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章 李维业入侵河内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二百一十章 张树声临机决断(2)

1882年8月3日,金允植、鱼允中复再照会:高丽乱党斩杀王妃及闵氏大臣、倭人等二十六人,王无恙,王父大院君移花接木,暗中运筹,重执朝纲。朝鲜乃贵国藩属,贵国若于今日不亟亟调处,倭人必大发报复,倭寇一至,生民涂炭,宗社将覆。恳请贵国即刻出兵朝鲜,伐叛讨逆,扶危定乱。贵军既入汉城,便可围住大院君府邸,以康穆王妃命数其罪而赐之死。

张树声游移不定,二品候选道、幕客马建忠道:启禀张大人,可否致函总理衙门定夺。

张树声道:无有确音,总理衙门肯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万万不可!

幕客薛福成道:启禀张大人,为防万一,恳请张大人速饬丁汝昌部整军待发。

张树声道:速传天津镇总兵丁汝昌!

朝鲜兵变,焚毁倭国使馆,砍杀十三倭人,倭国国王睦仁甚怒,立令外务卿井上馨督饬倭国驻朝使臣花房义质、海军少将仁礼景范、陆军少将高岛炳之助率兵一千五,先行赴朝问罪;代理陆军卿山县有朋督率三千御亲军,随时待命;

中国驻倭国大使黎庶昌闻讯,即刻密电驰报:朝鲜乱党滋事,围攻倭国使馆,杀倭人十三,并劫朝鲜王宫,杀王妃及闵氏大臣无数,王无恙,王父大院君执政。倭国现有水兵七百余,步兵七百,前往朝鲜。中国似宜派兵前往察看情形,相机办理。

张树声接电,立召薛福成议商,薛福成道:启禀张大人,倭国业已出兵,此诚危机,事关吾国之荣辱朝鲜之存亡!当机必立断!

张树声道:吾与黎庶昌仅一面之缘,公与其乃曾门四弟子之二,此人如何?

薛福成道:吾二人,即便远隔万里,亦互达手书,有无未尝不相通也,升沉未尝不相关也,文艺未尝不相质也。

张树声道:事不宜迟,吾即函请总理衙门奏请发兵援朝。

薛福成道:王大臣议商奏请,皇太后恩准,已是三五日后。事机得失,间不容发,请张大人独断专行,迅令“超勇”、“扬威”、“威远”三兵舰,即刻驶往朝鲜。

张树声道:倭国先声夺人,此时即发,亦恐晚矣!

薛福成道:然犹可冀幸者,倭国海道弯环纡曲,井上馨由东京起程,非十余日不达朝鲜,不若中国兵船由烟台东驶之捷也。

张树声道:记名提督丁汝昌久经沙场,勇毅有为;候选道员马建忠深谙外事,英人亦赞其公。速传吾令,丁汝昌、马建忠速偕朝鲜问议官鱼允中,乘“超勇”、“扬威”、“威远”三兵舰,于本日午时赴朝察观;得获实情,火速回禀。

张树声令罢,速即函告总理衙门:朝鲜近日京兵哗变,杀人无数,兹据驻倭公使黎庶昌密电,倭国现在派兵前往,其情尚难揣度。朝鲜久隶藩封,论朝廷自小之义,本应派兵前往保护。倭国为中国有约之国,既在朝鲜受警亦应一并护持,庶师出有名兼可伐其阴谋。事机千钧之于一发,兹已先遣三舰三百兵士先行察观,登州吴长庆六营大军可否持续跟进,恳请吾皇、皇太后圣裁。

恭亲王奕訢接函,谓军机大臣李鸿藻道:出兵否?

李鸿藻道:张树声先声夺人,三舰已发,剑已出鞘,不得不发!倭人昨夺琉球,今攻朝鲜,明必叩吾国门。朝鲜乃吾藩属,出兵戡乱,名正言顺。

奕訢叹曰:事已至此,惟此一策矣!

二人议妥,速即入宫面呈,慈禧太后道:二王大臣若皆此意,那就出兵。速传谕旨,朝鲜危岌,著张树声酌派水、陆两军,迅赴事机。如兵船不敷调派,即咨南洋大臣添拨应用,并调招商局轮船运载陆师,以期迅速。

奕訢道:启禀皇上,启禀皇太后,兹事体大,张树声新来乍到,亟需李鸿章夺情复出,支撑大局。

慈禧太后道:准!

李鸿藻道:皇太后当机立断,实乃国家之鸿福!启禀皇太后,启禀皇上,既定出兵,必做与倭决一死战之打算。

慈禧太后道:八年之前,倭兵踞吾台湾番社之时,明知彼之理屈,而苦于我之备虚,今且稍算有备,蕞尔小国,欺人太甚,迫不得已矣!倘若于朝与倭开仗,越南那方,法夷岂不趁火打劫!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请招募十二营定边之军,着准所请。

李鸿藻道: 启禀皇太后,启禀皇上,吾国不援越,则滇粤危。吏部主事唐景崧欲效法汉代终军出使越南,联络刘永福黑旗军,抄袭越南南圻之法军,以解北圻之急。

慈禧太后道:唐景崧甚有担当,著其速拟奏章,详叙个中情形。张树声那方,务必严敕,战即战耳,然衅必不自吾出。

张树声接旨,速即饬令吴长庆六营大军火速跟进。

树声饬令甫下,丁汝昌自朝鲜回返天津,禀曰:初九日之事,系国王生父大院君李昰应率众倡乱,李借减饷事为端,率众倡乱,弑杀王妃;假清君侧之名,窃据大柄。马建忠以为,时不待吾,宜以迅雷之势,直取王京,掩执逆首。

张树声道:军门何意?

丁汝昌道:属下以为,当以软禁祸首为先着。

张树声道:倭人可抵朝鲜?

丁汝昌道:吾出之时,尚无倭人。

张树声道:大院君乃朝鲜国王生父,办理极为棘手。

薛福成道:或可押往中国,或可监禁居住、或可由康穆太妃赐死。

朝鲜驻天津领选使金允植上言:大院君甚狡,可婉辞先请接谈,彼不肯来,连用好言抚之,谕以勿警,节节进兵,逼往城外,更防四门走路。

张树声道:寻得大院君,即刻押解中国。丁军门辛苦,烦请即刻乘舰入鲁,会合庆军,驰赴朝鲜。

丁汝昌别后,张树声再奏:朝鲜大院君李昰应果为乱首,欲坏通商之局,朝鲜国王李熙虽无恙,势无能为。宜以迅雷之势,直取王京,设法软禁祸乱之逆首,押解中国;此方得当与否,恳请圣裁。。

慈禧太后接奏,速谕:前据总理衙门暨张树声先后奏称,朝鲜乱党滋事,突围倭国使馆,伤毙人命,朝鲜王宫同时被劫,系该国王之本生父李昰应为首。李昰应违命启衅,实为罪魁祸首,即着该督饬令吴长庆酌度情形,稳慎进扎,务将李昰应获致,庶该国之乱自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