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3章 :兵制转变(为盟主长毛绒小熊加更)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蒯彻送走娄敬,转头从唐王这里领了使者符节,从咸阳南下,出武关道欲前往西楚。

吴广这边也没有闲着,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少。

军事方面,自杨虎定陇西,陈泽收巴蜀后,臧荼那边也传来消息,唐军已经将北地和上郡控制在手中。

至于更北边的韩信部,因为九原和云中距离咸阳较远,暂时还没消息传来。

不过北疆的影响不大,以咸阳为中心,西、南、北三个方向皆有唐军驻扎,东边则有函谷关、武关守卫,咸阳所在的内史地区被围在其中,十分的稳固。

安全已得到保障,河北之卒分批次撤离关中的事情也将提上日程,之前吴广命李左车统计兵卒名录,划分归乡批次,现在将开始正式执行。

“大王在上,吾等欲归家乡,与亲人团聚啊!”

“大王给的赏钱多,我黑山愿为大王卖命,可现在战争停了,我也好想家里的妻儿,好想晚上能在榻上抱着女人睡觉,不想再跟一群糙男人挤一起了,我想要回家啊。”

吴广亲自来到营中,倾听诸多将士的心声。

见到唐王亲至,众多来自燕赵河北之地的兵卒很是激动。

他们随唐王举义伐秦,一路跟着唐王从赵地打到燕地,又从燕地打到河内、河东,杀入关中,来回走过的路程足有上万里,经历的大小战斗也是数之不清,早已陷入师疲兵乏的状态。

全凭着一口诛灭暴秦的气,以及唐王给予的奖赏而奋战。

现在秦国没了,赏赐也得了,那口气一泄,自然就没了作战的心思,思乡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

兵卒厌战,人人欲归家乡,这就是唐军的状态。

当初吴广不愿和项梁开战,就有这个原因,师老兵疲,战斗力会下降的很明显。

“尔等放心便是,寡人当初说过在灭秦后让你们归家,就不会食言。军中兵卒已按服役时间划分好了批次,会一批接一批回归家乡,时间或许有先后,但寡人保证,皆让尔等归家,能与亲人团聚!”

吴广出面,为这个分批次归乡做保证,避免排在后面的人产生不满的情绪。

唐王的面子还是好使的,一个归乡的承诺,再加上之前赐下的赏钱,让众多唐军将士按捺住心里的渴望,乖乖听从安排。

而那些家乡尚在敌国境内,不能归去的楚地兵卒,吴广则会给他们在河北置业,同时让各地官府为他们优先牵线搭桥,促成婚配,以此来安抚人心。虽然还有些人心思故乡,但在重赏之下,基本不太会埋怨唐王。

吴广慰问完士卒,在巡视军营时,又向司马卬等将领询问一些军队的情况。

“刚入咸阳的时候,军中确实有人忍不住手脚,在外面抢掠和欺辱咸阳秦人,不过按军法杀掉十余人,并悬首全营后,后续就没怎么发生这种事。”

“嗯,治军当严,你做的不错。”

吴广夸了司马卬一句。

前期出现苗头就以雷霆手段处置,杀了十余人威慑全军,后面就好控制了。

不像葛婴那边,一开始顾虑犯罪的是久战老卒,又想着唐军灭秦,大胜之后惩罚有功将士不太好,便对此处理不严。

结果就有许多兵卒看到劫掠和欺辱秦人惩罚不大,便不顾早已声明的军法,纷纷跟着效仿,私下抢掠咸阳秦人。最后事情被军中的文宣导员上报到阿牛处,阿牛又转到吴广这边。

吴广才知晓情况,将葛婴招来,狠狠批了一顿,又杀了五十余人,重惩上百人后,才算平息此事。

司马卬嗓门不如葛婴大,可治军的本事要高上许多。

听唐王夸赞,司马卬没有居功,反而看向旁侧一员随侍的小将。

“这事还是吴军候先收到消息,处置得当。大王若欲夸赞,吴军候当为首功才是。”

吴冲一身甲胄,随侍在旁。

他没料到司马将军会推功给自己,忙红着脸道:“冲一切皆依军法处置,不敢言功。”

“能明军法,秉公执行,已算不错了。”

吴广笑着夸了一句。

他对自己这侄儿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之前吴冲跟着司马卬做骑将渡河袭破夏阳,夺了征邑,又在洛水追杀秦军兵卒,多立功劳,以功升为军候,算得上是个中层军官了。

“再让他于基层待一段时间,等习惯了军伍,日后立下功劳,便可为我吴氏宗亲的支柱了。”

吴广自有打算。

吴氏宗亲的数量太少,现在能派上用场的就吴冲一个,必须得在军伍中好好锻炼一下,免得养废了。

“唉,还是亲戚少啊。之前我吴氏还有些表亲,可要不是服役死了,就是犯法被秦吏所诛,能派上用场的人难找啊。”

吴广暗自叹息,这年头除了少数人外,有血缘的亲戚还是比外人要更靠谱和值得相信。

接下来他又话锋一转,向司马卬问道:“河北之卒欲归家乡,那批新募的秦卒斗志如何?”

吴广解散秦军俘虏后,又花钱招募了两万秦人,其中一部分跟随韩信、杨虎等将出征,剩下的一万多人则在司马卬手下。

司马卬肃然道:“新募之卒斗志高昂,末将平日训练时,他们多为奋力,若是使之战斗,将比我河北之卒还要强上几分啊。”

吴广点点头。

关中秦人本就英勇善战,虎狼之师可不是白叫的。

吴广这次通过花钱来诱惑他们主动入伍,并非强制征兵,让这些秦人心中对从军并无抗拒心理。既得了军饷实惠,又有杀敌立功,可得爵位赏赐的未来希望,他们的斗志自然很高。

主动当兵上战场,和被动征召上战场,这两者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该在征兵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募兵制了。”

吴广心中琢磨着此事。

趁着这一次会盟休战挤出来的时间,正好在唐国内部发展一下募兵制。

之前吴广曾在邯郸时建立虎贲军,称作军中精锐,为战斗主力。

虎贲军后来分成两半,由岳成和司马卬各自带着为骨干组建新军,再往后就没有设立过这类有编制的精锐。

除了后期战事连绵不绝外,主要还是吴广所在的时代以征兵制为主,手下兵卒平日在家种田,开战时又临时征召入伍,并非常备军。

那些虎贲之卒,精锐士兵都是受征召而来,他们没有一直为唐王打仗的想法,传统观念还是打完仗后就回家种田过日子,故而不持久,就算设立编制番号,后续兵员更迭也会非常大,没有太大意义。

这是自古以来传下来兵役制度。

西周时军队主要由贵族和受征召的国人组成,后来战争规模空大,国人不够使用,便将征兵的对象扩大到编户齐民,基本都遵循着平时务农,战时厮杀的模式。

到了战国时代,脱产的募兵也出现了。

比如魏武卒,战斗力非常强悍,但碍于国力,数量并不多。

脱产的募兵战斗力强,可需要花大价钱去养。

这对天下诸侯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相对来说还是征召兵性价比更高,平时不需要多花钱维护,该种田种田,等到打仗时一声令下就可拉起几十万大军,甭管战斗力如何,这数量是足够唬人的,故而征兵制一直是时代的主流。

吴广之前与秦国交战不休,战争的进展很快,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调整军队建制,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时间,自是想要真正的练出几支脱产士兵,作为唐国的精锐。

“河北、关中加上巴蜀,养数万精挑细选的战兵应该问题不大,届时辅以大量征召兵,军队战力当能大大增强。”

除了这关中征召出来的两万人外,吴广准备在河北以高标准招募一批士卒,作为唐国的常备军,建立真正的有编制番号的精锐。

“回去后就传信邯郸,让吕青和舒欣开始着手这事,趁着还没和齐楚开战,先把军队建设一番。”

吴广暗暗盘算。

他再度嘱咐司马卬要好好培养这支招募的兵卒,又巡视了一番此处军营后,便摆驾回咸阳宫。

吴广不喜欢太大的排场,可作为一国君主,有些东西还是必须要讲究的。

否则按叔孙通的话来说,便是君王无威,则民欺之,礼仪根本,不可废也。

唐王车驾随行人员有数百人左右,前有骑兵开道,两侧各有全副武装的兵卒护卫,走在咸阳道中,王旗一展,周围的秦人便纷纷躲到两侧,向着君王行礼,不敢上前侵扰。

吴广坐于车中,闭目养神,继续想着招募战兵的事情。

直到前方有斥责声响起,引起他的注意,双目微睁。

片刻后,有骑从自前方归来,一脸怪异的对吴广禀报:“大王,前方有一少年求见,言是君上亲属。卢五百主不知该如何处置,还请大王吩咐。”

“我的亲属?”

吴广颇为惊愕。

他在这咸阳城居然还有亲戚,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难道是我那失散多年的弟弟?

“那人何名?”

骑从忙道:“此人自言文秀。”

“文秀。”

吴广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名字没听过。

可这个姓氏,就有些熟悉了。

“让他上前来吧。”

“唯。”

骑从上前传令,卢陵那边很快放行。

吴广坐在车中,便见一布衣少年昂首从两侧兵卒中间穿行而过,对于那竖立的矛戟毫不在意,一路走到吴广车驾前。

“小人文秀,拜见大王。”

少年俯身行礼,姿态毕恭毕敬。

待其起身时,吴广却并不给少年好脸色。

他冷笑道:“好个小子,当街阻拦王驾,胆子不小啊。来人,先将他给我拿下。”

话音落下。

毋死巨大的身影出现在少年身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