岳成布防。

至于再往东的邯郸、巨鹿两郡,则由唐王率领左将军司马卬及一干将军坐镇。

从关中一直到巨鹿,从西到东数千里,沿途皆有唐将率兵驻守,这种布置下进攻能力如何先不谈,至少防御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吴广的战略。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做完这些,吴广的车驾也离邯郸越来越近。

他在心中感叹。

“终于要到家了。”

……

“我立功了,可我离唐王越来越远了。”

雁门郡,善无城。

虞子期驾马走出军营。

他的身后是数千全副武装,要跟着他前往云中征战的兵卒。

望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原野,虞子期的目中满是迷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