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进北攻南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进北攻南

李秀成退兵,洪秀全震怒,殿堂严责曰:尔擅自撤围,后患无穷。

李秀成道:曾妖节节严营,濠深垒坚,木桥叠叠层层,亦是甲兵之利,营规分明。我等八月而来,各未带冬衣,此时正逢天冷,兵又无粮。

洪秀全道:天京城内,棉衣棉被多如牛毛;粮草虽少,足够尔军用度。曾妖甫至,朕即催尔攻之,尔一延三月,再至,妖已高垒深濠,脚跟站定。尔贻误军机,督战无力,撤围随意,朕即革尔王爵。尔速速告朕,尔后有何算计?

李秀成道:启禀天王万岁万万岁,谭绍光、陈炳文等败于上海四口,全军覆灭,苏昆空虚。今安庆即失,两浦亦没,苏浙财富之区为天京唯一依恃,此域再失,天国难保。

洪秀全道:弃天京上游之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不能久远。

洪仁玕道:吾曾咨劝忠兄,夫长江者古号为长蛇,湖北为头,安省为中,而江南为尾,今湖北未得,安徽亦失,则蛇既中折,其尾虽生不久。是我虽得志于上海,而于力争上游之大局反而有阻。

洪秀全道:朕令,天将李秀成,速率天军,渡江西顾,经略皖北,联陈得才、赖文广、张乐行部,重整军威,合取鄂省。天将李世贤,速出东坝,攻击金柱关、芜湖。天将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等,速出皖南,攻击江西,策应江北。

李秀成道:启禀天王,万万不可。安省失后,妖军兵分三路,左妖宗棠攻浙,李妖鸿章入沪,曾妖国荃抵京,三妖循序分进,合谋我天国也。烦请天王速即谕令,吾自引全军,回顾苏沪,誓灭李鸿章妖军;沪事平定,苏常即稳,吾即拼死回援,与这曾妖决一死战。

洪秀全雷霆大怒,道:朕之天国,尔若不扶,自有人扶!

秀全暴怒,秀成不敢再言。

少顷,秀全道:朕已累,退朝。

引赞官即宣:退朝。

众臣跪候。

引赞官再呼:宣李秀成东花园内歇息。

秀成入园,秀全即携其手,道:且随我走走。

二人相携过半亭,秀全道:你看人间世事,就如这半亭,总不得圆满。岸上水中,虚实各一半,天朝和清妖,南北各一方。

秀全话音未落,忽听一小儿言:这天国的江山,你们君臣各有一半。

秀成闻言惶恐。

秀全见是幼主洪天贵福,耳提面命道:忠王乃天国栋梁,天国乃他辅佐。

洪天贵福道:我不要他辅佐,父王你是天父的次子,天兄基督的弟弟,我便是天父的孙子,我自有天兵天将保佑,何有什么忠王、奸王。除非我天京的城墙坍塌了。

秀全大怒,道:小子胡言,打烂你的嘴巴!你连马尚且不会骑,逞得何强?

四个幼娘娘听见天王训话,赶忙把幼主带了出去。

秀全再执秀成手,道:妖军三路围逼,意取天京,我岂不知!英王以后,天朝渐颓;数月以来,竟闻不得一丝胜仗。妖军三路攻我,老巢必空。我意,兄携主军,渡江西顾,直捣曾国藩妖儿老巢。妖军若救,天京之围自解;妖若不救,兄可顺势斩取曾妖之首级。妖无首,必乱。扶王陈得才,纵横豫陕,业已募得三十万大军。兄入皖北,归纳陈部,合击鄂省,釜底抽薪,岂不快哉。另,长江之南,侍王之攻金柱关,堵王、辅王、襄王等出皖入赣,皆为兄之呼应。

秀成道:天王谕令,秀成万死必遵!五日之内,吾即遣林绍璋、洪春元、郜永宽三王及麾下犬子李容发,集兵四万,先行出击。吾即回苏,筹足粮资火.药,遴选二十万大军,随后跟进。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等正于皖南征战,令至即行。

1862年12月1日,章王林绍璋、对王洪春元、纳王郜永宽及忠二殿下李容发,率军四万,自天京下关渡江,汹汹西顾。

堵王黄文金接令,长吁短叹,谓孝王胡鼎文道:朝令夕改,非兵家所为。吾欲趁鲍妖军病,取其狗命;奈何李秀成、陈坤书短视,擅自撤围,亦不通报,成何体统!

胡鼎文道:吾已截断鲍妖水陆粮道,灭妖只在须臾,可惜了。

襄王刘官芳接令,即偕赖文鸿、古隆贤二王,撤围宁郡。临行告别,辅王杨辅清长叹一气,再不言语,只令围攻宁郡之军,再行攻击。

侍王李世贤接令,率军四万,于12月28日,围攻金柱关。

朱南桂陆师与杨载福水师,携手并拒,鏖战半月,暂扼李世贤攻势。

曾国荃审时度势,急禀曾国藩:皖南战火未熄,金柱关与皖北战火复燃,贼欲分窜南北两岸,上犯腹地,以图撤金陵之围。吾即调朱洪章五营,驰援金柱关,调王可升五营,打通宁郡粮路,总期保运道以保鲍营,然后宁郡可守;宁郡得保,皖南无恙;调周惠堂部,抢扎西梁山、裕溪口,与水师相为倚护,以保运粮及民船往来之路;调芜湖张树生五营,渡江佑护无为州,保皖南各营之粮路。

曾国藩得报,急令萧庆衍部移防庐州,毛有铭部移营巢县。

毛部未至,林绍璋、洪春元已督率太平军,连克含山、巢县、和州三地,复扼运漕、铜城闸、东关三要隘。

曾国藩大惊,急道:巢县西北直达庐州,西南近接无为、庐江等州县,以入省垣,略一进步,全局倶震。吾令,张树声部,飞驰渡江,抢驻无为、庐江;吴长庆部,暂不赴沪,协助张树声部,扼守城垣。向有能部,暂不南渡,速入庐州,协助石清吉部,坚扼庐郡。萧庆衍、毛有铭二部,并入舒城,视无为、庐州战事缓急,随时应援。

12月下旬,湘军各部驻防完毕,严阵以待。

李秀成大军未至,林绍璋、洪春元亦不再攻,屯兵三城,相望以待。

曾国藩难得闲暇,致书曾国荃:前书已告,弟之骤进,余之调度,皆轻敌而不能精审。此次经一番大惊恐,长一分大阅历,如忠、侍等酋解围而去,弟当趁势退兵。今忠、侍已退,弟应退兵为上。

如弟之志必欲围攻金陵,亦不妨掀动一番,且去破东坝,剿溧阳,取宜兴,占住太湖西岸,然后折回再围金陵,亦不过数月间事,未为晚也。

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缩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

弟军积习已深,今欲全改为活兵、轻兵,势必不能,姑且改为半活半呆、半轻半重,亦有更战互休之时。望弟力变大计,以金陵、金柱为呆兵、重兵,而以进剿东坝、二溧为活兵、轻兵,庶有济乎!

季弟积劳成疾,溘然而去,痛兮哀兮!吾必保沅弟周全,所言至切,万望听之从之。

曾国荃接信,不以为然,回曰:贼以全力突围是其故技,向公、和公正以退致挫,今若蹈其覆辙,贼且长驱西上,何芜湖之能保?况贼乌合无纪律,岂可见其众而自怯!敝军病亡者已去三成,病而未愈者亦尚有三成,若遽然移动,贼必从而乘之。秣陵关、六郎桥屯住之贼及城外各垒留守之贼,亦尚不少其耽耽之心,又何尝一日忘我哉,是以决计稳守。

曾国藩叹曰:心硬如铁,冥顽不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