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临机决断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临机决断

曾国藩接李鸿章咨,喜曰:李少荃沪上署抚,依葫芦画瓢,稳扎稳打,自是幸事;郭云仙久居京师,难与诸贵人周旋,动辄生咎,虚耗岁月,至沪或有作为。老九、雪琴攻破金柱关,国葆光复芜湖;太平府属莫要于芜湖一城,尤莫重于金柱关一隘,自攻夺此关,上下各城要隘悉为我有,从此节节进取,均有可乘之机。军事权宜专一。惟左宗棠兵滞衢州,再无进展;蒋益澧募勇成否?

赵烈文道:蒋益澧力扼石达开,援桂有功,粤督劳崇光资其饷械,已于湘楚募勇八千,下月或至。

曾国藩笑曰:蒋益澧戆急,吾与润公素不满之;季高即倔且戆,二公相处,相得益彰矣。

赵烈文叹道:多龙鲍虎,所向无敌;润帅逝后,勇猛不再!

曾国藩道:安庆一战,多隆阿功最,鲍超第二,老九第三。然老九被赏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遇缺题奏,并加恩赏穿黄马褂;多隆阿仅被恩赏云骑尉世职;鲍超仍以提督军衔,着部优叙。多鲍皆以赏罚不公,再不尽力矣!否则,鲍超霆军以全力攻击破碎之宁国,杨逆辅清焉有分兵之力!多隆阿倾兵围击陈狗孤立之庐州,半载不能击破?润公重则之倾送大把银两资财,轻则之执手相看温良恭俭让,曾某做不得!曾某坐镇安庆,静观多龙鲍虎作为。

安庆城破,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命泳天安马融和率军北上,会沃王张乐行、奏王苗沛霖,合攻颖上,进图中原。

不久,玉成再遣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遵王赖文广、祜王蓝成春分赴豫、陕,以图北京。

遵王赖文广跪拜再劝:安庆败后,军气大衰,如此分兵四击,庐州单薄,不足抵御多隆阿、袁甲三、李续宜三妖之军。

玉成不屑道:李氏兄弟,攻浙入苏,风生水起;吾分兵俯瞰豫陕,经略中原,有何不可!

玉成分兵,多隆阿窃喜,即令总兵雷正绾进扎二十里铺,副都统温德勒克进扎大蜀山,总兵石清吉进扎十八里冈,将庐州东、南、西面,团团围裹。

不日,袁甲三督部围攻庐州以北,十日之内,副将徐鷷进驻横店、古堆,都司褚开泰攻占梁园,总兵张得胜攻占店埠。

陈玉成大惊,急令陈得才、马融和、张乐行回返庐城,面议军机。然屡发援书,未见一兵。

玉成无奈,求援天京。

洪秀全接告,敕令护王陈坤书、对王洪春元,率兵四万,渡江救援。

陈洪二王兵虽渡江,然屡战屡败,兵未达庐,已损万余。

1862年5月1日,多隆阿发令总攻,半月不到,攻破庐州。

玉成慌不择路,偕从王陈得德、导王陈仕荣以下三千余人,逃至寿州东津渡。

苗沛霖闻,邀玉成入城详谈。

玉成欲往。

众将皆劝:苗某反复无常,首鼠多端,切勿与共。

玉成道:吾战安庆,苗围寿州,相得益彰;吾困庐州,苗攻颖上,两皆败归。苗万般无奈,复降清妖,然其身在曹营,心却在我;尔等不见,颖上之战,苗又私放沃王张乐行。我意已决,即入寿州,合苗十万大军,北攻京城,以成大业。

玉成甫入城垣,即被捆缚。

玉成大骂:腌臜匹夫,无赖小人,墙头一棵草,风吹二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吾今日死,尔明日亡!

苗沛霖道:那又如何,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权借阁下人头一用,吾再反复一次!

曾国藩闻陈玉成被缚,喜泪涟涟,即刻焚香祭奠,告慰古人。众幕僚闻,亦是相互道贺。众人正自欢喜,探报,曾国荃督率吉字营,连克秣陵关、三汊河、大胜关,进扎雨花台,距金陵贼城不足四里。

曾国藩大惊失色,急问:彭玉麟、曾国葆现至何处?

探子再报:曾国葆部驻扎三汊河至江东桥,依水筑垒,佑护粮道;彭玉麟水师已抵近金陵护城河口,与陆师声息已通。

曾国藩急道:吾屡次规劝,待鲍军扎围宁国,十分稳固,多军进至九洑洲,再议前进。今鲍超踯躅宁国,多军顿兵庐州,惟老九孤身直进,谬矣!

未几,彭玉麟咨禀:江心洲、护城河鏖战,火烈风狂,人声鼎沸,贼不知若干官兵,多自慌乱,我军幸以成功,破此三十余里之洲夹,否则不易为攻。

曾国藩喃喃道:愈进愈险,曾国荃、彭玉麟、曾国葆部,速速回撤,待机再战。

赵烈文道:依九帅之禀性,绝无回缩之理。

曾国藩道:速传吾令,曾国荃并曾国葆部,速速挖沟筑垒,处处皆系两层,前层力拒城贼,后层坚防援匪。杨载福部并各路水军,多携火药粮饷,速速衔连彭玉麟水师,死保水路畅通。鲍超霆部,切勿再延,速克宁国,疾进高淳、溧水,以为声援。

国藩令罢,复又上疏:曾国荃、彭玉麟、曾国葆三部,兵仅万余,屯扎南面一隅,洪逆见惯不惊,似无恇惧之情。臣拟调多隆阿一军前往会剿,趁此军威极盛之际,四面猛攻,当可得手。此时各省多故,处处须兵,臣愚谓宜以全力会办江南,光复财赋之区。但使每年能解苏漕百余万石,淮课数百万两进京,俾户部稍资周转,京师根本之地有恃不恐,则各省可次第剿办矣。

慈禧太后闻奏,夜不能寐,问询慈安,亦不能决;再召议政王奕忻议之。

奕忻道:奴才以为,多隆阿部毋须赴援金陵。大行皇帝有言,得金陵者可封郡王;逆匪吴三桂之后,汉人再无王者;曾国藩倘若克复金陵,亦非幸事。安庆一战,多隆阿力阻陈玉成逆匪,应为首功;阴差阳错,曾氏兄弟赚得;多隆阿必怨,即令赴援,亦不尽力。粤匪陈得才部入陕,陕西大乱,陕西巡抚瑛棨无能制,亟需得力大员督兵入陕。

慈禧太后道:六爷言之有理,哀家亦乃此意。即谕荆州将军多隆阿,督率本部,由英山趋麻城转经武昌,顺襄阳入陕。

慈安太后道:如此折腾,三月难抵;何不由庐入豫,由豫入陕。

慈禧太后道:僧格林沁部,八里河战后,勇力待复;胜保一意招抚,不主剿乱;八旗健将,惟多隆阿谋勇兼全,兵略精审,多部折入武昌,用意有三,一、整修时日,由襄阳入陕平乱;二、曾国荃湘部倘若惨败,多部即刻折返入苏,会两浦都兴阿部,合攻金陵;苗练沛霖,拥兵十万,扼踞江淮,实乃大患,胜保主抚,曾国藩、李续宜主剿,抚若不成,兵戎必起,多部驻鄂,随时入淮。

奕忻道:这苗沛霖,确属墙头之草,反复无常。先为捻,后为胜保招抚;先皇宾天,厮竟妄自称王,此足诛其九族;及粤匪围援安庆,其以擅杀名,联粤匪围攻寿州;寿州既下,复联粤匪、捻匪围攻颍州;颍州不得,胜保复至,厮又摇尾乞怜。如此之徒,务必彻剿。

慈禧太后笑曰:如此之徒,竟诳骗陈逆玉成入瓮,为我大清除一巨患,有功小赏,暂赦其罪,着予侍郎衔,其之练勇,只于凤台周遭,游动击匪,擅越属地,严惩不怠。

慈安太后道:多隆阿部入陕,曾国荃湘部孤军奋战也。这金陵洪逆,实乃诸贼之首。

慈禧太后道:李鸿章入沪,左宗棠入浙,皆为曾部臂膀,鲍超霆部,务必移营进逼,速拔坚城,一俟宁郡克复,即由广德进至高淳、溧水,节节扫荡,会同金陵水陆各军,捣穴擒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