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08章 :临阵换将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东郡,濮阳城东的原野上。

紫红相配的军旗迎风招展,格外的华丽美艳。

旗帜下是一连串的营垒连绵而出,足足排出去一二十里,阵仗颇为浩大。

至于其间人头攒动,来往军士高声呼喊,声如洪浪,更增添了一股骇人的威势。

这就是齐国大军所在。

田荣率十万大军攻入东郡,没有去管田横在都关、甄城一线的战场,而是和之前的华无伤走了同样的路线,直扑濮阳、白马。

拿下此地,就可隔绝东郡方向的大河南北联系,断掉这一侧的唐军粮秣,对唐军造成重大打击,甚至还可北上威胁唐国首都邯郸,在唐国内部造成恐慌。

不过因张耳、葛婴一直在这里拼死抵抗,田荣短时间内尚未取得胜利,还处于僵持状态。

说是僵持,其实还是齐军掌握了主动权。

唐齐战场上的唐军大约有七万多人。

两万人由邓说统领,在河北的邯郸、巨鹿两郡沿河布防,防备齐国渡河突击燕赵重地,这两万人是不能随意动用的。

唐国在东郡的实际可用兵力就只有五万左右,其中剧武和田假带着两万人在甄城对抗田横的三万齐军。

濮阳方向,主要是葛婴的飞熊军,韩忠的龙骧军,张耳的一万征召军,以及郦商带来的魏军。

三万多人对敌十万齐军。

唐军中有两万是募兵,质量要好一些。

齐军人数则足够多,三倍于唐,在兵力上占据了大优势。

且齐相田荣也不是什么小角色。

他是齐王田儋的从弟,跟随田儋一路起兵收复齐地诸城,之后又参与了和秦将章邯的对决,所经战阵不少,率兵打仗颇有能力。

而张耳、葛婴等人收到的唐王命令是让他们竭尽全力防守,追求局势稳定,只需要挡住齐军的攻势就行了,不要主动出击去求险。

这使得濮阳之战呈现出来的状况,就是齐军一直按着唐军打,唐军只埋头修建营墙壁垒龟缩不出,在明面上齐军十分威猛,实际取得的战果则很有限。

这一点田荣看在眼中,急在心头。

特别是当南边项梁身死,西楚军全线败退的消息传过来后,更加深了这一焦虑。

“怎么我一出兵,项梁就死了,这厮死的真不是时候,坏了我齐国的大计划啊。”

田荣害怕吴广在干掉西楚主力后,就率军北上来攻打齐国,到了那时可就大事不好了。

故而齐军连续一段时间发动强攻,希望能尽快打下濮阳,为南边的项氏残余减轻压力,不让吴广将西楚吞下。

可田荣对面的张耳是以打防守战出名的。

张耳曾在河内郡阻击过王离大军,前段时间还刚对敌过龙且,颇懂防御之术,在葛婴和韩忠的辅助下守的十分稳固,丝毫不给田荣可乘之机。

这让田荣越发焦急,甚至生出了放弃攻打濮阳,率军南下先去取甄城的心思。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

唐国先是派了一支援军前来。

魏将郦商率领的五千人。

这点兵力在田荣眼中算不得什么。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唐国没过多久就更换了主将。

据说唐王命将军韩信北上,接替张耳主持东郡战事,并统辖此处的所有兵卒。

韩信?

田荣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位韩国的太尉。

但又实在想不出对方的辉煌战绩,也搞不懂吴广为何会任命一个他国重臣为大将,前来东郡统率唐国诸将。

后来随着打听到的信息多了,田荣才知道此韩信非彼韩信。

这个唐将韩信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多岁,是唐王的近臣出身,因受唐王宠信而被任命为将军率兵北上攻打胡人,立下了一些战功。

“出身唐王近侍,率军北上攻打胡人立功,然后破格提拔为大将?这小子定是唐王的佞幸之臣,呵呵,没想到唐王也喜欢干这种事情。”

齐将华无伤一口笃定韩信是以佞幸上位。

田荣与齐国诸将也都点头认同,脸上露出笑意。

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韩信履历里的蹊跷。

这是典型的君王近臣刷功绩的套路,派近臣率强兵去打一些弱小的敌人,将其战绩大吹特吹,然后借着功勋进行提拔高升。

有些君王为了保险,甚至还会为近臣配上一些厉害的将军辅佐,以确保躺着都能将功绩刷满。

这种套路,很早就有了。

而且韩信打的北疆胡人,都是些什么废物东西。

齐国不和北疆胡人接壤,但也知道燕将秦开大破东胡开疆两千里,赵将李牧破杀匈奴十余万,秦将蒙恬北击胡人一举解决边患的事情。

一群被中原军队随意吊打的草原蛮子,哪有什么战斗力。

就算韩信是真凭自己的本事打败胡人,那也没什么值得吹嘘,就这点功劳居然能被唐王提拔为大将,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里面的问题。

黑幕!

大大的黑幕!

“哈哈哈,吾闻唐王素来英明,没想到竟会干出这种蠢事。”

田荣当众大笑起来:“临阵换将,还是换一个没什么本事的近臣上位,这东郡的唐国兵卒岂会听他命令行事,张耳、葛婴会对这韩信心服,听他指挥吗?我看这东郡唐军将乱啊。”

华无伤点头附和:“相邦所言甚是,若是张耳为将死命守城,吾等或许拿不下濮阳,但现在对方主将换成这什么韩信,唐军必生内乱,韩信又无本事,这可就是我齐国的运道来了。”

“是呀,我齐国要走运了。”

田荣嘴角勾起笑容,低语道:“齐唐两国战事之变,就要应在这韩信的身上!”

……

齐营中,众人对唐军换将这件事颇带讥讽。

田荣甚至放弃率军南下,准备继续在濮阳和唐军死磕,抓住唐国换将的机会打一场大胜。

而在唐营里,对换将之事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不公平!”

“凭什么我跟着唐王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现在却要屈居一个小竖子手下。太仆我服气,但这韩信是什么东西,他哪一点比太仆和我厉害?尔等别看他长得高大,我葛婴一个可以打他十个,一拳打得他哇哇叫!”

“而且他也就是去打打胡人,还都是虞子期保着的,真实能力又有多少?我看论打仗的本事,这小子给我提鞋都不配,这种人也能当大将,我不服!不服!”

葛婴脸红脖子粗,在手下将校面前大声吐槽,对韩信被任命为大将之事十分不满。

众人面面相觑。

这种事情他们不敢多说,只能唯唯诺诺,低着脑袋当葛婴的情绪垃圾桶。

不过葛婴的嗓门很大,特别是他有故意让韩信听到的想法,特意在韩信大帐附近叫喊。

那洪亮的声音,不免传入主将帐中。

正与郦氏兄弟说话的韩信听到了。

他的眼睛眯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