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8)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8)

国藩行前,再召直隶总督李鸿章,道:天津教案、江马遇刺、左公剿茴三事并发,少荃以为,孰为紧要?

李鸿章道:启禀恩师,天津教案,恩师业已厘定是非,少荃只须萧规曹随,赚一便宜。两江地大物博,恩师至,一切迎刃而解。惟西疆边陲,已被贼匪阿古柏侵占五载;英、俄二夷,撺掇其后,亦是虎视眈眈。然甘陇之茴乱,左公久拖不决;鸿章以为,长此以往,西疆凶多吉少。

曾国藩道:少荃差矣!左宗棠在,西疆无恙。左宗棠督兵十载,竟无一丝一毫之贪迹;为国尽忠,以左宗棠为冠,大清国幸有左宗棠也。

李鸿章道:惟此次西北剿匪,左公甚是踟蹰。

曾国藩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部粮饷不继,徒乎奈何!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当今世上,兵战造诣,超越左宗棠者,寥寥无几。刘铭传后来居上,亦乃旷世难逢之帅才,然其不甘人下,故易退难进。

李鸿章道:恩师所言极是,刘省三兵战得方,恃才而傲,愈发桀骜不驯。吾必再行督催,促其砥砺奋进。刘部现置无事之地,徒耗光阴,恩师可否言说一二,调其于左公麾下,以效死力。

曾国藩道:不可!人以群聚物以类分,左宗棠平生惟一信服之人,胡林翼也;二公纵谈阔步,气豪万夫,狂谓世人皆无才;纵如骆秉章者,左宗棠尚且以傀儡呼之。刘省三才气无双,然性情孤傲;左、刘共处,冰火不相容也。再者,世上哪有什么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尔与左彼此相轻、互相制衡,方可相安无事;倘若拧作一股,祸患自生。

李鸿章道:恩师金玉良言,鸿章必当铭记。

曾国藩道:当初金陵得克,吾擅裁湘勇,本意将心倾付明月;奈何五六年来,备受挫辱;吾数十万湘楚健儿今若雄峙江表,安有江马遇刺之龌龊事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一理;吾湘之前车,尔淮之后辙也。

1870年12月12日,曾国藩游移三月,终抵金陵,赴任首日,怒斥安徽学政殷兆镛:尔主持乡试,妄以《若刺褐夫》做题,蛊惑学子,诋毁疆圻重臣,尔知罪乎?

殷兆镛道:乡试事关国家人才选拔,万千诸事,皆可作题,卑职决无影射之意,恳请曾大人明鉴。

曾国藩道;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刺杀王侯将相,如刺杀一布衣白丁;尔借题发挥,误人子弟,实属可恨!待吾奏请圣上,褫尔职治尔罪,看尔如何逍遥。速传本督令,即日起,有关前马督遇刺一案,无有确凿证据,胆敢再言渔色负友、通茴卖国、买凶行刺者,严惩不怠!

是夜,曾国藩私会江宁布政使梅启照,师生礼毕,梅启照道:马新贻遇刺一案,想必恩师已有定论。

曾国藩道:平心而论,马新贻确属良吏能臣。于公于私,吾应秉公办案,为马大人昭雪沉冤。然此案玄机重重,一着不慎,兵燹复起于江南。

梅启照道:恩师所言极是,满将魁玉、漕督张之万隐而不发,亦为此故。

曾国藩道:想当年,发、捻交乘,马新贻追随袁甲三,力保临淮,坚守蒙城,厥功甚伟;尔后擢任督抚,持躬清慎,治防井井,所在有声。然近年以来,其却不谙时务,一味标新立异;《周易》革卦曰: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马大人之君子豹变,终不敌仇家挟嫌报复也。

梅启照道:恩师高见,恩师一锤定音,江南复熙熙而攘攘,吾大清之福也。

曾国藩道:江案错综复杂,二满汉重臣半年不得其解,吾何许人也,安敢一锤定音!世间万事自有因果报应,筱岩兄且随吾漫步江南,静候两宫训示。

曾国藩赴任月余,杳无确音,慈禧太后心忧。

太常寺少卿王家碧上疏: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被案,应规马新贻查办,请托不行,致有此变。

恭亲王奕訢怒斥王家碧牵强附会。

慈禧太后道:前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一案,熬审半载,并无确音,坊间却有渔色负友、通茴卖国、买凶行刺、挟嫌报复四音聒噪。

慈安太后道:这买凶行刺,又有丁日昌买凶、湘将黄翼升买凶、反洋教者买凶等三种传言。

慈禧太后道:煌煌大国,如此任由谣传,成何体统!务必遴选一得力大员,会同曾国藩,周密审办,尽早结案。

奕訢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刑部尚书郑敦谨清廉公正,升堂断案无不精通;郑至江南,大有裨益。

慈禧太后道:速传谕旨,着再派郑敦谨驰驿前往江宁,会同曾国藩将全案人证,详细研鞫,究出实在情形,从严惩办,以申国法。郑敦谨随带司员,刑部满郎中伊勒通阿、刑部汉郎中颜士璋,着一并驰驿,与候补道孙衣言、袁保庆一道,咸与会审。郑敦谨南下之前,务必进宫陛见。

1871年1月7日,刑部尚书郑敦谨应召入宫。

慈禧太后道:听闻尔为官清廉、铁面无私,升堂断案无所不能;前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一案,能否究出实在情形,得一确音,严惩凶犯,祭奠亡人,销案归档。

郑敦谨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微臣必当明察秋毫,定将此案审个水落石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