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划河圈围(7)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7)

张宗禹泅渡沙河,偕捻骑西去,曾国藩甚愤,急至周口,就近召集刘铭传、刘松山、张诗日等,再议围剿事宜。

曾国藩道:中原平旷,四通八达,此剿彼窜,不能大加惩创,诸兄可有别策?

刘铭传道:启禀涤帅,两军对垒,各布战阵,明枪明刀,贼非吾对手;可依托沙河、贾鲁河天险,扼贼东窜之路,择机灭之。

曾国藩道:寿卿何意?

刘松山道:启禀涤帅,明人孙传庭曰,剿流寇当驱之于必困之途,取之于垂死之日;如但一彼一此,胜负于矢石之间,即胜亦无关于荡平。

曾国藩叹曰:省三、寿卿皆有道理,吾拟自周家口以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以上扼守贾鲁河,自朱仙镇以北,至黄河南岸,无水可扼,拟掘濠守之,调派水师及省三、盛传、树珊各军分段扼防。

刘铭传道:启禀涤帅,防线五百里之长,吾等兵不敷用。

曾国藩道:无妨,吾即咨商河南、安徽两抚臣调兵分守。至群贼南窜,不出南、汝、固、黄州、六安等处,则鲍超一军、刘秉璋杨鼎勋等之淮军、与寿卿、诗日之湘军足敷剿办。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沅甫来咨,言与官文不睦,两宫却敕沅甫至襄阳帮办军务,沅甫问询去否?

曾国藩道:帮办大臣一职,位在参赞、办事大臣之下,此乃官文奏请所致。督抚同城,本不易处,多事之秋,必须筹兵筹饷,其中人财之夺争,必然势如水火之交织。速咨沅甫,勿食人饵,妄为帮办之臣,稳守抚任即可。

国藩言罢,迅即咨告河南巡抚李鹤年河防之策,复上疏曰:防河之举,地段太长,派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扼守朱仙镇以下四百里之地,力任其难。

自朱仙镇以上,专资河南兵力,已咨请李鹤年暂驻汴梁,调回各军,先办防务,主守而不主剿。

诚恐李鹤年蒙顿兵不进之机,设将来河防不成,臣愿独当其咎,不与李鹤年相干。

李鹤年接咨,斟酌再三,回曰:涤帅之沙河百里防线,可为扼匪之根本;然宋庆、马德昭二部于上蔡连胜,涤帅可否饬令湘淮各军,速渡沙河,围剿张宗禹匪部。

曾国藩接咨,愤曰:李鹤年只顾眼前,殊属可恨。刘铭传各淮军若不扼守沙河、贾鲁河,贼若回窜东北平旷之区,岂不复又白忙一场!

赵烈文道:五百里防线,实属太长,骑贼尤擅游荡,倘自一处突破,亦属常事,涤帅宜应另策应之。

曾国藩道:贼若突破沙河防线,全皆东窜,吾即上疏请辞。赖文光、张宗禹等虽为流寇,实乃坚贼也!其之漫天游移,看似无方,实乃蓄势待发,择机取吾项上人头矣!传吾军令,刘松山、张诗日二部,速渡沙河,偕宋庆、马德昭部,合剿张宗禹捻匪;其余铭、鼎、树、盛并豫、皖各军,速至沙河、贾鲁河及朱仙镇至开封地方,浚濠筑垒,扼贼东窜。

刘松山、张诗日接令,迅即渡河追剿。

张宗禹且战且退,辗转两月,终于禹州地界寻得赖文光、任柱二部。

赖文光道:曾妖依托百里沙河,欲置吾等于死地矣!

张宗禹道:与遵兄别后,吾偕荆王等,泅渡沙河,先后战于西平、万金寨,双庙、洪河、郾城、召陵,胜少败多;刘松山、宋庆、张诗日、马德昭等皆乃悍妖也!万金寨之战,吾预先设伏,马队袭后,竟不能胜;郾城之战,吾误入伏圈,损兵数千,战力大衰。

赖文光道:吾与鲁兄等,亦有折损。妖军皆集于此,吾意,速择曾妖河防薄弱之处,迅即东驱入鲁。

张宗禹道:西驱入陕,会合当地义军,共御清妖,亦是快事。

赖文光道:两年以来,与曾妖之军,接战四十余仗,胜负参半,难分伯仲;人言图穷匕首见,吾折损不及一成,主力尚在,图未穷尽,切勿言退,再入鲁地,搜得战机,砍刘妖狗头。

1866年9月下旬,赖文光、张宗禹督率各部,绕越刘铭传、潘鼎新淮军,自朱仙镇以北芦花冈地方,击溃六营豫军,穿越陈留,再入山东。

曾国藩闻讯,怅然若失,无奈疏曰:捻匪复又东窜,河防无成,檄调刘铭传、潘鼎新等赴山东追剿,刘松山、张诗日等赴河南堵截。

臣剿捻年余,仍无成效,忧愧无极,请旨饬令李鸿章带两江总督关防出驻徐州,与山东抚臣会办东路;湖北抚臣曾国荃携带关防移驻南阳,与河南抚臣会办西路;臣现驻周家口,居数省之中,庶可联络一气,呼吸相通。

防守沙河、贾鲁河,本系策之至拙者,惟以流寇难制,不得已而出此下策。此次捻匪东窜,出于豫军汛地,或不免归咎于抚臣李鹤年。谨缕陈持平之论,恳恩暂予免议,以期和衷共济,为将来同心设防之计。

慈禧太后接奏,曰:捻匪窜溢,意料之中;李臣鸿章、曾臣国荃著即各携督抚关防,分驰徐州、南阳,调度戎机。

慈安太后道:李鸿章、曾国荃皆至,湘淮并举,可扼残捻。陕甘二省、宁夏诸地,多公隆阿逝后,尤乱。雷正绾、曹克忠兵败金积堡,一蹶不振;都兴阿、穆图善钝兵宁夏,难有作为;刘蓉抚陕无望,屡以病乞开缺;兰州兵变,缘由杨岳斌分饷不均。都兴阿、刘蓉、杨岳斌等入陕经年,皆不能力挽狂澜,殊属无奈。

恭亲王奕訢道:非简一知兵晓民之要员大臣,委以钦任,方能消弭陕甘之乱。

慈禧太后道:兰州兵变,非朝夕之积;杨岳斌目无朝廷,擅拆官员奏折,罪无可绾,擢降为三品留用;闽浙总督左宗棠,着即陕甘督任,驰赴西地戡乱;左宗棠未至之前,穆图善暂行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一职,由安徽巡抚乔松年代之;刘蓉小恙勿退,留陕治军。

奕訢道:曾国藩、李鹤章、左宗棠剿逆之余,分建金陵机器制造局、上海机器局、福州船政局。金陵、上海二局,仿照洋人之方,业已开造枪炮弹药。惟左宗棠之福州局,今岁草建,百端待举;左宗棠倘若赴陕,福州船政局恐难为继。

慈禧太后道:事有轻重缓急,左臣剿除逆匪,复回浙闽,重开船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