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9章 :张陈之隙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河内郡,一支军队正在山间小道穿梭。

兵卒大多衣甲残破,尘埃满面。

连续行军让他们疲惫不堪,脸上劫后余生的表情则显示出他们心情的放松。

“将军,秦军车骑已经调头回去,吾等安全了。”

有亲卫从后方狂奔过来,喘着粗气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陈馀。

陈馀抬手抹了把脸上的尘土,一直紧绷的嘴角才露出笑容。

终于安全了。

他侧首望向四周,山峦绵延,道路崎岖,车骑很难行进。

王屋山。

这就是他们从秦军追击下逃出生天的原因。

自从陈馀看穿秦军是欲以长子城为诱饵围点打援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唯有突围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只是秦军四面围城,王离就算将主力带去迎击司马卬援军,留在长子城外的苏角部数量也远超城中守军。

他们一旦出城,缺少城墙的掩护怕是顷刻间就会被秦军歼灭于城外。

陈馀对此自有计较。

他强迫城中黔首披甲持兵进行伪装,在夜色下派人驱赶出东门佯往邯郸方向突围。

因为有黑夜掩护,秦军没有发现异常,苏角调集兵力去围攻这支往东的楚军。

陈馀抓住机会,尽起兵卒从西边杀出去。

声东击西!

秦军猝不及防,主力被调去东边围剿,西边防线薄弱,竟真被陈馀杀出一条生路。

等苏角反应过来后,他们借着夜色早已遁出一段距离。

秦军派出车骑追击。

陈馀且战且走,一路不断有兵卒掉队被杀,直到他们离开南下大道,钻入河内郡西北的王屋山中,靠着崎岖的自然环境,终于甩掉了追兵。

“命各部休息,并清点人数。”

“唯。”

短兵下去传令,后方兵卒疲惫的坐在地上,揉搓着麻木的腿脚。

陈馀也靠坐在一株树下。

逃出秦军追击,心头如大石落地。

陈馀颤抖着从怀中摸出一封汗津津的帛书。

这是吴王寄来的信。

“千里之土易得,忠良之士难求。”

“若长子不可守,将军当留有用之身归来。”

嘴里呢喃着这句话,陈馀双目有些模糊,心中暖流澎湃。

就是这最后几句话,让陈馀下定了突围的决心。

怪不得军中常言吴王素爱人。

若换成某些君主,说不定会让他死守城池拖延秦军的速度,哪里会像吴王这般爱才惜才。

陈馀之前为吴广效力,一开始是带有被迫的成分,后来发现吴广比陈胜略好一些,就打着展现自己能力以建功立业的想法,对吴广其实没有多少忠心。

如果吴广不听他的计谋,转身走了便是,就像他和张耳甩掉陈胜一样。

现在陈馀心里的想法却有些不一样。

“吴王以我为将军攻一郡之地,这是知我重用。见我危急后又遣援兵相救,还对我言城不可守就保留性命为上,这是惜我才华性命。”

“吴王对我如此看重,我陈馀岂能辜负?”

陈馀平日心思很多,可究其本质依旧是一个“士”。

同样渴求一个重用自己且善待自己的君主。

现在的吴王正符合他所期待的形象。

特别是当陈馀用吴广的作为,去和自己那位刎颈之交相比,这对比就更明显了。

陈馀在甩掉秦军车骑后,又在山里穿了一段距离,就带兵出山重新回到大道赶路。

或许是见陈馀带残兵钻进大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秦军就没有在他们身上过多的浪费时间,放弃了追击。

通往河内的大道上没有再出现秦军追兵的踪影,陈馀一众在十日后安全抵达河内境内。

……

此时的河内正处在暴风雨带来压抑中。

王离得知陈馀突围的消息,留涉间一部迎击司马卬援军,其自领大军南下进攻河内。

张耳不是酒囊饭袋之辈,在战略上有相应的眼光。

他虽然畏惧秦军威势,没有北上去救援陈馀。可在上党尚未被秦军控制前,他抢先派人占据了北边太行山余脉的几个重要口子。

河内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南边靠大河的一面是平原沃野,北边和上党交界处则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余脉。

北方是大山,南边是平原。

一旦秦军占据上党,出太行南下,则平原上的河内诸城无险可守,很容易被秦国大军平推。

张耳趁着陈馀拖延王离大军的时间,抢先占了北边太行山通道,可以借助地利暂时挡住秦军兵锋。

大河南边逃过来的伍徐残部,大大补充了河内的守御力量。

张耳之前的兵力在三万左右,因救援陈馀送了五千出去,就还剩下两万多人,现在加上伍徐的两万多残军支援,河内的守军数量达到了五万以上。

他们在北边沿山脉布防,与秦军先锋交手数次,虽然都是被压着打,但也暂时挡住了秦军南下的势头。

当听闻陈馀从长子城突围南下后,张耳大喜过望,将防御之事交给伍徐,亲自带兵前往西边接应陈馀。

在一处山野边缘,张耳见到了这支从上党突围出来的军队。

“阿馀,你回来了。”

两人刚一见面,张耳就大步上前,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

放到以前,陈馀会觉得这个笑容很真诚很有魅力,可现在他是怎么看怎么觉得虚伪。

“馀败军之将,不劳张将军如此热情相迎。”

陈馀面无表情,声音很冰冷。

张耳脸上笑容一滞。

他尴尬道:“阿馀还在为救援之事记恨我吗?可你也看到了,我遣五千人北上援你,结果被秦军伏击而殁。我若弃河内于不顾,尽率兵卒北上,不仅是辜负了吴王恩义,更没有能力解长子之围,不过是死之无益罢了。若彼时身死,哪有今日吾等相逢之事。阿馀,你素来知我心意,你要理解我啊!”

陈馀抬头,盯着张耳双眼。

有夏说和五千人的性命在前,他知道张耳这么做是对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张耳和秦军的兵力差距太大了,贸然北上,不仅救不了他,更是纯粹的送人头。

从大局上来看,张耳做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连那五千人都不该派去。

陈馀理解张耳。

但他不会原谅张耳。

你张耳和其他人不一样!

刎颈之交,誓同生死。

说好了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危险,二人都要慷慨共赴。

现在为了大局,却将昔日誓言抛弃。

更何况陈馀和张耳相处十多年,两人抵足而眠不知多少次,他很了解眼前的男人。

在所谓的大义背后,张耳更多的是对秦军的畏惧。

说白了就是怕死,否则为什么不将河内防务交给其他人,你张耳自己率五千人来救我呢?

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既顾大义,又全小义。

义者,岂能轻弃!

“呵呵,张将军大义,馀自是理解佩服。过往之事,还望张将军勿要再言。另吾等皆为吴王做事,还请张将军勿要再以私称相呼。”

说着,陈馀径直从张耳身边走过,头也不回的大步往前。

张耳愣在原地。

看着陈馀决然的背影,心头一阵阵的抽动。

陈馀没有和他反目翻脸。

但张耳知道,两人之间已经生出了一条难以跨过的沟壑。

嫌隙既生,誓同生死的刎颈之交自是不再存在。

张耳望着远去的背影,痛苦的叹息。

“阿馀。”

……

邯郸城中,有快马自远方奔驰而入。

将来自河内的最新消息送到吴广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