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一章 福建布政司舌战西乡从道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5-19 14:30

第一百九十一章 潘霨舌战西乡

1874年6月17日,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偕福建布政司潘霨、台湾道夏献纶、船政洋监督日意格,率兵千余,分乘“安澜”、“伏波”、“飞云”三战舰,抵达台湾安平港。

沈葆桢道谓潘霨、夏献纶道:吾皇意,不动声色,先行察看。劳烦藩、道二大人即行晤会倭人,一探究竟。

潘霨、夏献纶皆曰;为国奔赴,万死不辞!

6月22日一早,潘霨、夏献纶等自安平衡涛出海,下午申时于琅峤上岸,翌日一早,进抵倭营。

潘霨道:尔等擅入我大清之域,烧杀抢掠,殊属可恨!

萨摩藩士西乡从道曰:去岁,我国使臣前去贵邦,交涉台湾牡丹社生番弑杀我五十六名国人一事,贵国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有言,杀人者皆生番也,故且置化外,化外之人,皆不服王化。牡丹社生番杀人害命,贵国舍而不治,我国前来问罪也。

潘霨道:上月,本司至上海,会晤贵邦驻清公使柳原前光,柳原曰,尔邦出兵台湾,只为杀害人之生番、抵抗之生番,尔后订立严约,即可退兵。此乃尔国公使函件,烦速一观。

西乡从道看过函件,却道:本督此来,专办牡丹社生番,前已照会闽浙总督,并无别意。惟以后之事,总须候吾皇谕旨。

潘霨道:尔国公使乃尔国驻外大臣,全权为尔国代言,安敢信口雌黄!公使乃尔皇钦定,公使意既乃尔皇意!牡丹社虽害琉球国人,惟该处系我国所属,应由我国派兵办理。

西乡从道曰:生番非尔国所管,中外各国,皆有记载,英法美意荷兰各国,均有此说。

潘霨道:既有记载,必有凭据,烦请出纳。

西乡从道曰:来时匆忙,一时遗忘。

潘霨道;此非理也!尔兵现至何处,牡丹社是否已成焦土?

西乡从道曰:本督已率兵击毙牡丹社首领阿禄古父子,牡丹社番民全皆遁逃,我兵已进山驻扎;牡丹社生番若悔过请罪,本督必见机行事。

潘霨道:本司即令牡丹社番民前来谢罪,如何?

西乡从道曰:此方甚好,三年前若能如此办理,焉有今日之变故。

潘霨道:本司行前,已传各社番头出具切结,以后永远保护,不敢再有欺凌杀害抢夺情事,此事已照柳原公使函内所云办妥,现在就将番头各结由本司寄与柳原公使查核。柳原公使来函核准,尔等务必退兵。

西乡从道怒曰:退兵与否,柳原前光无权定夺!吾兵进退,尔国不必与闻!

潘霨亦怒,声色俱厉道:此系我国应办之事,乃云我国不必管,大不近理。舍我国有凭之志书,谓不足信,而硬派生番各社非我所管,譬如长崎系倭国所管,我硬派非贵国辖境,有是理乎?尔若执意,我即打道而回!

西乡从道曰:方才闷热心烦,方有此说。柳原公使函内三条办定,即可永远和好。

潘霨道:第三条所议立约,如能办到,以后永远保护,不敢再有欺凌杀害抢夺情事,即中外各国,均沾利益。尔等自办,亦不过如此。请各国公评,亦必均以为是矣。即柳原函内之意,故不必再商。现在办定,即可告知柳原,并通知各国也。

西乡从道曰:此事亦理所应办,亦望此三事早为办定,即可完结。牡丹社如何谢罪?还请贵司及早定夺。

潘霨道:牡丹社如能悔过,以后誓不弑杀,并将前年戕害琉球人尸身交出,即算谢罪。

西乡从道曰:我国用兵以来,费用颇多,原共筹银二百一十万元,现已用去一百二十万元,此费用如何算?柳原所提三条皆属易办,三条办妥,亦可退兵;惟耗费一项,有劳贵国贴补。

潘霨道:此费,吾国万难贴补!贵国擅自兴兵,应属费由自取。贵中将如若进退两难,只可致函柳原商酌。退兵之事既定,贵中将应先将各社之兵调回勿动,并知照贵国以后不必添兵前来。

西乡从道曰:均遵贵司所议,本督即当致书柳原,一面由厦门电报寄信回国,上禀以后不必调兵。

柳原前光闻讯,速至天津拜谒直隶总督李鸿章。

李鸿章甚恨倭人,诘责道:口说和好之话,不做和好之事,生番所杀乃琉球人,不是日本人,何须尔国多事。

柳原前光道:生番妄杀五十余人,贵邦可以置之不理;琉球与吾毗邻相连,吾皇陛下悲天悯人,不敢置身渡外。

李鸿章道:我万余雄兵即将抵台,战和之事,非本督所能定夺。

兵戎未起,钦差大臣沈葆桢喜曰:潘藩台以口舌代兵戈,倭国回兵之意起,我国抚番之事始,盖台事一大关键也。然倭国之人,狡诈善变,甘言懈我,此事不会就此了结;若有反复,非经决战不可。

潘霨道:沈大人所言甚是,倭人西乡从道气势汹汹、巧言令色,吾退一寸,其必进一丈。卑职已召土着壮勇五百人进驻凤山,以防不虞。

沈葆桢道:团练可助胜而不足救败,生番固可助官奈毫无伎俩。台地千余里,竟无一炮;军兴以来,吾国之兵向来设防重在消弭内患,无足以御外辱;倭兵将近四千,吾兵千余;守之极难,战则必败。

船政洋监督日意格道:台海之内,倭有战舰三艘,运输舰十三;一旦开战,倭国“龙骧”与“东”两艘铁甲战舰必定增援。“东”号铁甲战舰,排水量1358吨,装载1门口径280毫米前膛巨炮,舰体铁甲最厚处逾140毫米;“龙骧”号铁甲战舰,排水2571吨,装载2门口径160毫米、10门口径140毫米德国克虏伯野炮,舰体铁甲厚达125毫米。我虽有舰二十余,然炮、体、甲皆不及其。

沈葆桢道:陆海虽皆如此,然诸公勿惊,上月,本大臣已上疏吾皇,速联外交、速储利器、速储人才、速通消息。不日,吾援军必至。

潘霨道:我大清国最为凶悍之兵,当属李鸿章公之淮勇也!刘铭传之铭军万余,闲驻徐州,沈大人亦速奏请朝廷,速遣铭军来援。

沈葆桢道:潘大人入倭营之日,本大臣既已上奏吾皇。已接闽浙总督李鹤年公、福州将军文煜公函告,七日之内,吾8营悍兵必至台东,吾“扬武”、“飞云”、“安澜”、“清远”、“镇威”、“伏波”6舰即至澎湖,吾“福星”舰即驻台北,吾“万年”舰即驻厦门,吾“济安”舰即驻福州。速传本大臣军令,台湾道夏献纶专意于北,台湾镇张其光专职于台南,二公各率本部,扼要设防,以防冲突。但待吾铭字大军至台,即行决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