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

秦陇戡乱各方剿抚未定之际,京师宫闱,却是另一番天地。

这日早朝过后,慈禧太后甚是愁闷。

总管大太监安德海见风使舵,几番谄媚,西宫皇太后笑颜如花,道:世人都如小安子,人间何来这无妄之烦恼。

安德海道:皇太后为天下苍生操碎了心,奴才该死,不能为皇太后分忧。

慈禧太后道:前年,本宫联络东宫,革去奕老六议政王一职,无理无由,莫须有也!奕老六无恨乎?宫中盛传,先皇临终密授遗诏,说是本宫安分守己则已,否则东宫即命廷臣传遗命斩杀本宫,真否?

安德海道:禀皇太后,宁信其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胜者为王败者寇,自古一理。

慈禧太后道:东宫与奕六,不同于肃顺八逆,不可用强,小火炖肉慢慢熬煎。垂帘辅政,本属无奈,皇儿束发,典学既成,即行撤帘,这归政之期愈来愈近矣!本宫宁愿奕六朝堂咆哮,亦如肃顺叛逆;本宫即可大加惩治,为皇上去一大患。

安德海道:禀皇太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东宫与奕六,不可过虑。惟吾皇万岁,近日来,愈发放浪形骸,愈发不受皇太后管束。

慈禧太后道:平日里,本宫对皇上严苛了些,爱之深责之切矣!皇上不念本宫用心之良苦,却与那东宫,愈发亲密;外人无知,以为人家乃皇上至亲矣。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拍手称颂。是福是祸,甚难参透。

安德海道:禀皇太后,但能为皇太后分忧解难,奴才舍得一身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慈禧太后道:去岁冬至,小安子大婚,大操大办,极尽奢华,无人说三道四,正常乎?

安德海道:禀皇太后,奴才纳妇,宫规无禁,旁人不便言他。大清钦定宫中规例,奴才等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吾皇大婚将至,奴才即下江南,以为宫中置办婚礼物资名,为皇太后一探究竟。

慈禧太后道:小安子奉本宫差遣,看哪个敢阻!前朝顺治、康熙二爷十四岁即已亲政,皇上亦已十四岁矣,尔行前禀报一声,免生误会。

1869年七月初六日,安德海率随从三十余,乘船数艘,自通州沿运河南下,二十日时间,抵达山东德州境内。

德州知府急欲禀报山东巡抚。

幕客急止,道:安德海只手通天,不可不防。大人夹单密禀,例不存卷,骑墙之姿,进退自如。

山东巡抚丁宝桢闻悉,速即上疏:安姓太监即日入鲁,所乘之船,船头插有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字样大旗,旗上又有一小旗,上画一日形,一三足乌,船两旁有龙凤旗帜,船上还陈龙衣一袭,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带男女,对龙衣跪拜,两岸观者如堵。

臣查,我朝列圣相承二百余年,从不准宦官与外人交结,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万一钦命太监外出,亦应明降谕旨并部文,且携传牌勘合地方;安姓太监身无信物,所用龙袍旗帜、女乐等皆为御用禁物,实乃违制妄用。

官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微臣不敢大意,即饬属下德州、东昌、泰安各州县一体跟踪查拿。

丁宝桢奏章抵京,恭亲王奕訢即刻进宫面圣。。

慈安太后看过密折,道:御史贾铎,曾奏太监妄为,请饬速行禁止,方可杜渐防微;此太监,即安德海也。去岁,御史德泰,奏请修复圆明园,内务府库守贵祥拟于.大.清各地,按户、按亩、按村鳞次收捐,筹措款项;据说亦乃安德海授意,如言为真,此乃干预政事也。

恭亲王奕訢道:此人纳贿招权、肆无忌惮,势焰骎骎乎埓魏阉矣!

慈安太后道:安德海目无宫规,理应正法!西后小恙,正于后宫小憩,速去告知。

同治帝却道:此曹如此,该杀之至!无须圣母皇太后烦心,速拟谕旨,六百里飞寄直隶、山东、两江,拿获安姓太监,无须再奏,即行就地正法!

东宫、亲王听得,一时无语,少顷,恭亲王笑曰:吾皇即开金口,孰人敢阻!

军机处得令,即谕:安姓太监擅离远出,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山东巡抚、漕运总督迅速委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

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鲁地这方,聊城东昌知府接丁宝桢查拿令,进退不能,驰骑烈日中,踌躇三日不敢动。

丁宝桢大怒,急饬总兵王正起率兵擒拿。

王正起得令,领兵二百,驰赴泰安,与泰安知县何毓福一道,将安德海等人拿获归案。

安德海被解押至济南,甚怒,谓丁宝桢道:吾奉圣母皇太后令,南下采买吾皇大婚用度,汝等自速戾耳!

丁宝桢道:即系奉差,何以并无谕旨及传牌勘合?又何以携带妇女、妄用禁物?

安德海形色方惶,俯首道:烦请丁大人速即奏报圣母皇太后,若获赦免,小的日后必有大报。

丁宝桢道:非吾不奏,圣旨今日甫至,言尔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着由吾等严密查拿,毋庸审讯,毋庸再行请旨,即行就地正法。来人,验明正身,推出问斩!

少顷,宝桢麾下亲兵踅回,点头示意。

宝桢大喜,道:安德海擅出京师,扰乱地方,死不抵罪,裸尸暴市三日,以儆效尤。

慈禧太后知悉,已是三日以后,太后黯然窃叹:此后再无知心人也!

翌日,慈禧太后又谕:安德海擅出宫闱,罪大恶极;随从太监六人、管家二人、所属镖客五人亦非无辜,著一并正法,随从家属二人、和尚一人、苏拉护军四人及为苏拉服役者一人,均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安德海在京家产,即行抄没;管家之太监,亦并处斩。

另,有关本案之上谕及丁宝桢结案之奏折编入现行宫中则例,以为后来者戒。

丁宝桢闻,叹曰:皇太后德音焕然,中外颔服。

宝桢喜庆之余,复上疏曰:兹经天语亲承,既遂瞻就之私枕,实辜率循之有自。惟有恪遵圣训,殚精血诚。于一切应办事宜,正己率属,认真经理,驭之以严肃,矢之以慎勤,用期物阜民安,在上酬高厚鸿慈于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