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战苏南(3)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上海官吏皆慌,苏松粮道杨坊道:嘉定、太仓、青浦、松江俱失,英法舰队亦至,吾等已陷瓮中。

苏松太道吴煦道:夷人那厢,吾等勿忧,上海境内,夷人已有驻军;今晨路过,其营祥和,无战之兆。

江苏巡抚薛焕道:可令华尔洋枪队出战松江粤匪,吾惧夷人船坚炮利,粤匪亦惧。华尔洋枪队,人数虽寡,然皆佩夷人枪炮,或可一鸣惊人。战若两开,吾即腹背受敌,此万不可行。吾即晤会英法公使,迎犒夷师。

英法舰队驶至吴淞码头,英国专使额尔金谓法国专使葛罗道:六年前,我亲至南京,洪杨答复我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其视天下为一家,断然拒我《南京条约》,又言我等须应向其纳贡等等,其人之心,唯我独尊,不可涉交。

葛罗道:清国之人,口惠实不至,视律法为无物,满口仁义,然为一己之私,胆敢杀人放火。其国之现状,似我中世纪之天昏地暗。然上海清人却颇开化。

额尔金道:上海不是我等此行之终点,我等此行只为公使驻京、钤印换约、军费理赔、割地赔偿,上海若被逆匪攻占,我驻地尚且不保,何谈贸易通商。我意,不应局限于租界之地,整个上海,皆应协防。400法兰西兵士守护上海东门、北门;西门、南门,敌主攻之向,900英吉利兵士把守。我等筹足给养,即刻启碇北上。

葛罗笑曰:上海之清国官吏,极为恭顺,我守城之军费用度,早已备妥;我军舰之淡水蔬菜肉蛋缺项,亦皆补充;殊不知,我等北上之舰队,是为攻击其之老巢。

额尔金道:清国与我英法二国,并无深仇大恨,我等此行,只为通商驻使换约理赔。清皇倘若恭顺,我亦不放一枪。

洋枪队队长华尔接攻击松江令,意气风发,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鄙人定不辜负薛、吴、杨诸先生之厚望。

副队白齐文道:我兵仅百,水手、逃兵、马尼拉人暂组,训练不足半月,可成?

华尔道:我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布伦士威克式前装膛击发枪,射程超清人鸟枪两三倍;当今最先进的恩菲尔式击发步枪,我亦列装。我枪队未抵,松江城敌或已闻风而逃。

1860年7月2日,华尔督率洋枪队,进攻松江;百枪连击,持续一日,未近城垣。是夜,认天义陆德顺率太平军出城反击,洋枪队一触即溃。

吴煦、杨坊召见华尔,曰:胜败乃兵家常事!

华尔道:贵国有再一再二不再三,亦有一鼓作气二鼓衰三而竭,无须有三,我即淘裁弱残,募集悍勇,广购枪炮,整兵再战;倘若再失,枪队即散。

华尔言毕,旋即入沪,向英法公使讨购枪炮,英法公使面有愠色。

华尔道:尔等舰队已经启碇北上,上海若破,三万匪兵涌入,尔等区区千人,能挡几时?我之洋枪队,接战上海外围,实乃守护尔等。

一战击溃夷军,李秀成咨禀天王、干王:夷人不过尔尔。复饬陆德顺:清军都司街守备余又政心附天国,可作内应;陆兄放手大干,再攻宝山,挺进上海。

7月15日,陆德顺率部,倾出松江,攻击宝山县城。顺德即兴出城,城门大开。

华尔瞅个正着,亲率洋枪队,夜袭松江,一举破城。清军副将李恒嵩入驻,查得都司街守备余又政通匪咨文。江苏巡抚薛焕密捕余又政,引而不发。

陆顺德攻宝山不得,又闻松江城失,遂退防青浦。翌日北上,攻取嘉定。

华尔攻克松江,马不停蹄,再攻青浦。绍天豫周文嘉不敌,火速求援。

松江城失,青浦告急,秀成不敢怠慢,亲率二万大军,驰赴上海。

干王洪仁玕闻听已与夷人开战,大惊,亲至察观,李秀成密请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出沪,相商良久,艾约瑟同意劝说英法公使息兵罢战。

洪仁玕道:同为天国兄弟,如若一心,合取上海;逆江而上,取武汉、荆襄,再由四川下陕西东向,天国大业成矣。

李秀成道:吾天国兵强将广,取上海如掌中之物,不依所议,即行开战。吾天王江山,如不能讲得来,那只能打得来。时限半月,讲和与否,即行攻击。

洪仁玕道:天王意旨,同为天国兄弟,切勿手足相残!

艾约瑟回沪,问询英法驻上海公使。

英法公使皆曰:放下武器,任人宰割,绝无可能。上海县城及租界由英法联军占领,联军特此警告一切人等,倘有武装攻击联军驻地之行为,联军有权武力应之。

半月过后,杳无音讯。秀成亲率大军,围攻华尔洋枪队。

华尔不敌,身中五枪,狼狈而逃。

8月12日,秀成攻克松江。18日,秀成击溃各路清军,再占泗泾镇、七宝、虹桥、法华镇,兵临上海城下。

秀成惟恐夷人介入,亲自致书英法美俄各国公使:大军攻沪,不扰贵部,自悬黄旗,以做辨识。

是日,秀成督率大军抵近徐家汇,法国士兵不战而退。秀成以为夷人中立,大喜,遂令攻城。孰料,甫近城垣,夷人即开枪放炮,黄浦江上的英法军舰亦开炮轰击。

夷人反目,秀成无意再攻,悻悻而退。

三月以后,洪仁玕与英法公使签订协约,一年之内绝不攻沪。

和春、张国梁、徐有壬殁,江南糜烂,咸丰帝哀叹:粤匪乱于内,夷人祸于外,朕撑持十载,不想竟成今日之困局。速传朕令,江苏巡抚薛焕、上海道吴煦,务必戮力同心,扼贼抚夷,固守上海;杭州将军瑞昌、浙江巡抚徐有仁,积极备战,力护杭州。

肃顺道:吾皇恕罪,容奴才妄言,本朝尊满排汉,已近二百余载;今不必墨守成规,若要王朝中兴,非启用汉人不可。江忠源、骆秉章、罗泽南、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前仆后继,方保大清湘楚之地。夷患看则绵长,然实为通商逐利;僧格林沁扼夷有方,亦如去岁,大沽口不破,京津无恙。胡林翼在湖北,措置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

咸丰帝道:去岁,大沽口虽胜,但战不可两开,与英法夷人,总须以抚局为要,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曾国藩规取安庆,顿兵坚城,即使安庆得手,而苏常有失,苏南全面糜烂,亦属得不偿失,补救更难。朕即恩准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赴援苏常,以顾大局,或未能深入救援,亦可扼截江面,以杜北窜,是为至要。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着著四品京堂候补。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抑或调赴曾国藩军营,使其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

奕忻道:官文、胡林翼、曾国藩等皆以非皖莫属,高士濂亦言:克复安庆,举兵东下,其势顺;克复苏州,回攻上游,其势逆。欲成非常之功者,必不循目前之见,欲决必胜之策者,当先审缓急之形。官、胡、曾屡持己见,应援或可无力。

咸丰帝道:如果安庆一城指日可复,该署督不妨先克安庆,沿江而下,乘金陵贼众空虚之时直捣巢穴,一面调派援兵并力夹攻苏州,使贼首尾不能顾,似较便捷。然安庆是否可以即复?金陵是否可以进攻?曾国藩围攻安庆,不致牵掣兵力,久顿坚城,抑或设法先解苏常之危,钧著酌量缓急,妥筹办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