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一章 曾国藩长沙练兵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武昌失守,咸丰帝震惊,斥徐广缙:到楚以来,军营未有起色。朕用汝,朕自知愧,朕问汝于心何忍何安。朕无奈,即刻拿汝入狱。又谕:向荣,尾追可嘉,授钦差大臣,兼湖北提督,专责两湖军务。两江总督陆建瀛,授钦差大臣,署理江苏、安徽军政民务,扼贼东犯。云贵总督罗绕典,授钦差大臣,速速移防荆、襄,防逆北窜。河南巡抚琦善,授钦差大臣,驻守中原,兼顾湖北,遥援荆襄。湖南巡抚张亮基,守护长沙,功高绩卓,署湖广总督。湖南布政使潘铎,守长沙有功,署湖南巡抚。道员江忠源,屡挫贼逆,擢升湖北按察使。士民杨载福,守湘阴有功,擢升宜章营千总。

不几日,咸丰帝再谕:嘉庆年间,川、楚教匪蔓延数载,嗣后行坚壁清野之法,令民团练保卫,旋即荡平。即令广西、湖南地方,多有团勇保护乡里,贼不敢逼,且有杀贼立功者。

现着各该督、抚分饬所属,各就地方情形,妥筹办理,并出示剀切晓谕。或筑寨浚濠,联村为堡;或严守险隘,密拿奸宄。无事则各安生业,有事则互卫身家。一切经费,均归绅耆掌管,不假吏胥之手。所有团陈壮丁,亦不得远行征调。各团中如有捐资倡助,或杀贼自效者,地方官即申详大宪,据实奏闻,朕必立加奖叙。

凡土著良民,各有产业。与其仓皇迁徙,抛弃田庐,转不免土匪乘机抢掠,何如坚守乡里,以子弟卫父兄,以家资保族党乎!

工部侍郎吕贤基,即刻赴皖,会同安徽巡抚蒋文庆及周天爵办理皖省团练事宜。在籍侍郎、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切勿再延,速至长沙练勇;张、潘、曾三人务必协力同心,防贼南返。另,安徽亳州雉河集地方,十八股捻匪聚众叛乱,安徽巡抚蒋文庆,务必督促将弁,竭力剿堵,扼此股逆匪于萌芽之中。

工部侍郎吕贤基接旨,一刻不敢耽搁,赴皖即疏:江宁以东西梁山为要隘,必先扼守。庐江为江淮门户,宜令重臣驻扎。巢湖出江当梁山上游,地方匪徒宜招抚,免为贼用,且可与梁山为犄角。

圣意虽切,曾国藩仍不愿中止丁忧,以落“夺情”之名。

挚友郭嵩焘三番登门,一再相劝:“公素具澄清天下之志,今不乘势而出,拘于古礼,一味谦延,何益于君父?且墨絰从戎,古之制也。”

曾书麟正色道:“为父以为,君子之志,修身治国平天下。今逢乱世,若一味修身,任贼祸乱桑梓,亲人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纵修得神仙身,有何裨益?”

被父怒斥,国藩再不延宕,偕郭嵩焘,素身简装,赶赴长沙,中途,遇旧识罗泽南率湘勇游弋。

曾国藩执以弟子礼,道:“先生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国荃、国葆人模狗样,幸赖先生教导。”

罗泽南揖手谦让,道:“涤公朝堂铮铮,湘楚凤凰,为吾等之楷模,万勿再出先生之谓。”

曾国藩道:“吾奉圣谕,团练湘省,罗兄可愿随行?”

罗泽南道:“愿附涤公麾下,荡平粤逆。”

曾国藩大喜,即刻携手罗泽南,直奔长沙而去。

张亮基闻曾国藩至,偕潘铎、左宗棠城外相迎。

曾国藩道:“不欲复执守制不出之初心,能尽一分力,必须拼命效此一分,成败利钝,付之不问。石卿大人、振之大人、季高先生守城功卓,曾涤生自愧不如。”

四人几番客套,张亮基即纳左宗棠意,将湘楚练勇,悉归国藩名下。

国藩别后,张亮基道:“季高先生,人生无常矣,先生守城功最,吾欲争四望三,不想仅赏加六品同知。”

左宗棠道:“还只是个衔。”

张亮基讪笑道:“曾涤生,未见一匪,即二品帮办大臣。季高先生,曾涤生其人,如何?”

左宗棠道:“不甚熟,尝听人讲,曾涤生行事淡缓;京城十几年,先附穆彰阿,又依倭仁,行事为人,似不简单。但看其现形,正派而肯任事,惟觉才具稍欠展开。”

张亮基道:“鄂地常兰陔一众官员已葬身贼手,吾等此去补缺,前途难卜。已纳先生意,各县练勇,尽归曾下。曾涤生练勇,惟愿可助一力。”

左宗棠道:“曾氏练勇,名正言顺;聚力为一,或有作为。”

夜深深,野茫茫,曾国藩枯坐对残灯,无语长嗟叹。人报江忠源求见。国藩扪眉一掌,怎生忘了岷樵。鞋不及搭,疾步飞迎,执手跺足,只道:“岷樵岷樵,腿伤好否腿伤好否。”

江忠源道:“已无大碍,幸蒙涤生兄诚荐,方有今日之实。”

曾国藩道:“岷樵客套,兄目光如炬,十载之前即预有此变,且首募楚勇,出湘剿匪,一战象州,二战桂林,三战蓑衣渡,再战蔡公坟、力守长沙城垣八十一日,功勋卓著。书生御敌,吾湘省第一人也。”

江忠源道:“贼已坐大,何功之有!”

曾国藩道:“贼之大,非兄能控,兄之战力,无人可抵。领兵御敌之方,令行禁止以外,其余各方,速速告吾。”

江忠源道:“待人推诚,善抚士卒,甘苦同享,多施恩惠。如此,领兵犹如神助。至于御敌,深感惭愧,吾已拼尽全力,而贼愈坐愈大。明日,即要开赴鄂地,再行杀贼。”

曾国藩道:“吾之练勇,欲参照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鼎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吾之纳勇,尽募新勇,不杂一兵,不滥收一弁,扫除陈迹,特开生面。概求吾党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忠义之气为主,而辅之以训练之勤,相激相劘,以庶几于所谓诸将一心,万众一气也。吾意,以罗泽南练勇为本,纳长沙城内新宁勇、南勇、浏勇、宝勇,挑精去杂,组左、中、右三营,以王鑫、罗泽南、邹寿璋分统之,苦练一载,弁勇能跳丈高之屋、可跨丈宽之沟,再行杀敌。岷樵以为如何?”

江忠源道:“罗罗山,悉“六艺”,文可经世,武已致用。麾下书生弟子,王鑫、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 、杨昌濬、罗信南、金松龄等,个个人中翘楚。涤生兄,吾即赴鄂杀贼,兄精练勿负,可为后方坚盾。东南皆水乡,敌据有江路,舟船逾万,已占洞庭、长江水道。而吾以陆击之,无水师,势常不及,贼万难消灭。必与敌争长江之险,而后可以言战。吾即上疏,造战船百艘,配夷炮千尊,交于兄练,兄务必练一精炼坚固之舟师,水陆并用,方为万全。“

曾国藩道:“如此甚好。贼已坐大,非朝夕可灭,刀枪无眼,岷樵兄切勿意气用事,稳扎稳打为上。吾坐镇后方,购炮置枪建水军,练百战不殆之精卒,绝计援尔。”

江忠源道:“贼犯长沙,浏阳、通城匪徒皆为乱,惟平江蔚然如故。平江知县林源恩,诘奸守隘,如防御水,截然不得蛰,堪军旅也。兄若得隙,烦请纳之。”

曾国藩日逢罗、张、左、江,感慨万千。致书胡林翼:二十一日驰赴省垣,日与罗罗山、张石卿、江岷樵、左季高四君子感慨深谈,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于万一。盖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亦无日不屡称台端鸿才伟抱足以救今日之滔滔,而恨不能会合,以并纾桑梓兵后之余虑。

国藩长沙练兵两月,得获甚多,罗列奏曰:臣初至省城,抚臣张亮基调拨湖南外营兵一千名,招募湘乡练勇一千名来省防御。

至正月初问,粤匪东窜,长沙即可解严。署督臣张亮基、署抚臣潘铎皆与臣商,所有留省之云南、河南各兵,即行分别撤回,新旧招募之勇,亦即分别裁汰,共留兵勇三千余人,已足以资防守,即间有土匪窃发,亦足以资剿办。

至于团练一事,臣前折略陈大概,曾言捐钱敛费之难。近来博采舆论,体察民情,知乡团有多费钱文者,亦有不必多费钱文者。

并村结寨,筑墙建碉,多制器械,广延教师,招募壮士,常操技艺。此多费钱文,民不乐从者也。

不并村落,不立碉堡,居虽星散,闻声相救,不制旗帜,不募勇士,农夫牧竖,皆为健卒,锄竹木,皆为兵器。

此不必多费钱文,民所乐从者也。多费钱文者,不免于扰累地方,然以之御粤匪,则仍不足;不必多费钱文者,虽未能大壮声势,然以之防土匪,则已有余。今粤匪全数东下,各县乡团专以查拿土匪为主。臣是以剀切晓谕,令其异居同心,互相联络,不多费钱,不甚劳力,以冀百姓之鼓舞而听从。

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然尚有余孽未尽。此外又有所谓串子会、红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明目繁多,往往成群结党,啸聚山谷,如东南之衡、永、郴、桂,西南之宝庆、靖州,万山丛薄,尤为匪徒卵育之区。

盖缘近年有司亦深知会匪之不可遏,特不欲其祸自我而发,相与掩饰弥缝,以苟且一日之安,积数十年应办不办之案,而任其延宕;积数十年应杀不杀之人,而任其横行,遂以酿成目今之巨寇。

今乡里无赖之民,嚣然而不靖,彼见夫往年命案、盗案之首犯逍遥于法外,又见夫近年粤匪、土匪之肆行皆猖獗而莫制,遂以为法律不足凭,官长不足畏也。平居造作谣言,煽惑人心,白日抢劫,毫无忌惮。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必无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销其逆乱之萌。

臣之愚见,欲纯用重典以锄恶爆,但愿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残酷之名亦不敢辞。但愿通省无不破之案,即剿办有棘手万难之处亦不敢辞。

署督臣张亮基,署抚臣潘铎,皆思严厉整顿,力挽颓风,时时相与筹商,誓当尽除湖南大小各会匪,涤瑕去秽,扫荡廓清,不敢稍留余孽,以贻君父之忧。

其匪徒较多之地,如东南之衡、永、郴、桂,臣当往衡州驻扎数月,就近查办。西南之宝、靖各属,臣当往宝庆驻扎数月,就近查办。

所至常带兵勇数百、文武数员,以资剿捕之用。联络本地之乡团,使之多觅眼线,堵截要隘,以一方之善良,治一方之匪类,可期无巢不破无犯不擒。此臣拟办会匪之大概情形也,至于教匪、盗匪,与会匪事同一律。

三者之外,又有平日之痞匪,与近时新出之游匪。何谓游匪?逃兵、逃勇奔窜而返,无资可归,无营可投,沿途逗留,随处抢掠。此游匪之一种也。

粤寇蹂躏之区,财物罄空,室庐焚毁,弱者则乞丐近地,强者则转徙他乡,或乃会聚丑类,随从劫掠。此游匪之一种也。

大兵扎营之所,常有游手数千随之而行,或假充长夫,或假冒余丁,混杂于买卖街中,偷窃于支应局内,迨大营既远,辗转流落,到处滋扰。此游匪之又一种也。

臣现在省城办理街团,于此三种游匪,尤认真查拿,遇有形迹可疑,曾经抢掠结盟者,即用巡抚令旗,恭请王命,立行正法。臣寓馆设审案局,派委妥员二人,拿获匪徒,立予严讯。即寻常痞匪,如奸胥、蠹役、讼师、光棍之类,亦加倍严惩,不复拘泥成例概以宽厚为心。

当此有事之秋,强弱相吞,大小相侵,不诛锄其刁悍害民者,则善良终无聊生之日。不敢不威猛救时,以求于地方有益。

所有臣遵旨会商拨兵募勇各事宜,及现拟查办匪徒规模,谨陈大概,伏求皇上训示。至臣移驻衡、宝各郡,容俟长沙办有头绪,另行专折奏请,伏乞圣鉴。谨奏。

咸丰帝谕:非常时期,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