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鸿章筹议海防(4)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鸿章筹议海防(4)

四、原奏筹饷一条。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

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然不值。且其地北邻俄罗斯,西界土耳其、天方、波斯各回国,南近英属之印度,外日强大,内日侵削,今昔异势,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酌度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

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梨、乌鲁木齐、喀什等茴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

微臣窃以为,两存之则两利,俄、英既免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至屡烦兵力,似为经久之道。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

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覆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

至此时开办海防,约计购船、练兵、简器三项,至少先需经费一千余万两。本年八月间,户部奏覆文祥宽筹饷需折内,议请暂停内务府不急之需,而海防用项仍无可筹。故令各省先尽各项存款移缓就急,抵充防费,究之各省留支奉拨之数,比之岁入之数,无不浮溢数倍,更有何款可以存留借抵。

必不得已,应仍照总理衙门同治五年奏案,专提部存及各海关四成关税一款,为目前开办之需,除天津海关四成归天津机器局,江苏海关四成内之二成奏归上海机器局,山东、江汉两关四成奏明拨充奉兵及淮军月饷,淡水一关奏留台防军需,均为海防而设,毋庸置疑外,其余各海关四成关税及部库历年提存四成,应请专备总理衙门及海防统帅大员会商拨用。

此后即责令各海关另款封存,径行报解,不准本省借留,亦不必再解部库,致多转折,此项每年计可得银百数十万两,加以部库另存三百余万。如有不敷,拟仍暂借洋款,由续收四成关税项下拨还,以应急需。其息银以七八厘为度,归本以十年八年为度,亦各国常有之事,无足诧虑也。

至于日后久远之费,当于开源节流求之。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二款,百方挖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交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骗。大宗货物皆免完厘,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致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渊鱼丛爵之喻,何堪设想。

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请开媒、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

何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符。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

各省诸山,多产五金及丹砂、水银、煤炭之处,中国数千年未尝大开,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而常忧国力匮竭,此何异家有宝库封锢不启而坐愁饥寒。

西洋地质学者,视山之石土,既知其中有何矿物。窃以为宜聘此辈数人分往遍察,记其所产,择其利厚者次第开之。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

臣近于直隶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二矿,饬令天津、上海机器局委员购买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

近世学者鉴于明季之失,以开矿为弊政,不知弊在用人,非矿之不可开也。其无识绅民惑于破坏风水,无用官吏恐其聚众生事,尤属不经之谈。刻下东西洋无不开矿之国,何以独无此病。且皆以此致富强耶。

若南省滨江近海之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媒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至于洋药一项,流毒中国,本年三月间钦奉寄谕,以醇亲王请敕密筹杜绝,敕即妥议办法等因。臣查阅醇亲王折内有:不必仓猝施行,要在矢志弗懈,俟外洋鸦@片不来,再严中国罂粟之禁等语。实属洞达大体,适应台湾事起,未便置议。兹查洋药自印度进口,每年约七万数千箱,售银三千余万之多。英国明知害人之物,而不欲禁洋商贩运,并欲禁中国内地自种,用意殊极狡狠。

去岁修约,总理衙门与英使言之屡矣,并预声明,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惟有暂行驰禁罂粟,不但夺洋商利权,并可加增税项,将来计穷事迫,难保不出于此。

其时英使闻之亦颇心动,而该国卒不见听。臣即再与辩理,恐亦无益。应仍循总理衙门原议,阴相抵制,以冀洋药渐来渐少,再加厉禁为宜。

查云贵川陕山西各省多种罂粟,疆臣台谏每以申明禁令为言,是徒为外洋利薮之殴,授吏胥扰索之柄。究之罂粟日种日广,势乃不可遽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