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1)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1)

左宗棠奏章抵京,两宫太后急召恭亲王议商,慈禧太后道:左宗棠抵甘以后,虽屡报胜仗,总未痛扫贼氛,致金积堡一隅之地,日久未克。竭东南数省脂膏以供西征军实,似此年复一年,此巨帑岂能日久支持!该大臣扪心自问,其何以对朝廷?

恭亲王奕訢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奴才以为,战事千变万化,朝廷断不可遥制。兵者,诡道也;然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所谓胜负之机也。左宗棠戎马经年,屡摧强敌,实乃大将之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催之过急,适得其反。

慈安太后道:非是催之过急,陕甘茴匪滋事以来,朝廷大张挞伐,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兵剿贼,每岁拨用饷银不下八百余万两;事端频发之际,陕甘若靖,此之巨帑,用之于亟需之处,必是国之幸事。

慈禧太后道:金积堡距离京师,三千里之远;左宗棠一味顿兵不前,孰能奈何?

奕訢道:近日,有御史上疏弹劾左宗棠以权谋私,擅留官银,中饱私囊;这陕甘鏖战正急,查与不查,确属棘手。

慈安太后道:吾大清馈赠别敬之官场陋规,靡然成风,挥之不去;左宗棠万难独善其身。

慈禧太后道:左宗棠娴熟韬略,威望素著;正所谓誉即来之,谤亦随之。朝廷无意遥制陕甘战事,严旨激励,亦为促其奋进;然其若萎靡不前,朝廷正可借助陋规,敕令李鸿章督率淮勇,取而代之。

慈安太后道:大清国之东,天津教案悬而未决,诸夷战舰再临大沽口;大清国之西,浩罕汗国人阿古柏进占南疆,英、俄二夷亦蠢蠢欲动。多事之秋,令行禁止,使命必达。

奕訢道:陕甘不靖,河西走廊不通,甚难兴师新疆。天津天主教仁慈堂凶杀一案,牵扯甚广,孰是孰非,务必明查。昔日,法国公使遇各省细故,皆暴躁异常,此次反若不甚着急,似伊已有定谋;此事处置不当,后患不可胜言。

慈安太后道:今春天津地方,数百名幼孩失踪;据传,这些孩童,皆被法国传教士及中国教民诱拐;每一幼孩,拐犯可得银五两,而法人可以幼孩眼睛、心肝等,配制西洋洋药。

慈禧太后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等谬论,不可任由言传。天津教案之拐贩武兰珍,声言乃教民王三唆使,其中是非曲直,细查便知;然天津道员、知府、县令,办理此案,操之过急,不能事先预防,遂致命案生发。著直隶总督曾国藩迅赴津地,明察秋毫;如确属愚民借端滋事,曾臣务必委曲求全,消弭衅端。

慈安太后道:曾国藩近日来奏,言其老病侵寻,右目失明,左目昏蒙,卧床难起。曾臣此状,恐难赴津;即便勉强成行,恐又力不从心,徒被洋人要挟。

慈禧太后道:每逢大事,曾国藩皆以恙退却;然天津之教案,处理不当,国难临头矣。崇厚奏请,津地之官员,务必革职严议,以悦洋人;然迷杀幼童之事尚未理清,先即妄自菲薄,崇厚颟顸,无能之至。此之要案,非曾国藩不能解也。曾臣如身体尚能应付,务必排除万难,驰赴津地。

三人议罢,速传谕旨:法人教堂牵涉迷拐之案,讯供稍有端倪,尚未能确指证据。此案启衅之由,因迷拐幼孩而起,总以有无确据为最要关键,必须切实根究,则曲直既明,方可再筹办法。

至洋人伤毙多人,情节较重,若不将倡首滋事之犯惩办,此事亦势难了结。天津道员周家勋、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着先行交部分别议处,仍着曾国藩于抵津后,确切查明,与崇厚悉心会商,体察事机,妥筹办理,以期早日完案,免滋后患。钦此。

曾国藩接旨,谓幕客赵烈文道:军机处廷寄,十万火急,一十六名洋人,三十余名中国教徒,皆被津民砍杀,此之大案,如何处置?津地土匪迷拐幼童,本乃屑小之案;津地官员处置不当,弹压无力,方有此变;然法人丰大业公然枪击吾大清命官,实乃此案之导.火.索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津郡事变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孩百许童贞女尸从何而来?教民王三虽不承招,武兰珍则生供俱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法领事丰大业且以洋枪拟崇大臣、天津令,从人已受伤矣;其时欲为弹压,亦无从弹压之。此后百姓之哄起杀人放火,事出虽仓猝,然或许真乃官司私下授意使然。

曾国藩道:外国性情凶悍,津官胡乱妄为,属民习气浮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与洋人交涉,应别有一副机智肺肠,余固不能强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西宫之意,如确属吾民群起与洋人教民为难,两宫有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

曾国藩道:吾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初心。然天津人心汹汹,拿犯之说,势不能行,而非此又不能交卷。可有万全之方,上无愧朝廷,下不辜黎民,中又可应付诸洋人?

赵烈文道:洋人船坚炮利,无理尚争三分,此事万难有全!

曾国藩道:处置此等大案,务必秉持公心,公诸于众,机锋所向,尤在士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