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二章 太平军溃如潮退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咸丰帝闻金陵内乱,即刻谕令怡良、官文、德兴阿、都兴阿、曾国藩、胡林翼、福济、和春、张国梁等:乘其内讧,次第削平,兵饷可不加增,而成功庶几有望。各处战局日顺,惟江西,徒事迁延,劳师縻饷,失陷各郡,尚无一处克复。石逆不得逞于皖楚,势必窜入赣地,煽惑莠民,其势愈难收拾。曾臣国藩宜应乘此贼心涣散之时,赶紧克复数城。否以何颜对江西士民耶?西安将军福兴,即刻驰赴江西办理军务,以挽危局。

曾国藩接旨,谓郭嵩焘道:“吾皇不砍吾头,已是恩赐。塔、罗相继亡殂,攻守俱疲。赣域之况,一塌糊涂。赣东,李元度撤围抚州,移军贵溪,七千之众,折损过半;而今方知,帷战阵非李所长。经此一败,赣东半壁,半载无为。萧启江、刘长佑、刘坤一勇猛,圈围袁州三月,据称指日可破。贼复占上高,粮道通达;上高启承袁、瑞二州,其地之逆,务必歼灭。”

郭嵩焘道:“袁州黄旗、花旗内讧,宛如金陵贼讧;堡垒最易内破。福兴兵抵,可缓赣东之局。”

曾国藩道:“福兴与国梁不睦,方调至赣,八旗兵将,不可奢望。曾国华、刘腾鸿、吴坤修已断南路临江之接济,围困瑞州四月;瑞州、袁州,孰快乎?去岁,石逆达开连陷瑞州、临江、袁州、吉安,江楚道闭,文报家问不通凡数月。温甫代吾赴鄂乞师,胡林翼慨增五千兵马,遂克咸宁、蒲坼、崇阳、通城、新昌、上高六县。自是江楚始得通问。使吾有生还之日,温甫力也。左宗棠来咨,言沅甫、周凤山、黄冕率兵六千,由万载、萍乡,直捣吉安。袁州、瑞州、吉安若克,赣西定矣。塔齐布之后,临沅镇都司毕金科占樟树镇,夺章田渡,攻饶州城,真乃悍勇之将,可堪大用。”

郭嵩焘道:“沅甫干才,志坚心韧,定成大事。毕氏确悍,然终非吾辈中人。”

曾国藩道:“罗山、智亭若在,无关温甫、沅甫事。江西吝于给饷,湘、陕、川、浙等处拨饷多为空口藉词,无济实用,全靠办捐收厘苦苦支撑。顿兵不战,坐耗军需,朝廷安不诘责。久居赣地,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招人恨也!吾参劾赣抚陈启迈私贩鸦片、袒陛下属、留难军饷、虚报战功、凌虐缙绅。吾与赣吏,势如水火,再无调和。胡润芝之去其危揽其财,实乃至理箴言。”

郭嵩焘道:“为官之道,实乃为管之道;山高皇帝远,明正则能胡作,言顺就可非为;孰为黎民生与死?新抚文俊,曾随林公则徐治事,惜乃蒙古旗人。”

曾国藩道:“云仙之识,高吾一毫,久居纷乱之地,吾实不忍。兄本进士及身,又因功授翰林院编修;吾有书信一封,随兄北上,面陈户部尚书肃顺,以兄之才智,或可另有作为。此若成,吾朝中亦有人矣!此若否,尔亦著颜回湘阴矣!一全配一美,喜忧参着半,可否?另,吾之书函,肃顺观后,务必回收;有感之发之文,多采,势必细细研磨。”

郭嵩焘道:“涤帅饬令,不敢不从;京城险恶,或去去便回。”

曾国藩道:“云仙多虑,京城之人,坐井观天,焉有吾等之识!速传吾令,曾国荃、周凤山二军,务必疾驰飞进,围攻吉安;曾国华、刘腾鸿竭尽全力,再攻瑞州,一鼓而克,善莫大焉。”

二月之后,郭嵩焘抵京,经户部尚书肃顺引荐,入值南书房,咸丰帝欣赏其才,屡次召见,勉曰:南斋司笔墨事却无多,然所以命汝入南斋,却不在办笔墨,多读有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日仍当出办军务。

1856年11月8日,曾国华、刘腾鸿率军直逼瑞州城下,炮矢齐发,云梯甫进。

殿左二十七检点赖裕新督率守军,居高临下,火弹炮石,纷如骤雨。湘军伤亡惨重。

15日,武进士普承尧率宝勇两千,前锋突击,西门攻城。普军梯城大半,城上忽以全桶货药倾下。普军冒险不成,伤亡二百。

曾国华屡攻不克,遂沿瑞州南北筑城作垒,内困赖军,外断接济。

国藩无奈,遂示:坚城难攻,伤耗巨大。兹仿照围困武汉之式,周挖长濠,断其接济,唯当力堵援贼。则城中匪党粮尽势穷,当可擒渠扫穴,收复坚城。此坐困之策,或为以后各军攻坚之本。

1856年11月底,周凤山、曾国荃率军4000,攻克安福,兵临吉安。周、曾以草填壕,直抵城根,梯城而攻,守军枪炮箭矢齐放、木石沸油交泻,周、曾不支,退。

曾国藩亲顾周、曾,面授机宜。国藩道:“九江、瑞州、袁州执迷攻坚,死伤无数,前车之鉴,不可再覆;围贼困毙,方乃良策。”

曾国荃、周凤山亦知攻坚之难,遂依令而行。

袁州被围三月,油盐既断,米粮货药日匮,军心动荡;天京动乱音至,兵营纷纭: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刘长佑射书入城,极尽挑拨。分副侍卫李能通思忖再三,投刘内应。刘长佑乘机连夜环攻,李能通献门以纳。刘长佑占得袁州,复攻临江。

韦俊困守武昌,得知昌辉谋逆、天京内乱,再无战心,谓国宗洪仁政、秋官副丞相钟廷生道:“家兄阴鸷,戕害万人性命,其罪当诛。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圣明仁慈,祸未及家人。吾家老幼妇孺,与韦逆昌辉,天壤之别,皆誓死效忠天王天国。胡妖林翼、杨妖载福屡射书入城,劝吾归降,吾心如磐石,立断之。吾等囿此廿月,弹尽粮绝援无;如不弃城而去,恐将全军覆没。”

洪仁政道:“同舟共济,一载有余,韦国宗其心之正,其智之明,其力之勇,其志之坚,天地可鉴。今水、陆、粮、援皆绝,三十六计,唯走为上。”

钟廷生道:“吾与汉阳守军誓以两国宗马首是瞻。”

韦俊道:“胡妖林翼,新增水师六营,船250,勇4900;陆师亦增5000。汉阳、武昌外围,深壕宽沟,四面长围。陆路已然不能。惟沿水路西移,撤出妖圈,撑船就岸,逃出升天。汉阳、武昌唇齿相依,钟丞相率军先行。所撤之军,须前突中顾后卫,渐次有序;切忌散漫溃乱,狼奔豕突。”

洪仁政道:“吾水师已被打残,水路可行?”

韦俊道:“悄无声息,出其不意,行其无备。”

钟廷生道:“两国宗先退,吾后卫之。”

韦俊道:“不可!武昌一空,妖截江道,尔部瓮中之鳖也。龟山火起,尔部撤毕,吾即杀出武昌。速传吾令,自今日起,各部以攻代守、以进代退,五天一扰,七天一攻,日夜骚扰,乱妖心智。”

1856年12月19日凌晨,李孟群例行攻击汉阳,外江炮船汹汹而至,功城甚急,忽暴风大作,李恐有失,急令收队。

陆师都司张得胜欲攻,游击刘满道:“听闻贼逆不日当遁,毋庸急攻,徒受炮伤也。”

向晚,龟山火起。李孟群令营官卢又雄察看。卢又雄率众攻至西门桥,弹矢屡放,竟无回应;就近一观,汉阳城空空如也。

李孟群闻知,率军追至江边,斩杀太平军百余。遂又引军入城,纵兵放火抢掠。一时火光烛天,照耀江波。

江北纷攘,胡林翼、李续宾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夜半,李孟群遣人渡江报捷。胡、李派兵探看,武昌城亦已空空如也。胡林翼不敢怠慢,饬令杨载福、李续宾、蒋益澧引军尾追。

蒋益澧拒不奉令,告假还乡。胡林翼知其桀骜不驯,且与李续宾不睦,遂顺水推舟。

韦俊两万大军,慌不择路,退至九江、湖口。

林启荣、黄文金皆东殿将士,韦俊兵叩城下,林、黄皆不敢纳。韦俊无奈,南下景德镇,暂且落脚。

官文、都兴阿、李孟群亦不示弱,饬令郧阳镇总兵王国才、协领多隆阿沿长江北岸,疾追猛攻,接连攻占黄州、黄梅,进抵小池口,鏖战三日,不克。月底,参将鲍超率三千霆军至,乘夜偷袭,鲍超身先士卒,掣旗疾进,被铅弹击中,数日不醒。多隆阿无奈,复兴兵浚濠,长堑围困。

长江南岸,杨载福、李续宾二路大军,水陆并进。半月时间,攻占鄂州、大冶、兴国、广济,再临九江城下。

李续宾安营孙家垅,令兵士负薪填濠,将九江城外之桩栅、竹签、焚拔殆尽。复又引兵攀城二十余次,不克。遂自九江、官牌夹以南而东至白水湖尾,开浚长濠,濠深二丈,宽三丈五尺,计长三十余里,逾山脊四重,留东门大路,为诱战追袭地。

武昌复得,鄂地尽收。官文急奏:二十二日未刻,克复汉阳,歼贼无数。贼之秋官副丞相钟廷生、指挥刘满,被炮轰毙。武昌兵勇望见对岸汉城烟焰,知已得手,激而急奋,齐力攻剿,亦于二十二日亥刻,克复省城。大军东进,瑞州、义宁与北省崇阳、通城在在毗连。胡林翼仅留勇千余,实形单薄。着奏留湖南候选道王鑫北进崇、通,控扼赣鄂之交,确保武汉之后。

胡林翼亦疏:二十二日,杨载福水师复将贼之战船,逐一烧毁,片帆不留。陆师攻剿更急,贼逆不支,洞开城门,分路突围。臣与诸将分路堵截,鏖战三时之久,歼贼三千,擒斩检点古又新、赖集兴等各级佐将54名。午时,攻入武昌。武汉三镇即得,则水陆东征之师,恃武汉为根本。大营有据险之势,军士无返顾之忧。军火米粮,委输不绝;伤痍疾病,休养得所。是则平吴之策,必在先保鄂郡矣。

王国才幕僚方玉润不屑,私谓王国才曰:“大军围攻武汉一年,并未损贼一桩一签。贼于本月廿二日忽同遁去,盖回援江省也。吾劳师靡饷,待贼自遁,然后成功,可慨也夫!”

王国才叹曰:“阖国如此,孰能奈何?”

袁州克服,武昌又得,瑞州、安吉、九江、小池口复又圈围,国藩甚喜,上奏:咸丰五年冬间,瑞州临江袁州吉安相继失陷,西路州县多沦于贼。今秋援军来瑞,而两湖之路始通。自袁州克服,鄂师抵浔,而西路各属以次恢复。吾皇万岁,贼讧金陵,赣域向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