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4章 :陈王复魏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荥阳城外,到处都是丢弃的营帐、赤帜,曾经围困城池的数万楚国大军,转眼间就消失无踪,只留一地狼藉。

城西方向,有一支黑甲大军列队行来。

同时紧闭三月的荥阳城门缓缓打开。

“李由参见上将军,楚军败走,李由未率军追击,还请上将军恕罪。”

李由率亲卫出城,向立于战车上的章邯行礼告罪。

章邯不敢托大,忙下车将李由扶起,笑道:“李君坚守荥阳,使之三月不落于贼手,便是大功一件,何来罪责可言。追击之事我已交由杨熊将军负责,无需李君多虑。”

将李由安抚后,章邯有些疑惑的望向东方。

按照正常情况下,围困荥阳的楚军撤退,最优先的选择肯定是往南撤往京县、新郑。

那里尚在楚军手中,不管是据城而守等待陈胜的援军,还是继续往南撤回陈郡都很方便,最主要的是撤到那里可以阻挡秦军南下的步伐,为陈郡的陈胜赢得防御的时间。

可现在这支残军选择东撤,相当于是将南下的道路给秦军让了出来,让章邯能直接率兵南下,一路往陈县而去。

这是放开了大路,让他章邯能直捣楚国的老巢陈县啊!

“这支楚军是想往东郡投周巿吗?”

章邯心中的疑惑在数日后得到了解答。

“上将军,楚将伍徐搜集船只渡过大河,我军追赶不及,只截住其后军三千人,余众皆已北渡。”

杨熊派遣的信使解开了章邯心中谜团,同时又让他有些错愕。

这支围困荥阳的楚军不仅没有南下护卫陈胜,也没有向东投靠周巿,反而是选择了北渡,看样子是想投河北的吴广军。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选择,相当于是弃南方的陈胜于不顾了。

你伍徐不要陈王了?

联系到之前主动来突袭他的两万楚军,章邯心中有所猜想。

“看来这些叛军内部早已分裂,一旦面临危机,便各奔南北东西啊。”

章邯冷笑连连。

此时随着伍徐北渡,剩余楚军被章邯麾下的杨熊、赵贲、司马夷等将扫平,整个三川郡全数被秦军光复,不仅消除了楚军对关中的威胁,更打开了秦军平叛的新局面。

现在摆在章邯面前的共有三个选项。

一是直接往东,去打魏地的周巿。

二则是北上渡过大河攻取河内,打通与王离军的联系。

第三是南下收复颍川韩地,然后直捣楚国都城陈县。

周巿现在名义上还是陈胜的部将,而魏地相比河内和南边的颍川韩地,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故而章邯首先放弃。

“楚将伍徐率残兵两万渡过大河,与河内的张耳合兵一处,两军加起来怕是有四五万人之众,以此人数守大河天险,我军想要渡河北攻,颇为困难。且楚军带走三川郡船只,吾等若想过河,得从他处调船,需要等一段时间。”

“反而是现在荥阳的楚军北上,放开了南下的道路,陈胜在颍川没有多少兵力,我若率军南下,兵锋便可直指陈县,一举拿下叛贼陈胜的首级!”

相比要渡大河去攻打张耳、伍徐的数万人。

南下去夺取空虚的颍川郡,然后直捣楚国老巢,怎么看都更有诱惑力。

陈胜的脑袋啊,现在是天下第一值钱。

如果不抓紧这良机南下,给予陈胜调兵北上防御的时间,又少不得一番麻烦。

至于北边的残贼,有王离的大军在,危险程度并不高。

“关中有信传来,皇帝和李相已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二人率兵卒五万出关相助,我将留兵一万守备荥阳,等他二人前来汇合。”

“至于本将军,当亲率大军南下,一举克颍川,攻陈县,斩下逆贼陈胜的头颅!”

章邯意气风发,当着手下诸将之面定下了接下来战略进攻方向。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底。

秦将章邯亲率大军十余万南下颍川,兵锋直指楚国腹心。

……

与此同时,位于陈县王城的楚国君臣也陷入极度恐慌中。

最开始周章曹阳大败的消息传到这里时,就让楚国群臣吓了一跳。不过当时周章未死,荥阳处还有伍徐、田臧的数万大军,他们在惊恐之余还没有绝望。

陈胜在暴怒后,下令再度于陈郡征兵,准备送一波兵卒去前线支援周章,将秦军挡在三川郡。

哪知道兵员还没征齐,就传来了周章战死渑池的消息。

这让陈胜暴跳如雷之余,也大为惊恐。

“秦军……竟真的如此凶猛。”

他想起了吴广给他的那些信,里面多次提及关中秦军可能带来的威胁。

一切都成真了。

从北方不断传来的消息也在证明着这支秦军的凶猛。

秦军取新安。

秦军拔洛阳。

秦军克巩县。

接下来一座接一座的城池沦陷,这样的消息不断的刺激着陈胜及楚国群臣的心。

武臣的归来,又带来了新的刺激。

见到武臣,陈胜就像是看到了函谷关外的惨败,那场葬送了他一切希望的惨败。

“你请命西攻秦关,结果周将军战死,而你武臣却活了下来,覆军杀将,你怎还有脸回来!”

陈胜当场暴怒,甚至当着群臣之面拔出佩剑,想要当场斩了武臣。

“大王!”

武臣哪料到昔日好友竟要当众砍了自己,吓得亡魂四散,跪在地上大叫道:“曹阳之败,皆因周将军轻敌,被秦军突袭所致。至于渑池之战,我是为了去荥阳为周将军求援啊!今日我回来也是因秦军将抵荥阳,特受伍将军所托,为其求取援军而来!”

“大王,我武臣每想到周将军战死渑池,心中便疼痛万分,恨不得与秦人决一死战!在荥阳之时,我便下定决心要和秦人拼死决斗,然则伍将军见秦军势大,苦苦哀求望我速回陈县求援,就是指望大王能看在你我昔日旧谊上,能速发援兵相救。”

“我没有办法,只能应伍将军请求南下,我心中何尝不想与秦军决死啊,大王!”

武臣声泪俱下,除了解释自己为何不在前线与秦军死战外,还不停提起他与陈胜的旧日友谊。

同时蔡赐、孔鲋等老臣也纷纷为武臣求情。

陈胜杀了一个乱说话的故友阿攸,就落了个不念旧情的名声,让许多人心生不满。如果再当众斩了武臣这个旧日友人,对他名声伤害会更大。

见到众人求情,又看武臣跪在地上叩首哀泣,模样十分凄凉,陈胜心中愤怒渐渐平息。

他将手中宝剑一丢,坐回位上,哀声道:“今秦军势大,荥阳之军恐不能挡,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武臣见保住了性命,忙缩到角落大口喘着气,刚才可真是吓死他了。

群臣大多沉默不言,陈胜的目光落到上柱国蔡赐和贤信君舒勋的身上。

他们一个是柱国老臣,一个是昔日秦将,相比其他人在大事上更有决断力。

两人对视一眼。

舒勋起身道:“禀大王,秦军势大难敌。为今之计,一是立刻派人命伍将军南下颍川守御,同时发兵援助,尽量将秦军挡在北边。二则是命南阳的宋将军和泗水的武平君回援,集合众力以抵挡秦军。第三,河南之地唯周巿兵多,吾等当向他求援……大王可放魏公子归国,以得魏人相助啊。”

话音落下,陈胜身体颤了颤。

放魏咎归国,得魏人相助。

就在上半月,周巿那边不死心的派来第四波使者求魏咎归国,陈胜再度拒绝了。

四求四拒。

坚持了这么久,最后还是要走到这一步吗?

可是他现在确实没有多少力量。

吴广大军在河北,离陈县太远了,而且听说驻守长城的二十万秦军在王离率领下已经渡过黄河,现在的吴广怕是自身难保,更别提来帮他。

吴广靠不了。

陈胜周围的势力里邓宗不听命令,秦嘉自立为大司马,周巿则是一心复魏,除了宋留和王畔两个部将外,没人能帮他了。

陈胜深吸口气,下达命令。

“速令伍徐、田臧率兵南下颍川守御,不谷将派兵一万北上救援。同时令宋留、王畔等人率军回援。至于魏人……派人告诉周巿,若能率兵助不谷击退秦军,不谷便放魏咎归去!”

朝会上,陈胜最终还是选择了保留自己的尊严。

他再度拒绝了放魏咎归国的事情,反以此事作为与周巿交换的条件。

这样的决定让蔡赐、舒勋等臣子暗暗叹息。

陈胜则是绷着脸离去。

君王的脸面不能丢。

直到数日后,荥阳楚军大败的消息从北方传来。

田臧战死,伍徐率残军东逃。

这个消息给了楚国君臣迎头重击。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败的这么快!”

“为什么伍徐没有带兵南下守城!”

陈胜咆哮震怒之余,心中的恐惧如同野兽般将他吞噬。

伍徐、田臧的数万大军一战败,颍川郡几乎没有多少力量,在秦军兵锋下撑不了多久。

颍川若被秦军夺取,则陈县门户大开,秦军将直指他陈胜的郢都所在。

陈胜第一次感受到了性命之危。

而魏地的周巿也知道了楚军在三川郡惨败的事情,第五次派来使者。

“今秦军势大,吾等关东之国有倾覆之危。还请陈王放公子咎归国,吾等魏人将与大王共抗秦军!”

这一次陈胜没有拒绝。

天大的面子,也不如性命重要。

陈胜低下了往日高傲的头颅。

他将魏咎兄弟招来,以送他们归国复立魏国社稷为由,与魏咎订下了共抗秦军的盟约。

为了表示郑重,陈胜亲自送魏咎兄弟出城。

“大王放心,吾等归去后定然举兵抗秦,为大王分忧!”

魏咎拱手,向陈胜再度拜谢。

然后便和兄弟魏豹上马,在骑从护卫下纵马而去。

陈胜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处。

他再度想起了吴广。

想起了他那些如同预言般的话语和信件。

“一切……都如你所料。”

陈胜幽幽而叹,神色复杂。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初。

魏咎抵达砀郡,被周巿为首的魏人拥戴,称魏王,复立魏国社稷。

自楚、齐两国后,关东六国之魏国亦在这片大地上复活。

同时在十二月。

邯郸以北的大道上,也出现了来自北方燕地的车、骑身影。

战车滚滚,马蹄如奔雷。

吴广风尘仆仆,立在车上,扶着车轼,望着远方的那座巍峨城池。

“邯郸,我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