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4章 :阿牛得氏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吴广尽除秦法酷刑,与万民约法三章,使沿途燕人尽皆响应,效果十分显著。

可同样也引来一些人的担忧。

大军北上蓟城,在道旁驻扎之时,阿牛便私下向吴广表达了他的担心。

“君上,你约法三章,尽除秦法苛刑,自然是好的很。我这边做宣传也进行的很顺畅,引来许多燕人响应。可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吾等日后治理地方?以后怕是罪人多出,而难以受惩啊!”

阿牛作为楚军宣传方面的负责人,这段时间将重心放在宣传约法三章的事情上,对此事多有了解。

他本是机灵之人,现在又具体负责这件事,就比其他人更能看到约法三章背后带来的隐患。

约法三章会使得犯罪率暴增。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犯罪手段,千变万化。

比如诬告、诈骗、辱骂等等。

区区三章之法,怎么可能真正治理好国家,日后各种案件定然会层出不穷,这不是真正的治国策略。

而阿牛身形干瘦,自幼多被人欺侮,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法律来保护,怕是会过得很凄惨。

有此感触,他便大着胆子前来向吴广建言。

吴广将手中简牍轻轻放在案几上,对阿牛赞许:“你说的不错,约法三章自是后患无穷,若以此治国,将来国家必乱。”

阿牛有些发懵。

他本以为吴广是不清楚此事背后的隐患才这样做,哪知道吴广对此一清二楚。

阿牛低语道:“君上既知,那为何还行此策。”

吴广叹道:“若不以此策推行,则燕地何日可得?不约法三章,我必不能得燕人之心,不仅不能速取燕地,且就算强行拿下也很难在此立足。日后我军西向,燕人在后方自立反叛,又当奈何?”

说着,吴广自顾摇头起来。

历史上武臣征伐河北,派燕人出身的将领北上攻燕,结果人家自立为燕王。武臣北略燕地,还被燕将擒获,反以此威胁张耳、陈馀。

燕人啊,对于他们这些从南边来的楚人毫无欢迎拥戴之心。

如果他吴广不拿出点利益,燕人凭什么支持他这个外乡来客?

就像刘邦攻入关中与秦人父老约法三章一样,目的都是借此画大饼,拉选票。

刘邦是想达到“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效果。

吴广则是想让燕人们“皆欲吴广为王,治燕地”。

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不外乎就是利益交换。

他吴广约法三章,承受以后可能出现的治理隐患,却能快速换取燕人的支持,以极快的速度夺取燕地,甚至后面还能以此作为口号略得其他地界。

这就是一场交易,看他如何取舍。

是先借着约法三章拿下最多的地盘,得到大量的燕人支持,日后再来处理这个隐患呢?

还是不用这个方法,慢慢一点一点啃下燕地,还要承受燕人对自己无效忠之心,日后可能叛乱的风险。

“等不起啊。”

吴广轻叹,手指敲击着案几上的竹简。

“南方来报,周巿平魏地后东征济北,被齐人击败,退回了魏地。”

“齐王田儋拿下临淄,今已有二十余城降齐。”

“伍徐、田臧围攻荥阳月余而不下,兵锋已挫。”

“周章收拢十余万军卒,再度西攻函谷关,也没打下来。”

“秦军严守函谷关不出,应是在征召兵卒,积蓄力量。上郡的王离兵团,这时候应该也接到咸阳诏令了吧。”

吴广脸色越发肃然。

现在已是二世元年的九月底了,没几天就要进入二世二年。

南边陈胜的对秦攻势已显露疲态,六国复兴运动则声势浩大。

齐王田儋已打下齐国三分之一的城池,他以田氏名义全据齐地是早晚的事情。

魏地方面也出现了魏人欲立周巿为魏王的传言。

六国复兴都还罢了,真正让吴广担忧的是函谷关里的秦军。

自从击败周章后,关中秦军便偃旗息鼓,对东边的叛乱不闻不问。

看似平静,可吴广知道这是章邯在“蓄大招”。

等章邯在关中征兵完备,训练整顿后,便将出关与王离的长城兵团一起对关东地区进行一场大围剿。

有大敌在前,吴广哪还敢拖延,当然是要想办法尽快拿下燕地了。

先以约法三章尽快占据河北,在秦军出关前统合燕赵,这样才能有一搏之力。

至于这约法三章的隐患嘛……

吴广笑起来:“你不用想太远。等日后局势稳定,犯罪案件多了,燕人们又自会思念法律在的时候,届时派人鼓动他们求我再立新法便是了。所以你这段时间当多招收些机灵的燕人培养,日后有大用。”

约法三章,临时举措。

等吴广彻底立足后,有的是办法来处理。

阿牛为吴广心腹,此刻听他这么一细心讲解,顿时明白过来。

他心中再无疑虑,对吴广拜道:“君上大谋,阿牛知矣。”

吴广又宽慰道:“明白就好。宣传喉舌之事甚为重要,今交予你掌管,若有疑惑需求,皆可像今日这般与我说来。”

阿牛点点头,突然想到一事,又摸着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吴广。

“怎么,还真有其他问题?”

吴广笑道:“以你我关系,有什么直说便是。”

阿牛嘿嘿道:“是这样的,君上不是任命我为宣信校尉么,加上我还有个五大夫的爵位,在这军队里也算是很有地位了。但我现在还无姓氏,平日里被人牛校尉牛校尉的叫着,总是有些不好,不如君上为我赐一个氏吧。”

话毕,阿牛目光灼热的盯着吴广,眼中满是渴望。

吴广略微一怔,便明白了阿牛的想法。

姓、氏、名、字。

这是四样东西。

其中姓氏在汉之后合流,可在此之前却是分离的。

古人以姓别婚姻,以氏分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男子的称呼一般是称氏不称姓,把氏冠在名前,所以很重要。

比如他吴广,是姚姓吴氏。

再比如刘邦,是祁姓刘氏。

而像阿牛这样的称呼,一听便知道是世代贱民,十分的卑贱。

没发达之前也就算了,如今他爵为五大夫,官封宣信校尉,再无氏的话,确实有些不像话,容易堕了威信,被手下人瞧不起。

当然阿牛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取氏,比如司马氏,司徒氏这些就是以官职为氏。

阿牛按官职给自己取一个校氏,尉氏,也没人会说啥。

不过自己取的,哪有君王赐予的好。

故而阿牛趁势请求,希望吴广能给他一个氏,以后也能传之后世,免得被人说世代卑贱。

吴广自无不可,甚至脑袋里第一时间还冒出来一个名字。

曾阿牛。

这姓氏名字十分耳熟,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听过的。

吴广摇摇头,这曾氏莫名其妙,自然不好赐人。

阿牛是自己亲信,给他取氏要十分郑重有意义才行。

“你有何想法?”

“只要君上赐的,我都喜欢。”

阿牛嘿嘿笑着。

吴广闭上眼睛,略微思索,转眼间便找到一个好氏。

他指着阿牛道:“你我乃贫贱之交,今日虽登高位,然则昔日友谊尚在。我待你如心腹手足,如同一体。既是一体,那你便与我同为吴氏好了。跟我一样,如何?”

阿牛呆在原地,待反应过来后,泪水自眼角流落。

他噗通一声拜在地上,泣声道:“君上待我如一体之手足,并愿赐我吴氏,这般看重与信任,阿牛此生当倾尽所有相报!”

吴广又笑着勉励了一番。

阿牛起身,脸上意气风发。

“今日起,我便是吴牛了!”

……

得了吴广赐氏,阿牛在接下来的宣传工作中越发费心卖力。

以爵位诱秦吏,以约法三章得燕人之心的两重策略一结合,在燕地发挥出巨大效果。

当吴广兵至蓟城的时候,整个广阳郡除了蓟城这个治所外,二十余城尽皆投降,使之成为孤城一座。

蓟城,也就是后世的北京附近,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这里曾是蓟国所在。

后来燕国崛起,将蓟国吞并,以其地为都城,一直到被秦国灭亡为止。

因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首都,蓟城十分雄伟,易守难攻。

加上这里是燕地中枢,秦皇灭燕后对此城十分重视,派了大量秦军驻扎,郡守等人对秦国也有些忠心。

面对吴广军的宣传攻势,蓟城的黔首、官吏皆有心动,可广阳郡守依旧坚守城池,聚兵守城,做出一副誓死不降的姿态。

兵围蓟城,吴广也不急了。

蓟城中的秦军多,燕人更多,有约法三章发挥效力,城中燕人响应他的可能很高。

故而吴广只将大军围城,等待城中变动的同时,开始接待前来投效的燕地豪杰。

随着宣传攻势的展开,各地燕人纷纷投效。

吴广原本带了两万人北上,现在兵临蓟城,数量则达到了四万人,且每日都还在增长中。

除了普通兵卒外,前来投效吴广的燕人豪杰也有不少。

其中有两人最得吴广注意。

一人是昔日燕国大将剧辛的后代,听闻吴广北上特地来投,其名剧武。

至于另一人,则是原本的上谷郡卒史。

名唤韩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