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7章 :双都归唐

书名:覆秦 作者:起飞的东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4

后九月之际,阳光渐凉,时有秋风刮过原野,给正在行军赶路的唐国兵卒带来丝丝凉意。

安邑以东的大道上,有赤旗长龙蜿蜒前行,兵戈林立,威武雄壮。

这是刚刚翻越了中条山的唐国大军。

“河东乃天下大郡,为中原之要地。其户十余万,人口数十万,此一郡之产出与兵员数量可抵北疆三四个郡,更兼有盐、铁之利,我唐国若得此处,则日后盐铁无忧矣!”

蒯彻与吴广并辔而行,并介绍自己对河东郡的印象。

唐军还没有拿下河东郡府得到典籍图册,无法得知河东的具体人口和产出。

但在世人眼中,此郡是极其富饶之地,几乎可与邯郸、广阳等燕赵核心疆域相比。

吴广对此有些了解。

河东之富饶,除了有盐池、铁器之利益外,还因为其历史悠久。

古时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三者皆在河东,这里就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魏国在战国初期也曾定都于此,有这种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和打造,河东之地想不富饶都难。

吴广唐国的唐,甚至原历史唐朝的唐,都来源于河东、太原二郡所属的古唐地。

唐国没有唐地,不免名不副实。

拿下河东,占领昔日的唐尧故都,吴广这个唐国才算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此地对唐国不仅存在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很强的政治象征。

这段时间以来,唐军的征伐可以说顺利,但也可说不顺。

顺利的是,除去郡治安邑外,其余吴邑、左邑、绛邑,甚至北边的平阳和杨县都已经被大军拿下。

不顺的大概就是安邑城尚在顽强抵抗。

“安邑是昔日魏国的都城,城墙高大。其郡守有顽抗之心,据城死守,我军多日猛攻,皆不得破城。”

等到吴广率大军抵达安邑东边的原野处,司马卬和董翳前来向吴广禀报河东的战事。

吴广眉头微挑,向董翳问道:“就连尔等也无法劝服?”

有董翳这支秦军降卒在,按理说沿途秦吏秦将大多会选择投降。

二世皇帝这两年的暴政几乎丧尽了人心,唐军大举压境下没几个人会选择拼死抵抗。

河东的平阳、绛邑等城池几乎都是这样,唐军偏师一至,几乎就是举城投降。

而且河东郡尉之前在垣邑附近被司马卬击败,河东秦军士气不高,兵力也不算多,正常情况下投降的概率很大。

见唐王询问。

董翳尴尬道:“启禀唐王,这河东郡守出身频阳王氏,乃王贲从弟王淳,此人颇通兵道,现在仗着安邑城防守御,我军一时间难以破城。至于劝降……”

董翳亲自劝降时被王淳在城墙上狠狠骂了一顿,还被诅咒要夷灭全族。

“王离都被下狱了,这王淳怎得还为二世效忠?”

葛婴等人面带疑惑。

吴广略一思索,道:“王氏和李斯不同。王离下狱,是因为在前线战败,而不是同赵高争权。所以二世和赵高对王氏手下留情,并未波及其家族。以王氏在秦国的地位来看,其族人为秦效命也是正常。”

董翳忙点头附和:“君上所言甚是。王氏乃秦国大族,其族人多在朝中和各郡县为官为将,一旦有人投降,就会影响连累他人。故而为了家族,王氏子弟多会誓死抵御我军。

这就是大家族出身的顾忌。

特别是王氏这种声名显赫的家族,其族人投降带来的影响太大了,除了少数惜命者,多数子弟都会以家族声名为先。

蒯彻道:“安邑抵抗,都是因为王淳的缘故。君上不如宣令只诛王淳之首,能献其首者赏百金,以此分化敌人军心,然后再以大军攻城,则此城必下。”

“嗯,便依先生之策。”

吴广不是惜财之人,能用百金提前打下安邑,那肯定极为划算。

安邑顽抗到现在,主要是王淳有军事能力,布置防御得当,借助着完善的城防设施,挡住司马卬和董翳这支先锋部队一段时间并不难。

可当吴广率着大军抵达城外时。

十余万唐军主力给城中的守军带来了极大震撼,对守军士气造成重大打击。

紧接着唐王悬赏王淳之首百金的消息被射书城中,又引起了一阵骚乱。

百金之赏。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许多人看郡守王淳的目光都变了。

行走的一百金,想不瞩目都难。

城中士气大跌,上下人心分化。

在连续两日的试探性攻击后,唐王吴广在第三日发动了总攻。

他亲临前线,唐王大纛在城外六百步迎风飘扬。

隆隆战鼓声中,唐军兵卒如潮水般涌向安邑城。

有唐王在后亲自督战,又有十余万大军为后援,每一个兵卒都斗志十足。

这场战斗,他们注定是胜利的一方。

面对唐军的凶狠攻势,安邑城中人心惶惶。

两军刚在城头接战厮杀,便有兵卒在城中临阵举义。

“开城门,迎唐王!”

“吾等降唐,不为秦民!”

举义的守军打开了安邑东城的城门,将城外的唐军放了进来。

城门一打开,安邑高大的城墙就成了摆设,所有的城防设施都失去了作用。

唐军从墙垣后方登城,与正面登城的友军联合夹击。

安邑之战到此已是尘埃落定。

堂皇大势之下,纵使河东郡守王淳有为秦国效死之心,也不可能守得住这座城池。

亲自踏上城头指挥御敌的王淳,没有死在唐军手中,而是被其指挥的安邑守军所杀。

“郡守已死,吾等降了!”

呼喊声接连不息。

城墙上的黑旗被砍倒,拿下城墙的唐军士卒将赤色唐旗插了上去。

赤旗的飘扬,宣告河东郡治所安邑,正式落入唐王吴广的手中。

司马卬、董翳等人率军入城,开始控制各处交通要道、郡府仓库等重地,以及剿灭残敌。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没过多久,有吴冲前来禀报。

“君上,城中守卒已杀郡守王淳,此人尸首如何处置,是否需要传首示众?”

吴广想了想,道:“此人虽是愚忠之辈,为暴秦殉死,终究有份忠义之心在,命人在安邑城外厚葬吧。”

王氏乃是关中大族。

吴广善待此人尸身,算是一个收买人心的操作。

吴冲拱手领命下去。

随着郡守王淳与河东郡尉先后被杀,城中再无人抵抗,安邑之战彻底落下帷幕,再无反复可言。

城破之后,安邑的父老豪杰列队出来拜迎吴广。

“吾等河东之民,久闻大王仁德,多有归附之心。然秦贼王淳不识天命,妄图抵挡唐国天军,使吾等不得拜首于大王身前。今幸得大王兵至,诛杀此贼,吾等方可面见大王之颜!幸甚至哉!”

“吾等盼唐王,如盼甘霖也!”

这些人一个个满脸堆笑,口中皆是奉承谄媚,生怕吴广会对他们下手,伤害了他们的家族产业。

“寡人为诛暴君而来,无凌虐百姓之心。只要尔等倾心归附,则一切如旧,无需忧虑。”

吴广温声宽慰了一番。

这些父老豪杰和大族在本地多有势力名望,将他们拢在手中对于快速安定河东很有帮助。

接下来吴广欲渡河攻打关中,河东的安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免不了需要这些人辅助治理。

这些人见吴广态度和善,皆放下心来,并承诺贡献粮秣,帮助唐军覆灭暴秦。

有了安邑大族和当地父老豪杰的帮助,原本动荡的安邑城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而对吴广来说,安邑一拿下,河东战事已无波折。

其后他将率兵西进,饮马大河畔,眺望对岸的关中大地。

反秦之战,将进入最后的时刻。

不过在他离开安邑之前,有来自太原郡的消息被快马送抵。

“君上!好消息,晋阳城被我军拿下了!”

“晋阳一下,太原郡将是君上囊中之物!”

负责处理军务的李左车,兴冲冲的送来太原捷报。

吴广一怔,接着脸上露出笑容。

曾经的魏都安邑被他打下。

旧日的赵都晋阳竟然也被拿下来了。

双都入手。

还真是双喜临门啊。

“晋阳之战打了许久,我且看看嘉信君是如何拿下这座坚城的。”

吴广伸手接过太原捷报。

扫了两眼,吴广脸上便浮现出一个奇怪的表情。

“没想到啊,献策拿下晋阳的竟然是虞子期,此人竟真有为我效力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