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八章 曾国藩进驻祁门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零八章 曾国藩进驻祁门

曾国藩接署任两江总督圣旨,喜泣。

胡林翼闻之,即刻函告:兄督任两江,普天同庆,此天赐之机,切勿效仿诸葛孔明之固步谨慎,贻误大事。当务之急,放胆放手,破格请将,放胆添兵,不加募四万人不得为功,如有必有,或可倾尽湘中之农夫;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三皆旷世难逢之大才,放之淮上,放之浙江,放之江西,皆可独当一面。

曾国藩接函,谓左宗棠、左鸿章道:胡润芝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吾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左公、少荃以外,沈葆桢器识才略,实堪大用,吾目中罕见其匹,江西乃吾湘之后方,其若抚任,尽善尽美。

左宗棠道: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惟沈葆桢而已。后方谋定,涤公亟需筹谋前线。

曾国藩道:苏常未失,即宜提兵赴援,冀保完善之区。苏常既失,则须统筹各路全局,择下手之要着,求立脚之根本。当下之势,乃围拢安庆,静待贼来。安庆之得失,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根本,吾等务必全力以赴。

李鸿章道:安庆乃金陵锁钥,陈贼必拼死相救。杨载福、彭玉麟、韦俊等已攻克枞阳,安庆之围,业已合拢;多隆阿、李续宜进驻桐城之青草塥、挂车河;鲍超霆军居中,随时策应各部。吾以逸待劳,围点打援,此战必胜。

曾国藩道:吾查观史书,自汉唐以来,未有如陈贼玉成之悍者。此战之胜负,似由天定,吾等只管倾尽人事矣。

左宗棠道:涤帅多虑,涤帅所结之硬寨、所浚之深濠,正克陈玉成之飘忽无常、之回马绝枪。陈玉成短识,此时即救安庆,亦已晚矣。吾若陈,即集全力,死攻枞阳;枞阳得通,安庆不亡。听闻韦俊首倡攻枞,贼之右军主将,果然名不虚传。

曾国藩曰:左兄之识,正所谓英雄所见。胡润芝公曰: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

左宗棠道:润芝乃胡琏之器,左某甘拜下风,然今亮岂可枉亮!

曾国藩笑曰:傲娇之人,必有狂妄之处;狂妄之人,必有惊天之举。四品京堂,一品见识。左兄后来者居上,必有惊天之举,吾与润芝皆不及也。

左总棠道: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

曾国藩道:杀鸡焉用牛刀,左兄即去楚湘,募兵六千,自成一军,作吾与润芝后援。

左宗棠道:天意其有转机乎?江南大营将蹇兵罢,万不足资以讨贼,得此一洗荡,而后来者可以措手。

李鸿章道:然圣意切切,势必做势,应援苏常,以顾大局。

曾国藩道:吾即函商官文、胡润芝,酌拔万人,先带启程。十日之内,吾带兵过江,驻扎南岸,以固吴会之人心,而壮徽宁之声援。

左宗棠道:安庆会战在即,不可遽然抽调。胡润芝身弱体虚,不能亲历躬行。涤帅一旦渡江,安庆战事,势必致溃。

曾国藩叹道:圣上殷切,吾必渡江;大兵调否,吾自与胡润芝斟酌。

李鸿章道:夷人屯兵上海,复又启碇北上,京津危矣,各地势必赴京勤王,涤帅需早作打算。

曾国藩道:大沽口固若金汤,夷人甚难攻破。去岁大沽口大捷,吾曾咨赞郭嵩焘帮办有方。僧格林沁骁勇,夷人难过其关。

左宗棠道:兵勇一体叙功数者,实力行之,画疆为守,明定约束,天子时以不测之恩威行之,夷寇焉能不灭!

曾国藩道:左兄速去湘楚募勇,除匪剿夷,非兄莫属!

左、李拜别,曾国藩疏曰: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自咸丰三年金陵被陷,向荣、和春等皆督军由东面进攻,原欲屏蔽苏、浙,因时制宜,而屡进屡挫,迄不能克金陵,而转失苏常。非兵力之尚单,实形式之未得也。今东南决裂,贼势益张。欲复苏、常,南军须从浙江而入,北军须从金陵而入。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则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若仍从东路入手,内外主客,形势全失,必致仍蹈覆辙,终无了期。

微臣已与官文、胡林翼,饬令各军,挖浚长濠,深沟固垒,合围安庆;一旦撤围,多隆阿攻桐城之军亦须撤回,即英山、霍山防兵均须酌退,不但鄂边难以自保,即北路袁甲三、翁同书各军亦觉孤立无援。安庆克否,事关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根本。

然微臣岂不识大局,安庆之围,臣即托付胡林翼酌办;微臣现定于十日之内拔营渡江,驻扎徽州、池州两府境内。

微臣愚识,自皖南进兵,应以江西为根本,江西兵力单弱,必以湖南劲旅越境协防。微臣即刻函商官文、胡林翼,一面酌拔万人,一面遣员返湘募勇,补添调拨之兵;拟于江之南岸分兵三路,第一路由池州进归芜湖,与杨载福、彭玉麟之水师就近联络;第二路由祁门至旌太进图溧阳,与张芾、周天受等军联络;第三路分防广信、玉山以至衢州,与张玉良、王有龄等军就近联络。

向晚,李鸿章复来,一脸嫌弃,谓曾国藩道:左季高屡忤恩师,此人胸有鳞甲。

曾国藩笑曰:左公者,识量于我等之上也。江营二溃,此公即预言天意有转;果不然,旬月之间,吾即署督。然其性情孤傲,吾湘人皆称其为左骡子也,此骡曾掌掴二品镇台,少荃亦与雪琴互殴,尔等皆非宅心仁厚,然皆光明磊落、慷慨激昂之士也。

李鸿章道:恩师明鉴,吾问心无愧也!老彭有许多把戏,屡言皖人无能,其父、吾父、吾皆于皖地出生入死,吾孰能忍?

曾国藩道:彭玉麟带兵经年,治军极严,士心畏爱,皆由于廉以率下,不名一钱。今因军饷支绌,愿将养廉银两,悉数报捐,由各该省提充军饷,不敢迎邀议叙,实属淡于荣利,公而忘私。吾家老九,一有银两,即花天酒地、盖房置地,吾能忍!左季高抚湘十年,楚天井然;骆秉章仅予虚名,心必有愧;季高此去募勇,骆必倾囊相助。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少扯人情是非,将来必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事有轻重缓急,战事稍缓,吾即奏请少荃两淮盐运使一职。

李鸿章道:恩师教导,学生谨记;恩师恩重如山,学生至死不忘。

曾国藩道:你我言思契合,彼此不必客套。苏常糜烂,刻不容缓!速传吾令,十日之内,收拾妥当,渡江南下。另,吾之奏请,上谕已恩准张运兰、沈葆桢,调赴江西,供吾差遣;少荃留意,此二人现至何方?

李鸿章道:湖南至江西、福建至江西,皆是山高水长,最快之算,应于八九月间。学生以为,朱品隆、唐义训、杨镇魁、李元度等,虽属战将,然非悍将;鲍超、李续宜、多隆阿,三者得一,幸甚幸甚。

曾国藩道:少荃戏言,此三子,皆润芝栽培,岂能夺人之美。三子良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鲍春霆者,勇居其首,吾曾欲杀之,想来唏嘘。

李鸿章道:“以润帅之秉性,鲍、李二者,必送其一。”

曾国藩道:“润帅来咨,言徽、宁犹完,布置粗定,当鼓行而前,与怀、桐之师,会于当涂,然后湖州军出于苏、常,扬州之马饮于江浦。吾以安庆未得,突飞冒进,三河覆车之辙否之。少荃以为如何?”

李鸿章沉思须臾,即道:“兵者,以正合,以奇胜;润帅快刀斩乱麻,冀以奇胜。然欲速则不达矣!”

胡林翼接曾国藩南渡咨告,沉思半响,急召鲍超,道:涤帅行将南渡,前途叵测,吾欲遣兄率霆部佑护,如何?

鲍超道:鲍某一字不识,涤帅动辄章句文责,甚不相属。

胡林翼笑道:尔口出章句,仅欠一徒,安能一毛不拔。

林翼言毕,狂咳不止。

鲍超赶紧道:前乃戏言,润帅之令,鲍超万死不辞!

7月下旬,曾国藩率总兵鲍超、朱品隆、副将唐义训、游击杨镇魁,进驻祁门。

李鸿章查看地势,惊惧,急谓曾国藩道: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绝地,不如极早移军,庶几进退自如。

众幕僚亦附。

曾国藩道:吾皇二日三旨,敕吾取道宁国,由浙赴苏,统筹全局,祁门为吾等暂驻,此地,东以联张芾徽州之声援,西以保江右、饶州之门户。吾受命于覆军之际,署督首辖,业已上奏圣上,大丈夫一言九鼎,岂能朝三暮四、出尔反尔!诸君若惧,自可散去!吾血刃百战之湘勇,言惧者,斩立决杀无赦!徽宁太广道李元度,速率本部,驰防徽州,徽州得保,祁门无恙。

左宗棠入湘募勇,拜谒湖南巡抚骆秉章,谈及曾国藩进驻祁门事,左宗棠道:祁门虽谓险地,然衔连皖赣苏浙,上扼安庆以达金陵,下抵南昌以通楚湘,东通徽宁以掣苏杭。涤老高瞻远瞩、全局在胸。

骆秉章道:江南糜烂,苏浙皖赣,仅靠曾胡二公撑持。左公募勇耗银,所有缺项,速于藩库支取;另援胡曾十万饷银,一并带走。半载之后,吾即率部入川,戡乱平匪。

左宗棠道:石达开已然入川?

骆秉章道:无也!石匪现居桂北,已为刘长佑、蒋益澧、陈士杰、刘坤一联手扼制。石匪人心涣散,覆灭或于弹指间。李永和、蓝朝鼎二匪,起于云南,拥兵十万,肆虐滇贵,现已入川,围攻成都。吾接入川帮办军务谕旨,势在必行。

左宗棠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人兵员齐整否?

骆秉章道:萧启江部,万余悍勇,复加刘岳昭、黄醇熙部;左公所荐刘蓉刘孟容公,湛默严恭,熟吏谙兵,抱负非常;此公居中调度,平匪或可有望。

左宗棠道:大人抚湘,前后十载,剔漕弊、罢大钱,提携湘人,分兵四援,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亦非所短。出湘入川,定可功成。

骆秉章道:生逢乱世,自当勤勉。粤匪内讧之后,气势已衰,日落之势,已不足惧。惟英法美俄夷人,渐成大患。四载之前,夷人入粤,侵占广州,叶名琛被掳,柏贵、穆克德讷被挟,至今尚未得脱。前载去岁,夷人两攻大沽口。今朝,英法两万夷兵,先占定海,又至上海;倘夷人与粤匪勾联,大清东南半壁,荡然无存。吾中国之大患者,实夷人也。江苏巡抚薛鹤济,内抗粤匪,外御夷寇,两面受敌,吾心忧矣!

左宗棠道:苏南业已糜烂,薛鹤济独木难支,上海早晚不保!夷人复至大沽口,是为报复也。僧格林沁能挡,万事大吉;不能挡,京津危殆,阖国皆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