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五章 倭国意吞琉球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二百零五章 众枢臣唇枪舌战(1)

1879年6月3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至津闲游,直隶总督李鸿章如获至宝,极尽地主之谊。

格兰特如沐春风,相见亦是恨晚。

一日宴罢,鸿章借助酒意,将倭人吞并琉球之事和盘托出,恳请格兰特以美利坚合众国前总统之名居中调停。

格兰特当仁不让,去倭斡旋月余,致函李鸿章:贵中堂所言琉球之事已经与倭国屡次协商,是否能令中倭两国握手言和,尚不敢确定。

鸿章接函,愁自忧来。

再说大清国钦差大臣完颜崇厚颠簸两月,方至圣彼得堡。俄人怜其劳顿,亦是极尽地主之谊。

崇氏下榻之处,堪比皇宫;吃喝拉撒诸项,亦属奢华。崇氏受宠若惊,半年之内,与俄罗斯人三十一次晤会,崇氏除一意讨要伊犁城池外,其余所议各项,皆一一应允。

伊犁即得,崇厚踌躇满志,速将筹办交收伊犁事宜电奏两宫。

慈禧太后接奏,勃然大怒,道:崇厚此约,虽得伊犁,然伊城周边,霍尔果斯河以西,斋桑河以东,特克斯河南北,皆属俄人也!此约若签,我大清仅得一孤城矣!速即电敕崇厚,切勿签约!

速传谕旨:连接崇厚电报,内称约章现皆定议。崇厚定于八月初八日起身赴黑海画押后,即由南洋回京覆命。

现将现议条约十八款摘要知照,详加复核。偿费一节尚不过多,通商则事多,分界则弊端枚举,亟宜筹画布置,迅图补救。

崇厚出使俄国,固以索还伊犁为重,而界务、商务关系国家大局者,自应熟思审处,计出万全。

且迭经电致崇厚:若照来函,所损已多,有碍大局,断不可行。该大臣尤应遵照办理,设法与之辩论;乃竟任其要求,轻率定议,殊不可解!

其所议第七款所称,中国接收伊犁后,霍尔果斯河西及伊犁山南之特克斯河划归俄属。

第八款所称,塔城界址拟稍改,是照同治三年议定之界;又于西境、南境划去地段不少;从此伊犁势成孤立,控守弥难;况山南划去之地内,有通南八城要路两条,关系回疆全局,尤非浅鲜。

至第十款于旧约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外,增出嘉峪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七处,亦欲酌设领事。

第十四款,并有俄商运俄货,走张家口、嘉峪关,赴天津、汉口,过通州、西安、汉中,运土货回国同路之语,不特口岸过多,并与华商生计亦有妨碍;自应设法挽回,以维全局。

金顺、锡纶久在西北各路,谙习边情,于西疆情形了如指掌,且西路通商应如何布置,始能害少利多,必有权衡。

至张家口、汉口,系南、北洋分辖地方,所有通商诸务,亦应彼此统筹,着金顺、锡纶将界务、商务各条款悉心酌核,除商务各条详加筹画外,其界务如何办理始臻周妥之处,分别详细密陈。

总理衙门另片所陈,界务尤关紧要,就崇厚寄来分界图说,中国如尚可设法布置,即当妥为办理;若必不可允,则边防尤宜及时筹办各等语,此事一出一入,关系綦重。

督办军务,事权归一,尤当统筹全局,权其利害轻重,一并核议,密速具奏。原折片均着抄给阅看。将此由六百里各密谕知之。

崇厚接旨,惶恐回电:约已签署,恕难挽回。

慈禧太后接奏,怒不可遏,再下谕旨:崇厚与俄国商办交收伊犁事宜,轻率定议画押,当经谕令筹画密奏。

本日据奏复陈边务一折,所陈界务、商务大略及妨民病国各条虑远思深,洵属老成之见。

特崇厚现已定议画押,事机已误,惟有亟筹补救,设法挽回。着懔遵昨日谕旨,将商务、界务如何办理始臻周妥之处,或约章必不可允,边防一切如何布置始无患生肘腋之虞,详细筹度,妥议具奏。

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接旨,速即上疏:崇厚此约,所不可取者有三:

一、伊犁乃我国之领土,俄军乘虚入侵,蹂躏我边民,掠取我财物。我今索还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赔偿军费,如此强盗行径,乃国际公理所不容也。

二、俄方以划定两国边界为名,行掠夺土地之实;我方一弹未发,公然割地与人,甚不合情理也。

三、俄方之所谓通商,其志在谋利,其政府广设领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虚实,此种通商,为我所不取也。

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既遵其约,然俄人之无义,断难望其守约而持久。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复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韧而求胜。

伊犁将军金顺以宗棠马首是瞻,亦疏曰:崇厚与俄所议之条款,必不可允者七。即废崇约,复遣得力之士再议之;议要不成,整军讨之!

两江总督沈葆桢亦奏:崇约万不可行,此约若签,所得大不偿所失,且名为得者实则毫无所得,而后患正不可知。

直隶总督李鸿章接旨,速即上疏:是崇厚所定之约,行之虽有后患,若不允行,后患更亟。全权便宜行事之权,崇厚代国行之。若先允后翻,其曲在我。骤然翻盘,衅必由我起。

中俄接壤之处约万余里,兵衅一开,防不胜防,其所要求恐仅照现议而不可得者。而英、德、法、倭等国,更会伺机而动。

鸿章奏罢,愈思愈惶,复致函总理衙门:俄皇想念两国多年和好,方才同意议还伊犁;如我再议更改,则必定不会允许。再观崇之约文,所稍吃亏者,仅伊犁南边两山之间一带空地。若因此贸然与之决裂,深为可虑。恳请吾王大臣主持大计,勿为浮言所撼惑。

翰林院侍读学士黄体芳接旨,速即弹劾崇厚专擅误国,非重治其罪方可以儆效尤。

司经局洗马张之洞亦反崇约,上疏曰:俄人贪得无厌,此约不可许者十,崇厚允之可谓至谬至愚。若尽如此约,所得者伊犁二字之空名,所失者西疆二万里之实际,是有西疆尚不如无西疆也。枢臣所以不敢公言改议者,诚惧一经变约,或召衅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