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5章 :章邯抉择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唐军在关中大杀四方,于洛水大破王离,一举灭秦。

关东的三川郡战场同样是打得一片激烈。

与之前秦楚在新郑对峙时的平衡局面不同,自从唐军入关,二世皇帝急诏章邯率秦军回师关中后,秦军在关东的局势急转直下,连续被楚军击破。

楚将项梁不是个容易打发的对手。

其手下的项羽、刘季都是厉害将领。

范增、张良是本时代的一流谋士。

再往下则还有英布、龙且、钟离眛、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一干猛将。

而章邯除了自己颇有能力外,其手下司马夷、赵贲、杨熊等人都无法与对面的诸楚将相比。

一人难敌众手,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原时空的章邯携灭国之势,围齐于东阿。

项梁则合刘季、项羽、龙且之兵来救,于东阿城下两军正面交战,项梁大破秦军,打得章邯仓皇西逃。

之后楚军追击,章邯整军与刘季、项羽战于濮阳东,再次惨遭大败。

章邯只能退守濮阳,环水以守城,凭借城防才将刘项二人打退。刘季、项羽见无法破城,这才率军西去,并继续大破秦军,斩杀李由等秦将。

楚军连续大胜,让项梁心生骄傲,不听宋义劝谏,未将章邯放在眼中。而章邯此时得到秦廷派来的大量军队支援,夜衔枚而击,这才杀没有防备的项梁于定陶城下。

由此可见,章邯能杀项梁,是项梁与他人分兵进击,并且项梁心生骄傲,秦军又得后方支援的缘故。而当项梁与刘季、项羽等人合兵,并且认真对待战事时,章邯万不可能是楚军的对手。

现在的关东战局就是如此情况,自刘、项等人加入战局后,楚军逼迫章邯自南阳撤军,在新郑压着秦军打。

章邯出战不利,只能埋头防守,试图消耗楚军锐气,趁其不备而反击。如果只是这样都还好,借助秦军不弱的战力和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章邯能勉强和这些人打个平手,死守下去问题不大。

可现在关中被唐军攻入,皇帝以急令召还,从上将军章邯开始,到中层的司马夷、赵贲等诸将,再到下层的秦吏秦卒全都慌了神,哪还有和楚军在韩地纠缠的心思。

秦军在新郑一退,对面的项梁就抓住机会,以项羽、刘季为先锋进行追击。

刘项二人先在新郑大破断后的一万秦军,紧接着一路衔章邯之尾北追。

章邯于京县附近设伏,欲要诱杀楚军追兵。

项羽和刘季都不是软柿子,二人联手,再度于京县郊外大破秦军。

章邯到了这时,知道他不能再往西边退了。

关中有失陷之危,秦军连战连败,士气几乎跌落到了谷底,从将领到小兵每个人的心都乱了。

在后方有楚军追击的情况下,他如果再退,就很容易发展成兵败如山倒的情况。

到时候就不是撤军的问题了,等着被楚军一路西追杀个精光吧。

章邯率军撤守京县以北的索邑,与荥阳的杨熊部形成掎角之势,重新与楚军对峙。

说是对峙,在项梁率主力抵达京县后,已经是对秦军形成了威压之势。

这时候章邯的处境非常艰难,秦军连续战败数次,已经只有防守而无出战的能力,甚至不敢往西撤退。

最可怕的是,没过几日就传来了西边函谷关失守的事情。

函谷关被唐将吕臣从关中内部攻取,断掉了章邯这支秦军回去的希望。

这个消息不仅让章邯等秦人震惊,楚军方面也是大震了一场。

“吴广拿下函谷,关中秦廷怕是逃不脱他的手。如此一来,我项氏与章邯在关东苦战,反倒是让吴广得了大便宜,可恶!”

项梁很不忿。

他当初趁着吴广在河北同秦军交战,田儋与章邯对峙的机会,率楚军猛攻武关,就是想抢先杀入关中,打到咸阳去灭掉秦国。

率先灭秦,不仅能得到大义之名,同样还将获得巨大的利益。

项梁曾在咸阳待过,知道那座帝国都城的繁华和府库中储存的财物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同时他若能灭秦廷而据咸阳,便可以用雷霆之势速取秦地,使自身势力快速壮大。

这么大的好处,马上就要被吴广得到了,如何能够甘心啊。

最关键的是项梁在此事中牵制了章邯的秦军,为吴广提供了助力,光是想想就让他心痛。

范增却笑道:“按俘虏所言,关中尚有秦国的中尉军守卫,唐军纵使入关夺取了函谷,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灭秦的。当年周章率军打入关中,同样被秦军于戏水所阻,此事武信君暂无需考虑。反而函谷关被唐军所占,却是我军行事的机会。”

项梁问道:“范公所言,是欲招降章邯?”

范增抚须笑道:“然也,吾愿亲自前去劝降,若能得章邯投效。武信君便可率此楚秦之军西叩关中,争一争灭秦的机会!”

招降秦军,是范增在南阳时就为项梁定下的一条路线。

项梁没有犹豫,拱手道:“既如此,那就交付范公了。”

……

楚军派来了使者。

章邯没有拒绝,他甚至还能猜到对方的来意。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来人是个七十多岁的白发老头,满脸皱纹,嘴里的牙齿都掉了许多。

人虽老,舌却利。

范增一来,便张口道:“秦廷昏庸,常杀戮忠良之臣。先有白起,后有蒙恬,皆为国之柱石,有盖世之勋功,名震天下,然则一朝王令下达,则俯首系颈而亡。今又如王离者,三代为侯,一日战败则囚之大狱。秦廷对于诸将,有功亦诛,无功亦诛,此可谓暴矣。”

“今将军为秦将,率兵与诸侯战,时至今岁,亡师数万。若秦廷侥幸不亡,有赵高此等贼臣主政,以此事治罪于将军,将军可能免乎?”

“而今日唐军入关,封函谷而绝关东,以唐王吴广之能,覆秦只在早晚。彼时秦廷覆灭,将军何归?不若于此时率军降于武信君,武信君必以君侯之位待之。”

章邯眼睛微眯。

这老头说的东西,他同样清楚,甚至也早有担忧。

不仅仅是白起、蒙恬和王离的例子,最重要的是他的后台李斯已经被赵高弄死了。

赵高为丞相,主管秦廷国政,现在是需要章邯平叛,所以没有对他动手。但如果章邯率军回关中,打退了吴广呢?

秦廷侥幸不灭,他章邯怕是也逃不过被杀戮的下场。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

章邯摇头道:“先生所言差矣,吾亦观天下之势,今唐王入关中,若以其军势来看,当有覆秦之力。彼时秦国灭亡,我自可以率大军投入唐王麾下,何必担忧?”

范增白眉挑了挑。

他呵呵笑道:“将军自可投唐,然不惧唐王诛之乎?他与陈王共举事,亲如兄弟,今承续陈王法统,麾下多陈王旧将,将军昔日杀陈王而灭楚,今日投唐,岂不是将自身陷入危险中。”

章邯冷笑道:“先生无需为吾忧虑,唐王取函谷后,已亲写书信派使者告之,只要吾愿归唐,以侯位相待,并宽恕前罪,不会以陈胜之事牵连。唐王素以宽仁为名,当不会欺之。”

吴广的使者是昨日晚间到的。

在吕臣夺取函谷关后,吴广就派人假扮秦廷使者,乘快马疾驰通过洛阳等秦军控制之地,将自己的信件送到章邯手中。

范增来之前,章邯已经知道了唐王吴广的招降之意。

不过他没有答应唐使,反而在今日公开向范增说出来,心中自有盘算。

果不其然,范增闻听吴广已经派使者前来,脸色微变,心中不由暗骂吴广一声。

好在他来之前已有缜密计划。

范增面上依旧保持着笑容,拊掌道:“唐王宽仁之名,吾亦听过。然其余陈胜麾下旧将呢?”

“吾闻唐将吕臣、邓说、张黡、邵骚、陈泽等,皆乃昔日陈胜旧部,与将军岂无怨乎?”

“若只有这些人就罢了,他们或许会怀怨将军,但不敢公开违唐王之令与将军为敌。然将军可曾考虑过舒氏。”

章邯听到舒氏二字,脸色微变。

范增继续保持着脸上笑容道:“陈胜之仇,唐王可以谅解。然舒氏之怨,其后嗣可能忍乎?”

“将军率军攻楚,杀贤信君舒勋,并视其为秦之叛将,下令戮其尸,并枭首传视楚地。今舒勋之女为唐国王后,其子为唐之丞相。若舒女有子,他日当为唐之新君。”

“唐王若早亡,则舒氏之子继位,彼时将军杀新君之外大父,杀王太后与丞相之父,窃以为将军一族危矣,还请将军虑之。”

章邯咽了口唾沫。

范增说的这话也是他在收到吴广劝降后,犹豫不决的一个原因。

吴广以宽仁为名,可能不在意他章邯杀陈胜、舒勋等人的事情,选择原谅他。

但其他人呢?

舒勋可是唐国王后舒姣、丞相舒欣的亲父。

杀父而枭首戮尸的仇恨,章邯不相信舒氏之人会谅解。

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复仇的风气,在本时代可非常流行,是通行于世的一条道义准则。

除非吴广废掉舒氏在唐国的位置,否则就连吴广也无法保证舒氏不会在日后对他们这些仇人进行清算。

范增笑完,脸色又冷冽道:“而且将军可要想清楚。今唐远而楚近。武信君率大军兵临阵前,正欲派人西取巩县、洛阳,封西通函谷之路。此时唐军正在关中鏖战,无救援将军之力。彼时若将军战败,可就不是现在的情况了。”

章邯冷声道:“先生威胁我?”

范增摇头道:“非也,只是武信君思慕将军之能。只要将军愿意降楚,便可为楚之君侯。同时将军麾下将领亦可保全富贵,士卒皆得活命,岂不美哉?”

章邯咬牙道:“吾等是秦人,上上下下皆欲回关中故地。”

范增大笑道:“此事易也,将军一降,武信君便率诸秦军将士西入关中,与唐王共灭暴秦。彼时众秦卒皆可归家,如何?”

章邯神色阴晴不定,低语道:“还请先生暂归,我再与诸将考虑一番。”

范增微笑道:“既如此,还请将军与诸君共言利害,勿要误了前程。”

章邯亲送范增出营,又派人去招来杨熊、司马夷、赵贲等将商议。

“吾亲自率军攻克蕲县,杀舒勋及诸多楚将,舒氏之人与吴广麾下将领必多有怨我。若是投降,还是以楚为好。”

杨熊的神色很阴沉。

之前他的族兄弟杨虎投唐后就曾派人来劝他,但杨熊没有答应,并不是他真的一心想给秦国卖命,主要也是他怕投唐后被报复。

人心这东西,谁也不敢赌。

司马夷和赵贲则没有这个顾虑,但考虑眼前情况,也都说道:“唐军远而楚军近,若是吾等降唐,必被楚人猛攻,恐不利。”

关东诸侯在临济会盟的时候,楚国是被排除在外的,唐与楚之间的龌龊,秦军诸将略知一二。

如果他们现在投降唐军,那项梁这边必定不忿,将要挥兵猛攻。

楚军主力就在咫尺之地,唐军主力却远在关中,相距有近千里之遥。

楚近唐远,救之不及啊。

这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同样是章邯要考虑的东西。

现在率军向楚国投降,秦军诸将还能得到好的条件。可要是他决意投唐,而唐军此时正在关中和中尉军鏖战,对他们肯定救之不及,等到秦军被楚军击败,那下场就很惨了。

不投楚,马上就要和项梁打一场,秦军已经连续战败数次,以他们现在的状态来看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一旦兵败或将身首异处,连命都留不下来。

更别说他们和唐国的高层有仇,而与楚国高层无仇。

章邯心中早有思虑,这也是范增向他招降时,他将唐王招降的事情说出来的原因,正是想以此和楚人谈条件。

现在诸将商议已定,章邯不再犹豫,派人前去楚营商量投降事宜,并约定投降后秦军的安排和诸将的处置。

项梁这边闻讯大喜,君侯之位就像是不要钱的撒出去。

他承诺章邯、杨熊、司马夷、赵贲降楚之后皆可为侯爵。

至此,两军商议已定。

唐二年十一月,在唐国派出的第二批使者还在路上的时候。

秦将章邯率军向楚武信君项梁,正式投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