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军穷途末路(1)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军穷途末路(1)

1867年12月上旬,梁王张宗禹接赖文光求援血书,急召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等,商讨援救事宜。

邱远才道;启禀梁殿,此乃陕北绥德,距山东二千里之遥,吾等即援,亦是缓不济急。

张禹爵道:绥德以北群山耸峙,东乃黄河天险,西有刘典、高连升、黄鼎三妖,南有左妖宗棠坐镇;刘松山、郭宝昌、刘厚基三妖尾随吾后,不日即至。何去何从,烦请梁殿速速定夺。

张宗禹道:黑水渡战后,吾等与遵殿,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而今遵殿蒙难,绝不可袖手旁观。速传吾令,大军迅疾南下,东渡黄河,直入齐鲁,以解遵殿之困。

邱远才道:清妖蚁聚山东,直隶必虚,若引兵出彰怀,越大明,直逼北京,则山东妖军,必返旆宿卫,而任、赖之困不战自解矣。

张宗禹道:围魏救赵,千古同理,怀兄所言极是。

1867年12月12日,张宗禹督率三万战骑自绥德南下,由延长进至宜川一带,探悉龙王场黄河冰桥方结,而东岸清军防守甚严。

幼沃王张禹爵自告奋勇,亲率精兵五百,夜渡冰桥,拔其鹿角,焚其营垒,一举攻占东岸渡口。

左宗棠闻讯大惊,急道:富平之围,贼自泾阳突破泾水;渭北之围,贼自蒲城泅渡白水;绥德之围,贼复自宜川踏冰入晋。吾才疏学薄,督兵不力,四处应接不暇,步步皆落贼后。

甘肃按察使刘典道:启禀左帅,贼既已泅渡黄河,南可入豫扰鄂,东可进冀犯京,左帅亟需另加筹算。

左宗棠道:捻匪马快,来去自如;张逆入晋,安知不返?陕甘目前之局,捻匪自北而南,有一千余里;茴匪自西而东,亦有一千余里。而吾主客各军仅四万之数,合计不及山东诸军之三分之一;而陕西清剿捻匪,兼及清剿茴匪,复又兼剿甘肃之贼。吾之兵力,杯水车薪,难以济矣。吾即上疏吾皇,将吾交部严加议处,以示惩警。

刘典道:启禀左帅,当务之急,是乃火速东渡,绝贼去路,前堵后截,灭贼于晋地;即不能灭贼,亦不可使其东进,扰袭京师。

左宗棠道:燃眉之急,务必速解!速传吾令,山西臬司陈湜部,务必严守韩侯岭及潞城、黎城之山间小径,严防贼军东进犯京;刘松山、郭宝昌二军速由晋之东路兜剿向西,不得蹑踪尾追又落贼后之外;陕甘军务,劳烦刘兄偕高连升部并力梳理;吾即率本部,入晋围剿。

1868年1月12日,左宗棠督兵五千,由陕西临潼,飞驰东进。

左宗棠离秦,陕西巡抚乔松年胆颤,急召刘典,道:左帅难期遽返陕境,捻茴土逆溃勇游匪,种类杂沓,筹办惟艰,三秦战事,惟托刘兄艰难撑持。

刘典道:乔大人言过,刘某草莽书慵,才浅力薄,无能统筹三秦大局。高堂老母年事已高,性急望归,刘某惟思归计。

乔松年道:吾经年病躯,屡沐风霜,自觉行将就木;去岁既已上疏吾皇,乞退归隐。刘兄若归,一并去了。

刘典叹曰:为今之计,惟有督饬各部,坚遏城垣,以守为攻。吾意,北路,高连升部驻宜君,刘瑞冕部驻麟州,周绍濂部驻洛川;刘厚基部即出麟州,游击袭扰;四部互为依托,阻扼董福祥逆匪南下。西路千、陇一线,罗洪德部驻千阳,张岳龄部驻陇州,周达武部驻宝鸡,萧德经部驻麟游;邠、长一线,黄鼎部驻长武,陈集部驻三水,谭玉龙部驻邠州,各部遥为呼应,力阻董志塬茴匪。吾即进驻三原,总统各路,静待左帅返旆。

乔松年亦叹,道:张宗禹逆匪东渡入晋,为吾省去一大患;然左帅之蹑踪东逐,又实为吾省之得不偿失也。

张宗禹驰骋晋地,东攻不成,慌不择路,迅即南下,绕越王屋山,进抵豫北,旋渡漳河,直击冀南。

左宗棠入晋,由灵石、介休进抵晋中寿阳,追剿月余,多方探寻,却无西捻军音讯。

宗棠惶恐,上疏曰:微臣原求竭力保卫京畿,藉以弥补纵贼入晋之过,兹贼行迹渐南,自然不可拘守一隅,坐等贼至。惟有力顾晋省东路,由西而东,督率所部遇贼即击,以期迅速歼灭逆贼。

左宗棠奏章尚未抵京,三万西捻战骑已进抵冀中,由束鹿强渡滹沱河,进逼京畿。

两宫太后惊悸,即刻下诏:湘、楚、鲁、豫、直、皖、吉里之兵务必星夜入卫京师。

李鸿章接旨,迅召诸将,北上勤王。

然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刘秉璋等,皆因诛灭赖捻,功不抵劳,聚讼不休,纷纷求退。

刘铭传道:启禀李帅,弥河一战,斩杀俘获贼逆逾三万,吾亦折损两万,军气大衰。即便北上,亦要整军理械,稍歇时日。

郭松林等亦附。

李鸿章见事难以转圜,遂以事权不一,粮饷不济,暂缓北上。

山东巡抚丁宝桢闻警,迅即驰至东昌,率骑旅一千、精卒三千,昼夜兼程,五日时间,进抵河间。

丁宝桢查观战况,速遣王心安部,驰赴饶阳,力阻西捻军北进。

是日,刘松山率老湘军追至,携手鲁军,再挫西捻军攻势。

慈禧太后欣喜丁宝桢勤王之速,怒斥李鸿章抗旨不遵,速即传谕:贼扰京畿,左宗棠、李鹤年、官文追截不力,皆交部议处;李鸿章援京不力,著即拔去双眼花翎、褫去黄马褂、革去骑都尉世职;恭亲王奕訢速速会同神机营办理巡防事宜;着授盛京将军都兴阿为钦差大臣,现到直隶之各省官军皆归其统领。

李鸿章接旨愤恨,道:左公放贼出山,殃及鄙人。若使办贼者获罪,何以激励将士?侍心如古井,恨不投劾归去,断不以目前荣辱介怀。功高莫过于救驾,左宗棠、丁宝桢等正可一显身手。

左宗棠踯躅晋地,听闻京师告急,胆颤心惊,急令刘松山、郭宝昌部速赴保定堵截。

宗棠令罢,速率本部,由晋入冀,昼夜兼程,八日时间,抵达河北获鹿县。

慈禧太后长吁一气,道:左臣至,京师暂且无恙矣! 李鸿章之淮勇,现至何处?务必严旨督促!都兴阿之神机营暂且回顾京师,现到直隶之各省官军暂归左臣宗棠统领。

李鸿章再接谕旨,仰天而叹,速召诸将,议商北进。

鸿章道:计毒莫过于绝粮,功高莫过于救驾。吾等再不勤王,必自毙矣!

郭松林道:启禀李帅,吾性虽野,然尚知尊亲;吾即追随李帅,北上制敌。

潘鼎新、周盛传亦附。

李鸿章道:省三何意?

刘铭传道:启禀李帅,铭传经年戎马,被伤十余处,积劳成疾,骑不得战马,恐已无力北上。

李鸿章道:去岁,陈国瑞受醇亲王奕譞委托,组建神机营锐勇队,四处招摇,省三恶否?

刘铭传道:锐勇队乃醇亲王奕譞所组之军,乃神机营之精锐,铭传安敢有怨。寿光一战,飞弹入骨,痛彻心扉。

李鸿章道:既如此,省三暂于军中休养。捻逆飘忽不定,吾部不可麇集而动,潘鼎新速率本部,前锋开路,如无阻扼,务必绕至保定堵截;郭松林、杨鼎勋二部,暂为后军,驰赴鲁冀之交,观贼动向,相机行事;吾即偕周盛传盛字营,火速赴冀,居中策应。

北上勤王事定,李鸿章感慨万千,致书曾国藩曰:恩师如晤,鸿章此行,迫于大义,吃苦受气,是分内事。拟再与左公议和,但勿相见,决不失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