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5章 :吴王安赵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十二月的邯郸,正被一股慑人的寒气笼罩。

不只是天寒地冻,更因人心冰凉。

自从王离率秦军渡大河而来,兵锋直指上党,从西边派来求援的使者一日多过一日。

铜鞮陷落,长子被围,襄垣丢失,壶关被秦军攻克……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邯郸。

上党是邯郸西边的屏障。

上党在,则邯郸安。

上党失,邯郸将暴露在秦军兵锋下。

当年秦昭王攻韩,韩国无法抵抗秦军,就给秦赵两国做局,韩王将上党在名义上献给秦国,上党郡守冯亭却将地盘实际给了赵国。

赵国内部不是没有臣子看出接收上党会和秦国血拼一场,但赵国还是收下了,除了贪图上党城邑外,更因为上党若落在秦国手中。秦军将对邯郸有居高临下的俯冲之势,对赵国本土威胁极大,为了国防安全,赵国必须争夺上党之地,长平之战是不得不打。

现在王离兵进上党,赵人都很清楚,上党被秦所据,接下来秦军会顺手夺了河内,打通大河输送线后,将直扑邯郸而来。

这种巨大的威胁下,邯郸人心惶惶,虽有假守舒欣派人宣扬秦赵仇恨和秦军残暴之事,使赵人绝了投秦之心。

可不投秦,心中恐惧也是与日俱增。

吴王大军不在邯郸,若是秦军此时快速攻破上党,连河内都不打了,直接东攻邯郸,他们岂非成为秦军刀下的鱼肉?

自赵地归吴后,赵人们从来没有像这样期盼过一个人。

不管他们是心甘情愿投效吴广,还是表面投效实则内里不屑,所有人都在这一个月无比的想要吴广回来。

这一日,邯郸以北有马蹄轰鸣。

数千铁骑自北道南下,玄甲赤帜,威猛剽悍,在震慑道旁赵人的时候,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心感。

因为那赤色大旗上,正有显眼的“吴”字飘扬。

“是吴王的骑兵!”

“是吴王率兵回来了,呜呜……吴王终于回来了!”

邯郸赵人这一个月来担惊受怕,对于秦军的恐惧,对于吴广率大军回援的期盼都在这一日爆发出来。

万众狂欢,赵人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聚集于邯郸以北的道路旁,迎接他们的王。

数千精骑后,是数百辆威猛的战车,再往后则是一队又一队衣甲整齐,各持矛戟前行的步卒。

旌旗猎猎,兵戈如林。

看着打着赤旗,如长龙般的大军自北而下,赵人们很安心。

吴王回来了,他们就有了主心骨。

吴王回来了,邯郸就安全了。

随着宣信校尉的属下带头高呼。

成千上万的赵人将这一个月以来对秦军的恐惧,对吴广大军的期盼也都以声音宣泄了出来。

“吾等恭迎吴王归来!”

“吴王万年!”

振臂高呼之声响彻邯郸城郊,热情的场面让许多人惊讶。

“那家伙不是城西的王二吗,他以前还对我说赵地当由赵人治,与其被南方楚人统治,还不如扶昔日赵国的王族起来,怎得今日也跟着人来欢迎吴王了?”

享受欢呼的南下兵卒中,黑山惊讶的看着道旁,昔日对吴王感到不满的旧友,竟然也和其他人一样露出狂热的神色。

不过道旁的人群中,也不全是满脸热忱欢迎吴王归来的人。

比如赵歇。

他站在人群中,嘴唇紧紧抿着,看着远处被大军簇拥为万众呼唤的男子,目光很是复杂。

战车上,吴广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邯郸民众如此热情,他一路强行军所受的风尘之苦都值得了。

“王离大军进攻河北,虽是一场危机,但同时也是在襄助于我啊。”

吴广心中暗暗感叹。

他以南方楚人的身份占据赵地,靠着大军镇压和宣传洗脑能够暂时站稳脚跟。

可毕竟是个外乡人,在地域观念很重的时代,许多赵人表面上服他吴广,内心深处绝对还抱着隔阂,相比吴广,他们更希望统治赵地的是曾经的赵国王族。

正常情况下,吴广想要真正收复赵人的心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王离大军的到来催化了这个过程。

二十万秦军压境,将要屠戮赵地。

这时候赵国王族在哪里?

危急时刻,只有他吴广敢和秦军对抗。

唯有他才是所有赵人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原本对吴广不满的赵地势力也都会争相投到他的手下,所有不愿投秦的赵人都会任由他驱使鞭策。

外部威胁的出现,解决了困扰吴广的内部问题。

他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

那么在赵地,他将成为说一不二的真正君王,再无人能撼动他在河北的位置。

……

前方战事紧急,吴广抵达邯郸后,命手下诸将安顿兵卒,在城外扎营布垒。

他自己则带蒯彻、阿牛等人前往城中,与留守邯郸的舒欣等人商议战争情况。

“就如李君所言,经过吾等派人勘探,昔日的赵国长城损坏情况并不严重。吾等已抓紧时间征召民夫修复了六个关塞。今君上大军归来,若以兵卒加入其中,则在秦军到来前,将长城修复应无大碍。”

舒欣汇报了最新的长城情况。

吴广颔首,他在南下的路上就已经收到了舒欣转述的李左车建言。

在欣喜于李左车这位大才终于投于自己帐下时,吴广也考虑起借助长城御敌的策略。

和昔日赵国一样御敌于外,将秦军挡在上党,把战场放到远离邯郸的地方自然有一定好处。

可吴广军明显做不到这一点。

陈馀发现秦军袭来时,吴广正在燕地征兵。

王离大军距离上党咫尺之遥,吴广主力则在千里之外的蓟城。

等他收到消息率军南下,上党各处战略要道早被秦军占据,和昔日秦赵长平之战是赵国抢先占了上党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没有打长平之战的资格。

而上党一失,河内就面临北、西、南三个方向的秦军兵锋,自然是守不住的。

故而吴广只能将预定的战场放到邯郸郡,借助西边的太行山掩护,堵住几个战略要道,这样防守压力就不太大。他只需抵御南面的秦军攻势就行。

这是吴广最初和蒯彻商量后的想法,而李左车的建言和他们的策略相合,甚至可以说是补充。

若赵国长城真能修复使用,无疑会大大减轻他们的防守压力。

御敌于长城外,可比在邯郸城下交战要好太多。

吴广在路上就同意了此策,并命舒欣着手此事,现在一听舒欣的话,大有可为啊。

他没有犹豫,立刻下令道:“我会调一批兵卒辅助修复长城,要在秦军到来前将其修缮完毕。”

处理好此事,吴广的目光转向坐在舒欣下首的那个男子。

长须飘飘,眼眸深邃,真是一身好气质。

“长城之事,多谢李君建言。”

吴广拱了拱手。

李左车忙起身躬身还礼:“吴王客气了,秦军来袭,吾等自当竭尽全力以助吴王对敌,左车微末之言,不值吴王夸奖。”

吴广微微一笑。

凡事都有利弊,秦军给他带来威胁,但也促使李左车这等人才尽心投效,让他收罗赵地的人才容易了不少。

说好了长城之事,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前线上。

“长子城尚为陈将军固守,其连派使者求援,吾等是否出兵相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