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扬威大沽口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咸丰帝闻和春、胜保屡败,谓肃顺、奕忻道:江南战事,非一日可决;当务之急,乃去岁诸钦臣与英、法、美、俄诸夷所缔结之《天津条约》,朕裁定之后,订立和书,于京换文,方可生效。朕遣桂良赴沪换约,夷人不允,非要至京。今夷已兵临大沽海口,二卿以为,该文换否?效尚生否?

奕忻道:俄夷以外,诸夷所为,皆为经商逐利;换文之举,宜应顺其自然。

咸丰帝道:去岁,尔单衔具折,极力反对议和,谓夷人胆敢登岸,即令兵勇合击;又谓罗惇衍攻广州,廉兆纶捣xia

g港;尔去岁之勇,荡然无存矣!

奕忻道:先皇弥留之际,亦恨南京之约;奴才与夷仇深似海,断无丝毫抚夷之念。然时移势易,战不可两开,夷人船坚炮利,一旦有失,难免顾此而失彼。夷人重约,天津条约,虽属苛刻;然亦为扼夷之径。

肃顺道:夷人携兵换约,武力恫吓,无一丝诚心。去岁签约,实因大沽炮台设施陈陋,骤然失陷,遂致城下之盟。僧格林沁自上年奉旨办理海防,昼夜辛勤,殚精竭虑;今年正月,又亲至大沽海口驻扎。其与士卒誓同甘苦,风雨无间,劳瘁至今。大沽口南北两岸,共建炮台六座,安火炮六十门,万斤大炮十一门,五千斤钢炮两门,西洋铁炮二十三门;夷舰至内,即可南北对射,绝无死角。又于江口设置三道铁链,辅以铁戗、木栅;只破此关,亦费周折。吾大沽海防,实已固若金汤。

咸丰帝道:僧格林沁亲王,国之柱石也。城下之盟,徒乎奈何?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传朕谕令,夷国公使及随从之文职人员,可于北塘登陆;尔后由朕之八旗健将佑护至京换约,沿途官吏备办供应,妥善照料;正阳门外,预备三间宽敞房屋,特供夷使居住。倘夷桀骜不驯,非由大沽上行,僧格林沁可临机决断,杜其妄念。僧部兵单,朕欲调胜保北进,然江淮千里之地,岂可虚空!

肃顺道:胜保屡言和春屡不声援,贻误战机;和春亦屡以金陵为念,誓不发兵;二人阋墙,与国无益。

咸丰帝道:朕令,和春迅拨江北精兵,会同胜保,彻堵贼逆北进之路。和春、胜保会攻若胜,胜部即可北援。夷之进京换约,仅有北塘一途。

奕忻道:夷之进京换约,自北塘抑或大沽行进,可有区别?索性放开一面,任凭夷行。僧格林沁部,即刻南下,逐鹿江淮,歼灭洪、捻逆匪。再者,夷人此来,只为换约,圣上签字画押,亲承《天津条约》即可,何必兵戎相见。

肃顺道:吾正与粤匪角逐,万不愿复起兵戎,然夷倘若假途灭虢,我大清岂不亡国灭种!

奕忻道:假途灭虢、亡国灭种;危言耸听!前载,夷占广州,并无戕害;去岁,夷占天津,约签亦退。奴才以为,英、法、美夷皆无吞城占地之心,一意通商而已!

肃顺道:那英夷之占xia

g港、俄夷之吞江略地,该当何论?

咸丰帝道:去岁,大沽口失,英法二夷兵临天津,朕万般无奈,方才恩准。朕今敕令夷人由北塘登陆,进京换约,是谓不战!朕已施放善意,夷若不领,炮舰并行,刀枪兼施,武力要挟,非由大沽行进,朕焉可坐视?僧格林沁坐镇大沽,天津海防固若金汤,尔等与朕倘再引颈待戮,岂不贻笑万世!

1859年6月下旬,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舰队,齐抵大沽口外;稍后,俄国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仅带随从五六,乘一小船,姗姗而至。

法国公使不爽,谓英美公使道:我们出舰出炮出人出命,北极熊只出一孤家寡人,又来分食羹饭矣!去岁,我等死伤多人,仅获一未经大清皇帝签字画押的《天津条约》,而俄罗斯人未折一兵,却不劳而获一块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外加一条多瑙河一样的河流。

英国公使道:我等同宗同族同心并力,俄罗斯者,亦如清国人言,实外夷人也。

直隶总督恒福接咸丰帝谕旨,即刻照会英、法、美三国公使:所带随员,勿超二十;所有人等,勿携武器,由北塘登陆,经天津至北京换约。

英国公使普鲁斯道:无舰炮做盾,清皇焉能爽快?南京、天津、望厦、黄埔之约,哪次不是兵临城下!大英帝国“切萨皮克”号护卫舰、法兰西“杜沙伊拉”号巡航舰,皆吃水千吨,载炮半百,为我等最有力之后盾。我等定行接仗,不走北塘!

英法联军司令贺布道:我虽有22艘军舰,遗憾之处,江水太浅,巨舰难进,只蒸汽炮艇可行。我舰须冲破横江铁链,进入大沽口内,舰炮压制清人火力,掩护陆队登陆,伺机夺取清人炮台。

法国公使布隆布尔道:“鸬鹚”号木壳炮艇,排水量860吨,最新式的后膛装大炮,178毫米口径,110重磅炮弹,足以制敌死命!

俄公使伊格那季耶夫毛遂自荐,欲亲至北京斡旋调停;英法公使皆不理睬。伊格那季耶夫一不做二不休,由北塘直抵北京,会晤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

伊格那季耶夫道:烦请阁下,速禀尔皇,迅准《中俄瑷珲条约》之各项条款。否则,俄国较之其他任何强国更易于随时随地给中国以最有力之打击。

肃顺勃然大怒,立将《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且道:此乃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咸丰帝忿恨俄人蛮横,限其日内离京;谕令僧格林沁,务必严防死守大沽海口。又令翰林院编修郭嵩焘,速至大沽口帮办防务,查有瑕疵,速即奏报。

僧格林沁接旨,厉饬各部:吾军现守大沽海防,各部务必荫蔽待敌,观衅而动,该夷如敢突入,即行开炮轰击。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司令贺布率13艘蒸汽炮舰,进逼大沽海口。大沽口两岸,所有炮台皆偃旗息鼓,无一人影,亦无一丝响动。

直隶总督恒福再遣官员劝说由北塘行进,英法公使全然不理。

下午三时,贺布督率战舰,拖曳拦江铁戗,理清江口障碍。13艘蒸汽炮舰,皆进大沽口水域,即行炮击沿岸炮台。

僧格林沁一声令下,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大小炮位,即刻除去伪装,立行环轰叠击。

英法联合舰队,顿为炮火裹挟,炮战至下午四时,“鸬鹚”号炮舰先行搁浅,“查隼”号、“庇护”号炮艇随后沉没,旗舰“鸻鸟”号连中三炮,舰长拉桑当场死亡,舰队司令贺布身负重伤,其余炮舰亦皆损伤。贺布不敢再战,饬令余舰悬挂白旗,退出战场。

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急欲追而逐之。

僧格林沁道:该夷仅伤皮毛,定要复来。吾水师孱弱,切勿妄动!先恣该夷之娇气,而蓄我之恨怒。水战之后,该夷或要登陆,火器营、骑队速作准备!该夷上岸,不可轻击,等至阵前壕沟攀缘,火器先发,骑队迂回,大张挞伐!吾等上申国威,下抒民望;此战万不容失!

舰队败退,英法美公使皆慌,联合舰队司令贺布道:倘若就此而退,即成十余年来,从未有之耻辱!吾兵三千,主力未损。吾令:避开大沽水路,切萨皮克”号护卫舰、“杜沙伊拉”号巡航舰等,即刻游弋大沽口南岸海域,舰炮齐击,掩护陆军登陆杀敌。

下午五时,舰炮轰毕,英军勒蒙上校率陆军千人,分乘20余帆船、舢板,自大沽口南岸,强行登陆,道路泥泞,全然不顾,直逼大沽口南炮台。

眼见夷兵逼近射程,史荣椿一声令下,抬枪、鸟枪连环轰击。英法联军不备,纷纷倒地。勒蒙上校急令避匿芦苇丛里,伏地还击。

时已渐黑,僧格林沁督率骑队赶至,即以火弹筒御之,每火光一亮,瞥见夷人,即排施枪炮。

蒙古骑队急欲迂回,僧格林沁不许,道:该夷枪利炮坚,吾鸟、抬、不及其一,遑论箭矢刀矛,冒然而上,徒增伤亡;荫蔽毙敌,待夷力疲,围而逐之。

两军战至凌晨,僧格林沁饬令全军出击,英法联军不敌,仓皇而退。此战,击沉英舰4艘,重创6艘,毙伤英法联军四百余名。清军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以下38人阵亡。

僧格林沁偕恒福奏曰: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唾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然夷人炮火,确亦坚厉;奴才叩请吾皇速派重臣至津,将天津各约,钤印置换,以绝后患。

咸丰帝谕令直隶总督恒福、直隶布政使文煜相机办理。又谕:石逆达开,兵逾十万,肆虐湘南;官文、胡林翼、曾国藩务必分兵援湘;曾国藩援湘以外,亦需力攻景德、建德,以分贼势。江南大营,饷裕兵众,和春别图他援;勿得轻听将士之言,稍分畛域;速遵前旨,迅拨江北精兵,前往天长,会同胜保,彻堵贼逆北进之路。

恒福接旨,与美国公使华若翰相商良久,于北塘钤印换约。

大沽口败报至英,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曰:这是一次可怕的惨败,中国人打得漂亮,我们的确被打败了。

英国首相震怒,即召内阁大臣,议会八日,决议增兵中国,攻占北京,以作报复。会后,英国首相即命邮政大臣、前驻清国公使额尔金速作战备;法兰西亦随英格兰之步履,相机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