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5章 :韩广请命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蓟城高耸雄伟,乃是燕地第一大城,今日被四万大军围困,仿佛巨浪中的一块礁石,随时有被赤色巨浪吞没的危险。

不过此时浪潮还未掀起,尚显风平浪静。

楚军大营中,吴广命吴冲将几位来投的燕地豪杰请入。

他要设宴款待,与这些人交谈并信用,以此显示对燕地人才的重视,以后才会有更多的燕人前来投效。

“剧氏子弟剧武,闻吴王兵进广阳,与民约法三章,特来相投。”

当先一个魁梧大汉,身高八尺,面容粗犷,颌下有浓髯环绕,一张嘴便是声如洪钟,震得帐中诸人脸色微变。

好大的嗓门!

吴广感觉耳朵嗡嗡作响,面上则露出热情的笑容。

“剧君之先,可是当年大破齐人的名将剧公?”

剧武听闻此话,咧嘴道:“然也,那是吾之曾祖,没想吴王亦听过吾祖之名乎?”

他的先祖剧辛,是当初燕昭王的手下大将。

曾在赵国出仕赵武灵王,后来听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下诏求贤才,便奔燕国为官,最终辅佐燕昭王大破齐国,在燕国的地位略次于乐毅。

因为时间较远,吴广对剧辛的名字并没什么印象,燕昭王名臣里他就知道个昌国君乐毅。

剧辛的事迹是剧武来投的时候,蒯彻专门给他介绍的。

以前没听过没关系,现在知道就好了。

吴广笑眯眯的说着:“剧公大名贯耳,我早有听闻,心中对剧氏敬佩已久。今剧君前来,还望能像昔日剧公佐昭王一般,助我成就一番大业啊。”

一番吹捧,加上透露出来的重用之意,让本就有出仕之心的剧武大喜。

“吴王乃是贤主,若愿用我,剧武定然倾力相助!”

他哈哈大笑,当场下拜向吴广表示效忠。

那震耳的笑声听得吴广颤了颤。

吴广熟练夸赞:“我得剧君,如得一骥騄良马,甚悦也!”

听到吴广将自己比作骑乘的良马,正合昔日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最终招揽到自家先祖的事迹。

剧武不由暗夸吴王有文化,这典故用的妙啊!

“以良马相喻,吴王果真看重于我,这是在将我比作先祖、昌国君之辈。”

这般想着,剧武对吴广好感大生,美滋滋的坐了下来。

旁侧的蒯彻眨了眨眼,这良马的比喻怎么有些熟悉?

剧武坐下后,接下来的人物是一个身材瘦长的中年男子。

他上前对着吴广一拜,道:“上谷韩广,闻吴王仁善之名,特来投效。”

韩广?

吴广眼睛微眯,这人可是和自己一个名诶,两人都叫“广”,想不注意都难。

他微笑抬手:“韩君请起,既是贤才来投,我自当重用。”

“多谢吴王!”

韩广起身,也在安排下落座。

接着吴广又接见了几个燕地豪杰,后面之人多是碌碌之辈,没有能引起他格外关注的人才。

虽是这样,吴广也准备将他们各派职务,进行任用。

这些人有没有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吴广要借着用他们来向燕人展示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尽收燕地之才。

“尔等既愿投效于我,我吴广并非吝啬官爵之辈,将以诸位为将吏。”

吴广给了他们一个承诺。

他手下已经有了两万以上的燕人前来投效,因为时间紧迫还没整编训练,正好用这些来投的豪杰为将吏,助他快速掌控这支燕人军队。

剧武等人皆喜笑颜开,觉得自己来投的决定真是太对了。

一番宣誓效忠后,人群中有一人站了起来。

“吴王,我为上谷郡卒史,对上谷一带十分熟悉,了解彼处关隘险要,兵力分布,更与上谷之人多有交往,吴王若愿与我一支兵马,我当为吴王取上谷而归!”

韩广目光炯炯,大声请命。

吴广神色微动。

上谷郡位于广阳郡北方,是后世张家口、宣化一带。

其地势险要,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这种战略要地吴广自然是要拿下的。

韩广作为上谷郡卒史,对当地熟悉,以其为将自然能事半功倍。

不过吴广不打算以燕人为主将攻取燕地,那样做有些风险。

“若得韩君相助而取上谷自然是好。葛婴。”

吴广夸了一句,又转头看向自己手下的先锋大将。

“葛婴在!”

“我命你为将,由韩广副之,率你部五千人攻略上谷,为我拿下彼处!”

“葛婴遵命!”

葛婴扬声开口,脸色发红,又有功劳上门了。

韩广原本以为自己请命后,吴广会看在他上谷郡卒史的身份,任自己为单独带兵的主将,哪知成了副将。

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数千人的兵马有各自的将帅统领,哪能轻易交给一个来投效的新人,任自己为副将已是大大的信重了。

韩广激动拜道:“韩广定会辅助葛将军,为吴王取上谷归来!”

见到和自己一起来投的韩广,转眼就成了一军副将,让剧武等燕人大为心动,皆期待着日后在吴广手下大放异彩,能得重任。

接待并任命好了前来投效的第一批燕人豪杰,吴广的目光也落到了被他大军包围的蓟城上。

“以箭射书于城内,引蓟城燕人响应。同时试攻城池,以调动城中秦军!”

吴广下达攻城的命令。

蓟城因是北方重镇,加上广阳郡守提前收聚兵马,城中的秦军数量不少,关中秦卒近两千人,至于燕地征召的郡卒、青壮也有万人以上。

他要做出攻击姿态,将秦军调动起来,这样才能给城中燕人以暴动的机会。

战鼓声响起,吴广麾下各部对蓟城发动了攻势。

除了简陋的木梯外,吴广坐拥两郡,军中多有工匠跟随,攻城装备远比当初义军打陈县时好得多。

比如这一次攻城战中,就有装车轮、带钩爪的云梯车出场,使攻势十分凶猛。

蓟城是昔日燕都,防御很强悍,十多年前王翦攻取此城也是费了不少力气,吴广想要强攻拿下并不容易。

他站在营中,看着远处城头厮杀,不断有人影从城上掉下来,微微一叹。

“要是能造出后世那种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就好了,对付这蓟城也不用如此吃力。”

吴广想到在影视中看过的那些攻城场面,数十架投石机齐射,漫天巨石飞舞,十分的威武华丽。

远程攻势,不仅能保留自家的兵卒,还能对城中造成巨大的士气打击,远比现在的蚁附攻城好得多。

不过吴广也只能想想,他对科技方面不太精通,同时缺少足够的科技人才来改良和发展科技。

“据说当年墨家分裂后,有一部分被秦国吸收,号称秦墨,这些人为秦国造出了不少好东西。秦的科技强于六国,也是因为有秦墨在。要是以后打进关中,我当把秦墨抢到手下才是。”

吴广这边望城兴叹,将希望寄托在城中的燕人身上。

蓟城方面此时的压力也很大。

广阳郡守杨启是秦国将门出身,与名将杨端和同族。

面对吴广北上,他大肆征召兵卒,欲死守蓟城顽抗到底。

杨氏世代秦将,杨启的死战之心很坚定。

可城中的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当吴广发动宣传攻势,以爵位诱秦吏投降,以约法三章招揽燕地人心时,短短时间里广阳郡二十余城不战而降,这对许多人的冲击很大。

蓟城中不仅燕人暗流汹涌,就连郡中的长吏也难免生出降意。

比如广阳郡尉赵铭,他就将手下亲信招来商议。

“臧荼,我闻吴广言以郡来降者,可得封君。我见楚军势大,欲劝郡守降楚,一起共献城池,你以为如何?”

臧荼三十余岁,为赵铭手下的一个都尉,平日做事颇为得力,让赵铭很欣赏,引以为心腹。

听闻这话,臧荼略一思索,谏道:“郡守乃杨氏子弟,平日就对皇帝很忠心,定然不会赞同郡尉。郡尉若想降楚,不如径开城门而降,如此还能得个首功。”

赵铭摇头道:“郡守素来待我不错,我怎可独自开门降楚,这样做岂非对不起他。还是当先劝一下才是,若是他不赞同,我再依你之计便是。”

臧荼双眼大睁,惊声道:“郡尉劝郡守降楚,不管郡守是否赞同,郡尉降楚之意皆已暴露,怎还有开门的机会,说不定郡守还会对郡尉不利。郡尉此行当三思啊!”

赵铭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郡守与我为友,就算不许,也不会将我怎么样的,你无需担忧,此事我自有主张。”

见赵铭主意已定,臧荼劝谏无果,便不再多言,只能告辞离去。

一出大门,他便心头惶恐。

“郡尉行事优柔寡断,既想降吴广,自行其事便是。他还要念郡守之情而欲劝降,岂不知郡守决意死战,要与蓟城共存亡,他这一去怕不是要遭一场灾祸。我是他的亲信,遇事不利,说不得要牵连到我身上。”

臧荼越想越惧,脸色惶恐。

等到回府之后。

臧荼叫来下人,吩咐道:“去将栾布找来,就说我有重要事情与他相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