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慈禧道:京师众臣、八旗如何?

奕忻道:去岁订约后,京师众臣及胜保、僧格林沁等即议上疏回銮。奴才行前,与桂良、周祖培、文祥议定,不日,胜保、董元醇奏折即到。

慈禧道:胜保尚熟,其与舍弟桂祥友善,哀家曾赐其精忠报国之荷囊;这董元醇?

奕忻到:御史董元醇,乃体仁阁大学士周培祖之门生。胜保即日即到,肃顺等不敢肆意妄为。

慈安道:肃顺严禁各路统兵大员叩谒梓宫,胜保此来,岂不打草惊蛇。

慈禧道:姐姐,这无妨事,示之以形,禁之以势,肃顺等投鼠忌器。

奕忻到:肃等先不仁,吾等方无义;然朝堂重臣,焉能肆意杀戮。折子到后,且看肃等作为。热河不可久居,大清祖制,先皇宾天,皇太后、幼帝先期归京,次迎灵驾。此机利我,万不可失!

不日,胜保吁恳兼程北上叩谒梓宫的折子抵达热河,未几,叩祈皇太后吉祥的另一黄折又至。

肃顺怒,明发上谕:缟素期内呈递黄折,臣工具折请皇太后安,皆违大清祖制。胜保妄为,交部议处。

探报胜保拜折之后,即由冀州、河间、雄县兼程北上,执意叩谒。

载垣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肃顺道:奕六甫至,胜保即发此折,岂非巧合乎?胜保乃奕六之枪也。此等莽夫,暂勿忤逆。再发上谕,着准胜保前来行在,叩谒梓宫。胜保已为他用,僧格林沁,吾等务必争取。

当日,八大臣联名致函僧格林沁:各路统兵大臣,业经奉有谕旨,毋庸奏请来京。惟王爷受恩至重,非各路统帅可比,似可具折奏请叩谒梓宫,并请皇上节哀,当以不邀俞允。谨以布闻,伏希斟酌为幸。

僧格林沁弗听,奏折中亦有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之语。

八大臣联名再劝僧格林沁,惟用皇上圣鉴为荷。

僧格林沁嫌弃八大臣鸡毛蒜皮,执意回函道:先皇遗诏,吾皇年幼,八臣辅佐,此天经地义之举,诸亲王臣工切勿妄思。皇太后乃吾皇慈母,尊劳襄幼,僧臣本份。嗣后奏报,仍不敢不如此缮写,尚望深思海量是荷。

肃顺无奈,急遣王闿运,秘函曾国藩。

载垣道:安庆距此,三千里之遥,曾国藩既有此心,亦无力顾。

肃顺道:热河乃吾等之地,一不做二不休,先诛奕六,再杀慈禧,一劳永逸。

载垣道:切切不可,二人若亡,京师必乱,吾等无将无兵,死无葬身之地。

端华亦附。

肃顺叹道:此机难得,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我不杀贼,贼必杀我;二公必见此日。

载垣道:吾等以先皇遗诏,赞襄幼帝,幼帝于吾等手中,即叔嫂合谋,能奈我何?

肃顺道:早有谶语,灭吾大清者必叶赫也!不防一万就放万一,此女子,必除之!

肃顺三人言语间,恭亲王奕忻跨马横刀,飞离热河。

二日后,御史董元醇上奏曰:窃以事贵从权,理宜守经。

何谓从权?

现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冲龄践祚,所赖一切政务,皇太后宵肝思虑,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

臣以为即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咸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术。

俟数年以后,皇上能亲裁庶务,再躬理万机,不亦善乎?

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此所谓事贵从权。

何谓守经?

自古帝王,莫不亲亲尊贤为急务,此千古不易之经也。现时赞襄政务,虽有王公大臣军机大臣诸人,臣以为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俾各尽心筹划,再求皇太后皇上裁断施行,庶亲贤并用,既无专擅之患,亦无偏任之嫌。

至朝夕纳诲,辅翼圣德,则当于大臣中择其治理素优者一二人,俾充师傅之任,逐日进讲经典,以扩圣聪,庶于古今治乱兴衰之道,可以详悉,而圣德日增其高深,此所谓理宜守经也。

慈安阅览,道:此折,若让肃六他们知道,还不吵翻了天。

慈禧道:此乃恭亲王投石探路之举,留中不发,回京再议吧。

肃顺等八大臣不依,非要查观,连催六次。

慈禧亦怒,道:留中不发之权,哀家亦无乎?查查查!观观观!尔等随便查观!

慈禧言罢,即将折子掷出。

八大臣观毕,皆怒。

载垣道:董元醇忤逆先皇遗诏,罪该万死!

肃顺道:董元醇沽名钓誉,妄议朝政,当诛九族!

慈禧道:聚众叛乱,罪大恶极,吾皇明谕,方可诛人九族。尔一手遮天,妄议朝臣,一言而起,即诛人九族,是何居心?

肃顺道:乱言莠政,忤逆先皇遗诏,该不该诛?

肃顺言之有据,两宫太后竟一时无语。

肃顺继续道:奴才受大行皇帝托付,杀与不杀,诛与不诛,自知轻重缓急。两宫太后截留此折,留中不发,是何心思?

慈禧亦怒,朝堂狂喝:尔一臣子,如此言语,当遭天谴!

肃顺更怒,跺脚直嚷:吾等奉先皇遗诏,辅弼幼主,赞襄一切政务,不能听命于皇太后,请太后看折亦为多事!

肃顺声震殿陛,幼皇惧怕,大哭不止,遗溺沾衣。

肃顺、慈禧怒毕,朝堂无音,慈安方道:先皇初基,东南糜烂,天下岌岌。未几,夷人复犯。先皇殚精竭虑,忧心焦思,扼匪制夷。及至此,一杯冷酒,数点清灯,游魂即去,目亦不瞑。何也?忧心吾皇、哀家与尔等矣!朝堂咆哮,可有裨益?董卿之折,可出寅卯?先皇赐尔等赞襄之权,然先皇赐哀家御赏之印章,授吾皇同道堂之印章,是为摆设?尔等查观董折而上谕,哀家钤印盖章而下传,一切皆以先皇遗诏。

八大臣退驻军机处,余恨未消,即拟上谕,痛批董折:我朝圣圣相承,向无太后垂帘听政之礼。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该御史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甚属非是。又请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辅弼一切事务,是何居心?所奏尤不可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