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一章 赫徳居中斡旋(1)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二百二十一章 赫徳赴沪斡旋

1884年7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照会清国驻法公使李凤苞:尔国之军违约设伏,于观音桥围杀我军,是何道理?尔国北圻之兵,一月之内,必须撤离;我方官军之损失,必须赔偿,数额暂限两亿两千万法郎。尔国如若不允,七日之后,法兰西帝国之海军必将攻占福州、基隆。

李凤苞不敢怠慢,速即电告李鸿章。李鸿章接电,大惊失色,迅即上疏慈禧太后并电传刘铭传、张佩纶。

张佩纶接电,连夜赶至马尾,与船政大臣何如璋一道,招募团练,修筑炮台,埋蕾藏粮。并饬闽安协副将杨廷辉招募两营,补用副将杨美胜、记名提督沈茂胜、补用道刘倬云各募一营,分扎马江及南台。

逾两日,法人并未攻击,两艘战舰亦竟撤走。

张佩纶谓何如璋道:敌本虚声,今亦中止。今退去两艘。吓我不动,去吓老穆矣。

何如璋道:倘分拨南北二洋与粤、台各船皆至,必成关门打狗之势。

张佩纶道:法舰深入,非战外海,法船多,法胜;马尾此处,我船多,我胜。既无遐炮轰,与敌船首尾衔接相泊,备敌猝发,即与击撞并碎,为死战孤注计。

张佩纶言罢,复致函李鸿章:法人内港,但我船多于彼,彼必气沮而去,二十八日夜战定可胜。

李鸿章接函,叹曰:我之舰船远较法弱小,以弱击强,无异以卵击石。

法人最后通牒既下,慈禧太后再颁谕旨,着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穆图善、何璟、张树声、张之洞、刘秉璋、陈士杰、倪文蔚、陈宝琛、吴大瀓、张佩纶等督率各军,认真操练,并随时严密侦探,务期有备无患,毋稍疏虞。法军倘若按兵不动,我亦静以待之。将此由六百里各密谕知之。

醇亲王奕譞道:法国新任驻华公使巴徳诺近日抵沪,北圻撤兵及赔偿事宜,还请皇太后圣裁。

慈禧太后道:李鸿章与法人既已商定三月之后撤兵,法军缘何狂飙疾进?此中必有蹊跷?总理衙门诸大臣何意?

庆郡王奕劻赶紧跪拜,道:启禀皇太后,海关总税务司赫徳查明,李鸿章原本与法人福禄诺商妥撤兵日期。然福禄诺好大喜功,出尔反尔,复致函要求一月之内履约;同文馆译文有误,遂有此变。

慈禧太后道:速传赫徳!

少顷,赫徳至,上言道:禀皇帝陛下,禀皇太后殿下,我已与福禄诺协商良久,目前补救之方,惟有如实相告,观音桥之变,实属误会;北圻即行撤兵,以示友好。

慈禧太后道:阐明误会抑或北圻撤兵,均可准许。此变缘因法人狂妄不羁,先行开炮,衅自彼开;赔偿之事,概不允准。 速传谕旨,着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大臣,偕海关总税务司赫徳,与法人再行协商退兵与通商事宜。李鸿章误读文本,失机在先,着部申饬。

1884年7月11日,赫徳抵达上海,与法国新任驻华公使巴徳诺就赔偿事宜反复磋商无果,赫徳无奈道:昨日,清国皇帝已颁布退兵谕旨,两亿两千万法郎赔偿勿论,你们不费一枪一弹,即将得到整个北圻,这最后通牒之时限,可否展期至月底?

巴徳诺道:茹费理总理阁下有令,清人倘若真心让步,至多可展延七日。

赫徳道:两江总督曾国荃方乃清国钦命全权谈判大臣,巴徳诺先生可与其细细协商赔偿事宜;两亿两千万勿论,若果能得获一亿法郎,谈至年底又何妨!

25日,曾国荃抵沪,中、法、赫三方就赔偿事宜协商三日,亦是无果。赫徳苦劝曾国荃让步,否则战事必起,曾国荃亦无奈道:皇太后有言,赔偿之事,概不允准!吾安敢造次!

赫徳道:尔国之人,最懂人情世故,应有应对之策;赔偿既不允准,可以抚恤金替换之。

曾国荃道:赫徳先生言既及此,最多给予五十万两白银。

总理衙门大臣奕劻闻讯,怒斥曾国荃多事,安敢认此无名之兵费!

曾国荃惴惴,再不敢直面,赫徳再谓巴徳诺道:贵国索要两亿两千万法郎,此额甚巨,清国绝不答应;可取三分之一,折合八千万两白银,抑或以铁路修筑权替代之,十年厘清,如何?

巴徳诺道:我即致电巴黎请示。

赫徳道:即取之,必予之。贵国与安南订立新约之前,安南照常向清国纳贡,如何?此无实际意义,只为照顾清国颜面而已。

巴徳诺道:法中条约已界定清国与安南之关系,此万难再改。

赫徳道:全权大臣束手无策,此乃我个人之建议,我即请全权大臣上报清国总理衙门批准。

曾国荃闻讯,坚辞不报;赫徳只好亲自电告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大臣奕劻接电,速即奏清慈禧太后裁决,慈禧太后道:不认无名之兵费,绝不赔偿一两白银。

巴徳诺闻讯亦怒,速即照会曾国荃:本公使六月十二日照会贵大臣,我国因和好起见,迭次展期,贵国一直未能拟定切实之办法。

兹我国现拟向贵国索赔八千万两白银,分十期交与我国,每年不过八百万两。我国如此相让,万不望贵国有所误会。

本公使奉命行事,万望贵大臣即刻奏请尔皇恩准。倘若不允,则我大法国不得不攻取基隆,以地作质。

然本公使仍不愿至如此地步,但须贵国照本公使申明办理,则法中两国必永敦和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