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3)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3)

曹州大捷后,捻军众首领皆欲北渡黄河,直捣京师;遵王赖文光力排众议,道:不出一月,曾国藩、李鸿章妖军必至;僧妖一路窜扰,有勇无谋,曾妖擅结硬寨,李妖夷器甚利,吾等不可等闲视之。

梁王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前方探报,安徽布政司英翰妖儿一军,现正麇集亳州。吾等十八铺聚义,起于亳州雉河集,沃王殿下亦因叛妖出卖,被英翰妖儿戕害。北渡既无可能,何不火速南下,围杀英妖,为沃王及死难众兄弟报仇雪恨。

赖文光道:梁兄言之有理,大军筹粮措资毕,迅疾南下,围歼英翰妖儿;尔后速于雉河集布防,静待曾李二妖。

是日,赖文光、张宗禹督率捻军,越苏豫边区,飞驰南下,一月时间,进抵皖北亳州县境,鲁王任柱倾力一战,攻克龙山镇。

安徽巡抚乔松年急至雉河集,与藩司英翰、道员史念祖议防。

乔松年道:僧邸逝后,匪势甚烈,吾等必做最坏之筹算。

英翰道:中丞大人阵前督军,卑职感激不尽。苗练、张捻绝后,吾等皆以为皖地亦已清平,惟大人力持己见,留翰等驻防皖境;中丞大人高屋建瓴之识,吾等自愧不如!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客气,发逆、苗练绝后,李昭寿亦解兵权,然残捻窜鄂入豫犯鲁侵苏,渐成大患。吾募勇自保以外,复奏请圣上皇太后,苗沛霖余党自非积恶,请予宽待;李昭寿散遣勇丁,恐流为盗,请饬州县整顿捕务,以绝后患。

英翰道:大人之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亦属前瞻。以大人观之,曾涤帅之北上剿匪,可否迅平?

乔松年道:圣上皇太后谕令曾国藩北上剿捻,亦可清洗匪患。然吾以为,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于前,况其习于接硬寨打呆仗,难扼流寇。李鸿章才识亚于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速荡平;再者,李鸿章亦乃皖人,岂能任由桑梓祸乱!

英翰道:中丞大人高见,只可惜,世事非如人愿。然捻匪之迅疾凛冽,曾涤帅之踯躅迁延,于吾或乃灭顶之灾。烦请中丞大人速速退防省城,统筹全局,吾等于此决战捻匪,至死方休。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何出此言,吾等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皖境绿营八旗所有勇丁,皆由藩台大人统领。吾即咨饬练臣张曜、南阳镇总兵宋庆、建宁镇总兵张得胜,分率各部,火速来援;迁延不前违抗军令者,斩!曾国藩业已发兵北上,吾即请其分兵,火速应援;其若延宕,吾必上疏弹劾。

英翰道;多谢中丞大人关照,贼已攻占龙山,吾等即于北台子寺外,摆开战阵,于匪决一死战。

乔松年道:此战若胜,亦不追逐;若败,速退北台子寺,负隅顽抗;倘再不敌,复退雉河集,依托涡河,迟滞贼逆;届时各路援军并至,内外夹击,可获胜仗。

乔、英二人言语间,捻军已攻至北台子寺;英翰送别乔松年,亲率十七营清军,誓死力拒,鏖战二时,折兵二千;英翰不敢再战,退防雉河集,负城依水,顽抗不辍。

赖文光缺舟少炮,无力攻坚,只得逼城而营,四面困围,搦战三十五日,未沾城垣。

英翰孤守月余,惴惴不安,惶恐道:粮资将罄,援军不至,此地或为吾等之死所。

道员史念祖道:藩台大人勿忧,速速统筹粮资,十日之内,均粮撑持;十日之后,各路援军必至。

英翰道:当真?

史念祖道:宋庆、张得胜、张曜等必不敢怠,闻讯即行。曾国藩业已进驻临淮,一声令下,淮、湘各勇,蜂拥而至。

英翰道:先前,曾国藩一不助江忠源,二不救吴文镕,三不援王有龄;吾乃蚍蜉,且为满人,难入曾氏法眼。

史念祖道:古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曾国藩饱读史书,自然深谙。金陵光复,曾氏兄弟为求自保,裁兵撤将;然残捻骤起,曾氏猝不及防,其下之军,亦属乌合;今日其不救吾,明日亦无人援其!

英翰道:曾国藩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必晓其中之利害,吾即再发咨文,恳请迅发雄兵。

曾国藩接乔松年、英翰告急文书,亦不敢怠,急饬:雉河集营盘被发、捻围困,岌岌难久保矣,淮、湘各军,务必全力营救。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何故如此急迫?

曾国藩道:先前分兵救援,慎之又慎。今洪逆覆灭,天下大势已定;荡扫此股逆匪,河清海晏,吾即彻裁湘勇,为国去一巨患。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所谓时移势亦易,急流勇退,手无寸铁,空空如也,反为人制。

曾国藩道:吾命不足惜!东周二分,众诸侯各自为政;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拥兵自重;盛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藩镇割据,皆贻害万年。吾乃疆圻,财权在握,复辅以军权,稍不矜持,宜蹈前人覆辙。急流勇退,采篱东山,赋诗饮酒,亦甚快哉!速传吾令,刘铭传、周盛波、张诗日、易开俊部,即刻开拔亳州县境,围歼捻匪。

刘铭传等接令,迅由临淮并进雉河集。寿春镇总兵易开俊进扎西洋集,以目疾为由,擅离战地;宋庆、张曜等亦逡巡不前;刘铭传不齿,自督淮军,百炮齐射,悍然开攻。

炮声隆隆,英翰喜泣,乃令民团守护城垣,自偕史念祖分率四千健卒,倾出城门,纵横而击。

腹背受敌,周遭皆兵,赖文光、张宗禹不敢再战,兵分二路,一北一西,撤围而去。

刘铭传、张诗日等浅追即止,与英翰、史念祖等寒喧二三,屯兵雉河集,静待曾国藩军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