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3章 :耀武扬威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检阅完这支三万人的兵卒,吴广较为满意。

他下令在军队开往长城前,先在邯郸附近进行一场公开的演练,以安抚人心,并震慑某些藏在暗中的宵小之辈。

秦军大举压境,漳水以南的地域尽数被吴广放弃,这是出于坚壁清野的考虑,从战略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黔首小民不会思考太多。

在他们眼中,吴广这样做很可能就是惧怕秦军,不敢在南边和秦军交战,只能躲在漳水和长城后面苟延残喘。

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人唱衰,暗中传播一些不好的言论,引起黔首恐慌,不利于后方的稳定。

所以这场公开演练就显得很重要。

三万训练有素的战卒,加上吴广的虎贲、突骑、边军等精锐,可以给漳北的赵人以及那些移民带来安全感,为他们注入一些信心。

接到吴广命令后,阿牛立刻行动,命手下宣信使者在各处里闾和移民间宣传明日的演练事项,并引导相应的舆论。

翌日,邯郸城外,人山人海。

不管是邯郸本地的赵人,还是从南边迁徙过来的移民,全都伸长了脑袋,想要看一看吴王将派去前线迎战秦人的大军。

人数一多,难免会出现磕碰推攘,可没人敢在这种时候闹事,都显得十分安分。

除了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全幅武装的士兵巡逻外,光是看一眼那绕着邯郸城迈步行进的数万大军,就足以让他们管好自己的手脚。

甲胄齐整,兵刃生光。

漫天赤旗飘扬,数万人列队行军,肃杀之气弥漫邯郸之境。

吴广认为训练有素的新兵还不能称为精锐,需要经历战场厮杀见过血之后才能算作真正的精兵。

但黔首们可不管这么多。

整齐的步伐,威武的身姿,足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信心。

当战鼓擂响,数万大军一起高呼“必胜”之时,更引得全民热血澎湃,无数黔首、移民情不自禁的跟着举臂高呼。

到了这一刻,许多人连日来的恐惧大为减少。

有这数量众多的精锐大军在,秦军仿佛不再那么可怕了。

“吴王会保护我们的!”

无数黔首在心中低语。

耀武扬威,从来都是提振士气的最好手段。

在那一片欢呼中,卫方同样神情激动。

他望向卫角道:“大父,我明白你为什么要将田宅贱卖给韩氏,带着我卫氏全族北上投吴王了。他有这支精锐大军在,恐怕真能击败王离。等秦军一败,吾等或许就能借吴王之力复立旧国啊!”

复立旧国?

卫角侧首看向自己孙儿。

他带卫氏全族北上,除了因为怕遭受秦军迫害,心里确实藏着借吴广之力复国的打算。

卫国,从西周初年周公旦封卫康叔建国,一直延续到去年为止,国祚八百余年,是全天下历史最悠久的诸侯国。

虽然在秦王政八年,卫君被迁徙到野王,卫国就已经算是名存实亡。

可好歹名义上还存在,秦始皇也承认他们这个不起眼的小诸侯。

卫氏在野王城有一些特权,可以按照国君之礼公开祭祀卫国的列祖列宗,使得祖先血食不断。

然而就在去年,秦二世下诏废除了卫之社稷,将卫角这个卫国君主废为庶人。

秦二世不仅剥夺了卫氏在野王城的些许特权,还禁止了他们以国家名义对祖先的祭祀。

卫国灭亡了。

卫角这个末代卫君对秦国怀恨在心,日夜思念恢复卫之社稷。

吴广的北上,给他带来了复国的希望。

只是在卫角看来,卫方想的太简单了。

吴广攻占河北后,连燕、赵两个大国都没有复立,怎么可能平白助你复立一个小小的卫国?

“时移世易,礼崩乐坏,这天下之间已是利益为上。我将想办法证明我卫氏一族的价值,如果能给吴王带来足够的利益,他或许就能给我一小块土地,让我卫国依旧存在。”

卫角抬头,看向城墙上那个被万众仰望的人影。

他的要求不高,十里之土就足够了。

当然,在此之前还需要吴广打败秦军才行。

要是吴广在军事上打了败仗,被王离杀到邯郸来,一切都是虚幻。

……

邯郸城头,吴广收回目光,转身看向众人。

“今日耀兵,使黔首心中安定,邯郸这边暂时不会出现什么乱子。后方既然稳固,就该南下御敌了。”

整军、耀兵等事项完成,接下来就是军队开拔南下,与王离大战一场。

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弄清王离军现在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出兵南下前,吴广在邯郸城中召集诸位谋士、将领举行最后一场军议。

曹季作为情报方面的负责人,第一个发言:“禀吴王,据我军所探,王离手下秦军主要屯驻在邺城附近,这几日正在伐木造船,他们想要渡过漳水来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王离将大军集中在邺城一带,是吴广坚壁清野的战果之一。

整个漳南的粮食都被吴广搬空了,王离大军不能就地取食,只能依靠从河内方向运粮进行补给。

王离不敢胡乱分兵,因为一旦分兵出去,那么这些派出去的偏师想要得到粮食补给,就需要再依靠民夫从邺城转输一次,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沿途的粮食损耗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粮道没有稳定的情况下,王离将大军聚在一处,比较利于后勤补给。

王离没有分兵,那么吴广军方面就只需要集中力量防御邺城方向就够了,大大减轻了他们的防守压力。

而听到王离大军还在伐木造船的话,众人又都笑起来。

邺城附近原本有连通漳水两岸的桥梁,可吴广徙民北撤,将整个漳水一线的桥全都给捣毁了,还将南边的所有船只开到北岸来。

王离想要从邺城方向过河,在没有桥梁和船只的情况下,只能临时伐木造船,而想要让数量众多的军队渡过漳水,需要的船只又不是一个小数目。

秦军抵达邺城两日,王离除了伐木造船和催促后方运粮外,其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漳水北岸依旧十分平静。

在吴广这边,北岸的长城现在主要由司马卬率领的一万多人,以及葛婴带着两万人守着。

长城和邯郸之间,还有伍徐、张耳、陈馀带来的三万多人驻扎,这些残兵败卒正在修养恢复士气,一旦长城战事吃紧,也是可以派上墙进行防守的。

这加起来就是七万左右的兵力。

“这一次我将带三万战卒,加上虎贲、边军、突骑等南下。剩余士卒驻守邯郸,保证我后方不乱!”

吴广当众敲定了军队的数量。

他布置在漳水长城的兵力将接近十二万!

军争之事,十万火急。

稳定了后方的民心,也敲定好了兵力布置、后勤运输等事项,吴广就不再犹豫。

当夜他与家人短暂告别,第二日一早就启程南下。

朝阳初升之时,霞光在东方浮现。

大地之上,吴王大纛飘扬飞舞,后方无数赤色旗帜映照天空,与那彩色霞光交相辉映。

数万大军从邯郸开拔,迈步南下。

这一战,将是赤旗与黑旗之间的对决。

也是吴广与王离的一战。

立在奔驰的威武战车上,吴广手扶车拭,平静的望着南方。

“王离,我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