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战苏南(1)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天京围解,论功行赏,洪秀全敕封刘玱琳为靖东主将、吴定彩为平西主将、黄文金为定南主将、张乐行为征北主将、李世贤为天朝九门御林军忠正京卫军侍王。

李世贤位列王侯,甚喜,即刻奏请进军浙江、福建,筹粮纳资,开拓疆域。陈玉成忤其意,言安庆危殆,必即施救。

干王洪仁玕道:自天京而论,西距川陕,北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唯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厚薄之势既殊,而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支,由南进江西,发兵一支,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矣。

李秀成道:干王千岁言之有理。此战虽胜,然仅杀妖五千,和妖主力尚在;四年之前,圣军大破向荣妖孽,然止步于丹阳,未竟全功,遗患至今。今绝不可再蹈覆辙,穷寇必追。微臣之意,即集全军,角逐丹阳,攻取苏常,尔后分兵进取江之南北,两路直到湖北会归。

洪秀全道:值此大胜,息兵三日,普天同庆。然妖孽未绝,李秀成着即督率大军,攻取苏常,限期一月,肃清回奏。

1860年5月18日,李秀成偕陈玉成、杨辅清、李世贤,兴兵六万,围攻丹阳。陈玉成身先士卒,跃跃欲试。

秀成道:英兄暂歇,吾等战僵,兄出不迟。

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三王联动,合攻东门。张国梁、熊天喜誓死力拒。李秀成久攻不下,突分一军,转战西门。西门兵寡,一触即破。张国梁惊,亲率一军,奋力回护;溃兵涌塞,不能前进;国梁策马,踅入护城河,冀越河至西门御敌,孰料水深马没,一沉不起。

国梁逝,清军溃。李秀成、杨辅清等挥军而上,击杀总兵王浚、熊天喜、副将蔡其荣、知县方济泰以下一万余人。和春临危心怯,督率残部,遁奔常州。

太平军觅得张国梁遗躯,肆意鞭挞。李秀成喝止,道:两国交兵,各忠其事。生虽为敌,死尚可为仇乎?以礼葬之下宝塔。

陈玉成道:妖之悍者,张国梁、虎坤元、周天培、熊天喜等,俱已战殁;张玉良、刘季三、马得昭者,已惶如丧家之犬,此等残军不足为惧,吾等即刻兵分两路,驰援安庆。

李秀成道:天王军令,期限一月,攻取苏常,尔后分兵进取江之南北,两路直到湖北会归。英兄即可渡江,攻扬州略全椒;吾取得苏常,即溯江而上,与兄会归湖北。

陈玉成道:攻成与否,期限一月,届时吾与忠兄并力安庆。

1860年5月21日,诸王分兵,李世贤攻金坛,陈玉成北攻扬州,杨辅清辅佐秀成,合攻常州。

丹阳大败,两江总督何桂清惊悸,忽接江苏粮台查文经禀报,言常州足资堵御,苏州十分空袭,请驻扎苏州,以飨民望。桂清觅得藉口,即率亲随,惶急而走,常州民众得悉,跪伏央求。桂清逃命心切,开枪击民,夺路而去。

何桂清不辞而别,张玉良拜谒和春,愧言身在曹营。

和春哀叹:吾等并力丹阳,或可转圜时局,今张公已去,丹阳又失,吾等恃何御敌?

张玉良道:江苏藩司薛焕督率援军,飞驰而来。常州城外,末将扎营四十余垒,与马得昭誓死力拒。和帅守城,为吾等犄角。

李秀成兵至常州,先分一军,迂回张玉良之后,断张、和之联,复倾主力,围攻张玉良大营。玉良被困重围,反击不能,入城不得,万般无奈,偕马得昭部,杀开血路,退防无锡。和春见势不妙,亦遁浒墅关,北向三拜,自缢而亡。常州百姓誓死不降,无分老幼,尽登陴,婴城固守。

李秀成劝降不成,即架巨炮数十座,夹火箭攻城,复令兵士由民舍蚁附而上,攻入城垣。

常州得克,李杨分兵,杨辅清率部南进,攻击宜兴;李秀成兵进无锡。

何桂清遁至苏州城外,江苏巡抚徐有壬恨其弃城丧师,旋即上疏弹劾,速又传谕各门,凡总督衙门之人皆不准入城。复再饬令:添雇壮丁一万二千名,分布姑苏内外,会同团练按段巡防;阖城百姓,每家一灯,五家一旗;陌生人等,严加盘查,谨防奸细入城。又咨饬苏松太道吴煦:速晤夷人,如果藉其兵力,转危为安,我国图报,唯力是视。

吴煦接令,即刻会晤英法驻上海公使,恳求协防上海。英法公使审时度势,决议武力干涉,1860年5月26日,英法公使联发公告,英法军队将适时介入,力保上海租界。

何桂清亦知其行欠妥,上疏曰:查两江总督自金陵失守以后,即以苏州为驻扎之地,其以常州为行馆者,因不绾兵符,但为金陵大营后路。大营之防,且系粮台所在,故常有暂驻。至和春等既到常州,所调官军皆来自大营,则军务应归督办,而苏州则毫无准备,文武大小均不知实在军情……

何桂清于苏州城下,彷徨时日,听闻追兵渐近,即刻收拾行囊,奔赴上海而去。

张玉良、马得昭接防无锡,于城内四门坚扎营垒,城外民房全皆拆光;通永镇总兵刘季三闻,即由宜兴沿水路来援;江苏巡抚徐有壬亦遣汀洲镇总兵曾秉忠率水师襄助。

张玉良道:圣上谕令兄弟代为节制江南诸军,战事紧急,兄弟亦不客套。吾意,马兄得昭守护无锡城池。无锡城北之高桥,横跨五泻河东西,五泻河又通江阴运河,吾等水陆并行,于此抵御贼逆。刘兄季三、曾兄秉忠偕道员史保悠、武弁郑魁士,驻防高桥。江宁知府郑济美驻扎双河尖至钱桥一线,掩护高桥后路。锡金城守备蒋志善总责各部哨巡。吾率本部,驻扎高桥对岸,呼前应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